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教学及开发应用的能力。
3.具有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为科学事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作风。
二、学科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培养。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
1.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
3.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
4.数据库系统
5.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
6.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机系统
7.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与实现
8.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
9.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10.基于Internet的信息处理系统
11.多媒体技术与科学计算可视化
12.人机交互技术
13.计算机模拟仿真
四、培养方式
1.为了保证硕士生新生入学时教学计划及时执行,在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后、研究生进校之前,由导师先制订硕士生第一学期的选课计划。原则上第一学期(秋上)的课程均为学位课;硕士生进校后1周内由导师与硕士生共同商定制订全面培养计划。
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4.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和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5.硕士生的学习应强调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硕士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7.硕士生不安排体育课,但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到三年。
六、课程学习
硕士生在校应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选修课8学分,具体见表1。
表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编号与课程名称
|
学分
|
公共学位课(必修)
|
1
|
1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2
|
1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
3
|
第一外国语
|
4
|
|
专业学位课(至少选修11学分)
|
1
|
052021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
|
3
|
2
|
052022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
|
3
|
|
3
|
052023分布式系统
|
3
|
|
4
|
052024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与实现
|
2
|
|
5
|
052025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2
|
|
6
|
052026并行计算理论
|
3
|
|
7
|
052027高等数理逻辑
|
3
|
|
8
|
052028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
3
|
|
9
|
052029高级软件工程
|
3
|
|
10
|
052030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
|
2
|
|
11
|
052036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
3
|
|
选修课
|
/
|
在本院计算机类课程目录中选修
|
/
|
必修环节
|
1
|
001997讲座
|
2
|
2
|
001998实践
|
2
|
硕士生在课程开设前,如已掌握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可申请免修该课程,但应通过考试合格后,经批准可以免修并取得学分。
研究生系列讲座:
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系列
2.网络新技术系列
3.网络信息处理系列
4.软件工程系列
5.分布式信息系统系列
6.数据库系统与数据挖掘系列
7.计算机应用专题
8.Internet信息处理专题
注:具体以每学期开学时公布为准。
七、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至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单位负责人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二)论文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并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特点,兼顾学生理论分析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三)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研究所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
(四)学位论文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定应掌握以下标准:
1.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论文的选题应对国民经济或在学术上有一定意义。即论文选题应是目前或未来电子工业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对电子系统的设计、运行、建设或对电子系统中设备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有 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
(五)论文一般应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和述评;主要内容和结果讨论;附录;参考文献。
论文的摘要,应概述本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
论文的引言和述评必须清楚地阐明本文的目的、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应扼要地介绍前人对本课题已做的主要工作并对其进行评论。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讨论,应着重叙述本人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结果。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或计算;结果或讨论。叙述要简明(必要的详细推导、详细数据列入附录);结论要明确并有根据。
(六)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例如:
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专业领域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到了新的结果。
将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或方法引入本学科,解决了本学科中有意义的问题,并且有实际价值。
1.采用新的实验方法或建立国内没有的(或改进国内已有的)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获得了实验结果,并论证了其可靠性。
2.对本专业领域内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方面的课题,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或程序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3.针对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提出了先进技术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4.论文要概念清楚,理论推导正确,原始数据和实验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分析严谨,立论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能反映出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5.答辩时,硕士生应能恰当地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以及与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
八、科研实践
高等学校培养的硕士生应参加2学分的科研实践,其目的是使硕士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有直接的初步的锻炼,为学位论文研究打下一个基础。科研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参加科研项目,写综述报告,系统分析与维护等)。
单位对硕士生的科研实践效果应该进行检查、评定,合格者给予学分。
九、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生产和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论文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