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佛大学所挑选出的优秀研究生代表是来自中国内地的何江,作为第一位登上这个演讲台的中国学生,何江结合在哈佛大学亲身体验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用自信而幽默的语调,向全球所有关注着这场毕业典礼的人们讲述了在经济和知识都贫穷的家乡,母亲用火为自己治疗被蜘蛛咬伤的右手的痛苦经历,并以此表达了知识需要向更广大的、更急需的人们传播的期待。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何江演讲这件事呢?下面请随小编去看看吧!
学校名称: 美国哈佛大学(剑桥)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所在位置:美国,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636年
学历:预科 本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MBA
学校性质:私立
学生人数:20000人
院校地址:86 Brattle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
哈佛大学每年都要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挑选出本科生与研究生代表作毕业演讲,可以说是哈佛大学所能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并且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哈佛大学都会邀请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来同台演讲,比如J.K.罗琳、比尔-盖茨,以及今年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等等。
一、农村子弟走上哈佛毕业典礼讲台
上世纪80年代的湖南农村,像当时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以土坯房为主,孩子的零食以糖水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就在那时诞生,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到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打工,老人照顾几个年幼在家的孩子。
1988年,何江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却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过去了,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又是砌砖瓦房子,又是给孩子带礼物;但是何江的家,仍是一个土坯房子。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睡前故事。无论白天农活儿干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亲都会在睡前给两个儿子讲故事。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好好学习。“我爸高中都没毕业,也不知道哪里找来那么多的中国传统故事。每天讲都讲不完。”何江上大学后,有一次问起父亲,哪里找来那么多睡前故事,父亲告诉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编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
支撑两个男孩保持学习兴趣的,是那个“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亲。在何江眼中,母亲是个温和派。父亲批评孩子学习不好时,母亲总会在一阵狂风暴雨后笑呵呵地跑过来,送上“和风细雨”。
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何江想要发言,目的是让美国的大学生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但他此前并不敢报名,“教授告诉我,你只要觉得可以,就去试试,没什么好丢脸的”。申请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总共有3轮测试。第一轮,递交个人学习、科研材料和演讲初稿;第二轮,从10名入选者中挑选4人,每个人都要拿着自己的演讲稿念稿;第三轮,从4人中选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脱稿模拟演讲。
对一个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来说,这都有极大的难度。更何况何江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操着一口“农村英语”上了县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从农村走进城里。在宁乡县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学期很受打击,考试没问题,就是开口说英语很困难”。不怕“使苦劲”的何江,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在书本旁边进行大段大段的标注。
“学英语,跟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没有捷径。”何江自认为自己有些“一根筋”。这一点,或许遗传自父亲——从来不懂得走捷径,家里的田地里,除了水稻,再也没有种过其他品种的农作物。
何江透露,这次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申请,自己的“农村故事”为整个演讲主题增色不少。他将在演讲中介绍中医在中国农村发挥的作用,进而推及到自己在哈佛大学所专注的生物光学、物理专业研究,“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反思科技知识和技术在社会上不均衡的分布,以及如何将自己研究的科技技术,更广泛地传递到世界不同地方”。
据悉,哈佛毕业典礼的历届演讲代表多为文科生,何江是为数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二、从新角度去看此次演讲
何江的演讲,引来了各种声调各异的评论,不仅有赞扬和推崇的,还有批评和质疑的。在形形色色的观点大潮中,我们该如何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反思?
何江的人生经历如同书写传奇,又的的确确的发生,这样的故事最能吸引人且给身处现实困境的年轻人带来些许鼓励和希望,在他们感觉前路渺茫的时候,给他们心中留下一些希望的火种。
然而,梦总是好的,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现实。如果只有希望或梦想,却没有硬件支持,似乎会更让人悲伤。试想,如果没有郭沫若奖学金和哈佛对贫困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制度,出身寒门的何江的求学之路,会增加多大的难度?他会不会像某些不幸的孩子那样,望着大学校门兴叹,带着终生遗憾早早地加入到农民工的大军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是刻意强调外部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何江的刻苦努力,和支撑这份努力的自信。这恰是许多乡村青年在艰难的现实挣扎中,最稀缺的奢侈品。正是这份自信,支撑他从乡村走出来,走得更远,朝着自己的梦想走去。这个梦,属于全人类。如同何江在他的演讲结尾所说的那样:改变世界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科技知识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
一个来自中国大陆贫穷乡村的大学生站在世界最受关注的讲坛上,其所象征和诠释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