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量越大越好
这绝对是中国考生考雅思口语的最大误区之一了。词汇作为雅思口语的四个评分标准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像某些中国学生那样重视词汇量,视词汇为一切的这样的态度,恐怕并不是非常的常见。很多考生花尽心思、想方设法地要在词汇方面大做文章,从而盲目地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背单词上,更有甚者会去买一本数万单词的字典拿来啃,期望在口语考场上可以“语出惊人”。结果却陷入了背了忘,忘了又背的恶性循环里。
有些考生直接背诵科普文章作为口语资料,用词很复杂,描写也很细腻,但考官只给他五分。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所用的词汇与你的语言根本不相符。这样的话,考官一听就是背的,所以会故意压分数。
流利就是说得越快越好
有些考生说话超级流畅,但说话完全没有轻重缓急,甚至已经听不出来正常的呼吸喘气,考生这样的“灵异现象”只能被考官理解成是在背书。按照口语评分标准,考生应该得到的分数为5分。
雅思口语误区纠正:事实上,正常的停顿是必要的。流利和快速并非一个概念。在不影响到语言清晰的前提下,语速快些当然可以。但如果为追求流利而牺牲了语言的清晰和思考的时间,这就得不偿失了。况且,正常而流畅的交谈,本身就应该在句子和句子间作适当的停顿,以便对话双方可以特别强调某些内容。所以,专家还是建议考生应将“把每个音发准、发正确”放在第一位,保持语速和音调的均匀顺畅非常重要,语速忽快忽慢,声调忽高忽低都显得突兀、夸张和不自然。其次,如果语速过快,考生反而没有给自己留下时间去思考下句话该说什么。除非考生已经能够达到纯英语思维,否则一定会一直卡,每句话之间都会打“格楞”。所以对考生而言,将自己想说的话缓缓道来,同时留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才是上策。
发音不重要
口语考试的发音部分评分推出了新的细则,实际上,在语音方面的要求是能使对方听明白,因此发音的清晰、准确与否是评分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对语音的考查还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这一标准看似十分简单,却是交流成功的基本前提。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语音问题,他们自己却还没认识到其“致命性”。
雅思口语误区纠正:汉语发音习惯的所造成的,汉语发音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一字一音,且相邻字之间发音界限分明、互不干扰;而英语语音系统的基本特点是长短分明、轻重分明,即长音要长,短音要短,重读和弱读音节要把握准确。一般来说,疑问句用升调,陈述句用降调。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老外在说话时,几乎每句话里都会有几次升降调的变化,只是陈述句一般句尾落在降调,而疑问句句尾落在升调。
口语说的越快就越显“牛”
我们在平时讲英语的时候或许不太注意自己的说话速度,也许有人习惯上讲话时用很快的语速,由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大部分是美国式的英语,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轻快,节奏感也很强,可是雅思口语的考官大部分是来自英国、新西兰、澳洲或者加拿大,对于他们来讲语速是考量一个人语言素质和修养的关键因素。
对于他们来讲,较快语速不是表现良好沟通的方式,反而平均的语速或者较慢的语速也许能够更加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好感,因此,控制好自己的语速和谈吐是口语表现中不可小视的问题。
拘谨的表现形成紧张氛围的“导火线”
雅思口语考试和大多数国际标准话考试不同,考官会亲自面试,并且考试形式是讨论加交流的形式,也就是说临场过程中,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考官的注视中,那么过于拘谨或者紧张势必产生语言和肢体上的僵硬和迟钝,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你的表现一定会给考官留下不够良好的印象,影响你的口语成绩。
多说长句就是好事
在评分标准中,对于语法和流利度以及连贯性两项中,都有对句型运用的语言概念在各项分数级别中做了不同程度和侧重的解释,一般来讲,在口语表达中,能够运用不同形式的句型和语法可以从一方面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可是对于高分级别的语言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形式的复合句的使用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依据和明确的语音特征基础之上的,包括自然停顿、重音、语气、升降调等诸多体现情感态度的表达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任何语气特征上的指示和表明,也没有任何可以过渡不同形式的复合句之间的连接成分,势必会让考官怀疑你是在背诵已经准备过的答案,或者像是没有情绪的机器人在朗读。
问到有关自己的问题必须说事实
在考官询问某些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在第一部分,所涉及到的话题通常是有关自己的个人情况和业余生活爱好等,由于之前准备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在回答某些实际问题时可以采用事实依据加以提炼或者修改、假设、虚构等方式让自己的表达符合问题提干要求和核心意思,考官不会考查你的内容是否属实,主要关心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想的方式,因此不要轻易直接回答你不清楚或者你不知道这样的答案。
交流是目的,语言本身是其次
聪明的你可能认为考官毕竟是人,因此和他搞好群众关系是临场发挥极为关键的事情,因此你会频繁的使用眼神交流法、微笑法、开玩笑法等博取考官对你好敢以期可能最终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是,语言技术层面的工作才是最重要最急需做好的,相信一个满脸挂着微笑却只能进行只言片语的交流的考生,考官在评判的时候还是会客观地下结论,因此光是表面功夫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