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热门院校,下面小编搜集整理了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的简介,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可以全面了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28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第一任系主任冯烈山,第二任主任詹文浒。1949年,暨大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1958年国家在广州重建了暨南大学,中文系于1960年复办新闻学专业,杜导正参与了专业建设工作。1970年,新闻学专业随中文系一道并入华南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再次成立了新闻学系,周冷、马戎、马彦珣、吴文虎、黄匡宇、马秋枫、蔡铭泽等先后担任系领导,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1年,新闻学系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走上加速发展的轨道。
学院现任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教授。
目前,学院下设3个系、6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3个系为: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学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多人,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广东省“金钟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8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中文学术论文近600篇、SSCI论文8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三等奖及广东省哲学社科成果奖8项、吴玉章奖1项。学院现有兼任教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80多人,其中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截至2015年6月,学院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147人(其中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543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554人(其中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8人),高级研修班学员215人。
本科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国际新闻(全英)、网络与新媒体6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本科教育以国家级教材和课程建设、各类专业训练营、大型暑期社会实践为特色。《新编中外广告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媒介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十一五”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博:微写与博识》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训练营包括始于2007年的“南方准记者训练营”,以及“广告兵法训练营”、“移动新媒体专训营”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包括“我行我动”、“我是记者”等。学院建有暨南大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媒体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第五、第六、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三等奖、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入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一等奖、珠江小姐总决赛冠军等各类荣誉。
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5个博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院建有华南新闻传媒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华南新闻传媒协同育人中心。始于2008年的公益性“传媒领袖讲习班”(暑期学校)是研究生教育品牌。
学院是全国首批“部校共建”单位,在延安、井冈山设立了2个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是中国新闻奖推选单位,推选的作品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学院是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外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记协副主席等职所在单位。
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2003)、广东省重点学科(新闻学,2006)、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013)。优势学科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实务、传媒经营管理、数字营销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等。
2012-2015年,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两次入选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与美国、英国、瑞典、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多所高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1946年以来,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贯彻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为海内外培养了6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重要负责人、新闻媒体负责人、著名企业家,以及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戛纳广告节金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