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要考的专业课,因此如果你吃透弄懂了专业课真题,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减少。真题既然很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去应用真题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鉴别真题,防止真题不真
怎么获取目标院校的真题呢?有些学校的真题是公开的,像中大和华东师大的社会学真题,大家直接可以进入学校网站查询,但大多数学校对真题是保密的,市面上的或者网上的真题都是学长学姐考后回忆出来的,是不完整的,但是基本保证其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无良商家自行编纂的考研真题,不仅会浪费你的几百块钱,而且会完全误导你的复习方向,所以大家在购买或是下载网上真题前,一定要睁大双眼,看清楚其内容,再做决定。毕竟真题不真,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真题不是拿来做的,是拿来研究的
真题所反映出来的是目标院校历年的命题规律、侧重点和考察趋向。以社会学为例,仔细研究近年真题,你会发现整个出题风格是保守型还是开放型,是强调基础、书本知识还是强调应用、发散性思维,是侧重后现代理论的考察还是侧重不同流派理论之间的比较""总之真题可以预测专业课的出题范围和高频考点,学校出题的侧重点就是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吃透,保证这些地方无360°无死角。
大多数人文学科试题里,第一题都是名词解释,而一般情况下真题中的名词解释在参考书目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答案,大家可以把它们标出来,注明出现在真题中的次数以及分别是哪几年考过的。突出这些名词不仅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它,更要思考它跟哪些人物流派理论的思想有关。方法和统计试题中的名词解释更加注重考察考生对核心术语的掌握程度,因而在复习中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这就是由点及面的过程。
简答和论述题,这类题型更多地考查考研党的综合理解能力和知识点整合能力。因此在研习真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这道题和书中哪些知识点有关,锁定范围,这时候知识点并不仅局限在一处,有些需要和不同理论的比较,和另一观点的异同,或者是该理论的现实意义。这些都不是机械的书本知识的结合,而是要通过大家自身对于理论的理解把这些知识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方法的论述题大体是不同调查方法的比较、样本误差的来源、研究方案的设计等,在看这些真题时同样需回归书本,从书中找答案。类似抽样方案的设计、问卷的设计这些大题需重点注意,因为他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这些题又是高频考点,分值也特别大,有心的考生不妨将这些题目归纳整理成几类,罗列出几大答题点,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真题再重要,也要以书本为依靠,切忌过度迷信真题。真题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书本,经历了书本-真题-书本的反复过程,知识点才会被完全消化、吸收。
关注院校信息
集中精力研究真题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不闻窗外事。考研是体力战,毅力战,更是信息战,你所获取的考研信息有时会对你的结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你报考的目标院校的目标专业,近两年是否有人事方面的变动,系主任或者是出题的老师是否有所变动,因为这意味着今年的命题风格、趋势走向是否一如既往。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获取院校老师上课的PPT等资料信息,更能给你的考试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