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于2008年12月由原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和人类学系联合组建,其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底蕴,诸多国内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学者任教于此,如史禄国、邓初民、顾颉刚、许地山、朱亦松、容肇祖、胡体乾、言心哲、傅尚霖、黄文山、萧隽英、商承祚、杨成志、陈序经、钟敬文、董家遵、杨庆堃、岑家梧、梁钊韬、何肇发等知名学者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学院现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授权点6个,硕士授权点7个,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MSW),人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学源结构合理,主要来自于英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多所著名大学,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学院现有学生总数969人,博士研究生87人,硕士研究生172人,本科生710人,其中留学生人数(含港澳台学生)16人。
学院秉承中山大学“善待学生”的办学核心理念,坚持“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开展以传承大学文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加强与海外的教学合作,有力地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进步。
专业设置
博士后流动站(1个):社会学(一级学科)
博士授权点(6个):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硕士授予点(7个):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
本科专业(4个):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工作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社会工作硕士(MSW)
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学院教师秉承学术传统,重视科研创新,在国内相关学科诸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并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特色研究方向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族群与区域文化、民族考古学、历史人类学、民俗与非物质遗产、宗教学与宗教人类学、应用社会学(社区研究、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劳工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应用人口学(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老龄研究、香港人口和移民研究)。
★科研项目
2006至2008年,学院教师承担了136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和政府横向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如世界银行、LUCE、FORD基金会资助课题等),立项经费超过2400万元,其中包括2项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并有1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对国家特别是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术论文与专著
2006至2008年,学院教师共出版专著教材37余部,其中包括人类学4套丛书20余本,在《社会学研究》、《考古学报》、《民族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Elsevier Scien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国内外知名权威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54篇,其中SSCI收录论文35篇,CSSCI收录论文250篇,另外还有许多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显示出较强的科研实力。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6
上一篇:2015年中山大学接受推免研究生(含直博)办法
下一篇: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介绍相关推荐
-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师资情况
- ·中山大学药学院介绍
-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介绍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介绍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介绍
-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