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通常与教育心理学放在一起,二者所占分值约为70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考研心理学:生命终结,仅供大家参考。
1、死亡的意义
死亡:死亡与疾病一样是生命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它是人生所承受的最后袭击。
一般来说我们会尽可能将其向后推迟。老年期的死亡是生物意义上生命的自然终结,它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止,而且是影响死者周围人的一种社会事件。
对死亡概念的全面了解至少学要三个因素:
①不可逆转性:人死不能复生
②无功能性:活着时的技能在死后就停止了
③普遍性: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死亡焦虑
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某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死亡焦虑。死亡焦虑至少具备四个不同特征:
①对躯体变化的担忧,如老化和疾病
②对时间流逝的意识
③对伴随死亡而来的痛苦和紧张的担忧
④对死亡引起的智力和情绪反应的担忧
成年晚期的死亡焦虑更多是一种长时间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由以上提到的四点原因造成。然而研究证明,青年人怀有的死亡焦虑到达一生中的顶峰,对这一模式有三种解释:
①老年人更虔诚,并可能会在死后生命的概念中找到安慰
②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感到更能接受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定
③老年人对死亡更为熟悉,也就是经历他人死亡的机会
3、临终心理
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有些病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了解自己死亡的预期后,故做欢态,为不使家人过度悲伤,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且期望奇迹治疗。
②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生气,愤怒及怨天忧人的情绪,常迁怨家属及医护人员,责怪上帝,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
③乞求阶段:此时期,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④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乞求无效时,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重度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陪伴。
⑤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切,多数病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4、死亡应对
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主要应该根据临终病人心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关怀,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做好基础护理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②解除临终病人的苦闷与恐惧。
③满足临终病人需求和愿望。
a.基本的生理需求b.安全感的需求c.归属与爱的需求d.自尊或自我价值的需求e.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
④通过教育帮助临终病人正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