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面试

发布时间:2017-12-07 编辑:结珍

  对于很多申请去香港留学的学生来说,如何顺利通过面试获取心仪的香港各大学的录取呢?下面就来看看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些面试经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我申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心理专业。中大与我们院联系密切,在收到我的材料后,中大委托本院心理系一教授对我进行了面试。面试前,觉得心中忐忑。虽说本科至今学习教育专业已快六年,然教育与教育心理毕竟有区别。这样的面试,恐怕教授会问及专业方面问题。于是利用面试前夜,猛翻一遍本科的教育心理教科书,再把PS和RESUME再熟悉一次,心中想了N个想转个专业的理由。

  第二天,面试开始。教授开门见山,给我说了三点面试的内容:一是介绍一下自己;二要说说从本科至今在心理方面的学习及研究;三是谈谈今后的研究计划。整个面试过程中气氛基本愉快,但我很紧张。那教授的专长可是心理咨询,像会把人看透一样,太恐怖了!不过,倒是他看我过于紧张,于是在面试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谈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很明显,整个面试在他的引导下进行,他基本上让我说出了他想知道的东西。面试后想想,他们最希望了解的其实就是这几点,一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与知识基础,包括专业能力(做过什么研究啊,对整个学科的研究方法的了解啊,专业基础知识等等)及综合能力(英语,口头表达等)。二是想了解你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就是个性方面的东西。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引导我谈关于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朋友等等方面的内容。后来教授说,这些东西对于研究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

  到了最后,教授给我做了个评价:优势和劣势都相当明显。优势在于,英语很好(香港学校相当重视英语,据说本院一位老师因为英语不行去不了读书),个性等方面都很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专业知识基础、方法论基础过于薄弱,离PHD的要求较远。而且,我的研究计划不明确(我根本就没有怎么准备这方面内容),在教授挑选合适的学生时,这一点很不利。他说,他当年去中大读书时可是写了份十几页的研究计划的(我当时几乎被他吓昏了)。

  当初申教育心理时,总以为毕竟学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应该不算跨专业吧,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还是有点天真。教授翻了我本科的成绩,问了研究生期间的课程,知道我修过一些心理专业课程,虽然成绩不错,但看来这些课程远不足够。因为两门学科在方法论上区别太大,最重要的课我基本没有修过。在研究方面,基本上是教育方面的研究,虽不可能不涉及心理内容,但毕竟与他们的要求还有距离。再想想申请美国学校的教育心理,除了AD,还是AD,倒是没有跨专业,老老实实地申请了教育的那个学校给了奖。想跨专业的同志们啊,引以为鉴啊!如果你确定自己想跨专业申请,最好修过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或者在该专业中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否则还是三思为上。如果现在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会老实地搞回老本行,相信能有一个比现在要好的学校录取。

  另一点感想是,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很重要。在面试中,我谈了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教授明显觉得我谈的太空泛。大学教授在选学生时,其实就是想选一个能和他一起搞研究的人,也就是说,你的研究方向与他的越符合,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大;方向越明确细致具体,越能体现你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深入程度,以及便于教授识别,你是不是就是教授想要的人。关于这点,以前在网上看得很多,可是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发现这个道理有多么深刻!除了英语,建议大家还是多放些时间在专业上吧。英语毕竟只是工具,专业才是你生存之本啊!

  还有就是,香港那边的大学录取过程与美国大学基本相似,在那读书辛苦程度也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教授当时就跟我说,即使我有幸被录取,他也相当担心我在那边的学习,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我的基础不行。他的头发,传说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白的。

  通过上面的香港中文大学面试经验总结与分享,很多计划去香港读大学的同学应该会心中有底的多了。

  相关阅读:

  香港教育学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简称教院(HKIEd),是目前香港现有8所大学中唯一的师范大学,奠基于五所前师范教育院校的六十五年承传,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大高等院校中唯一专注师资培训及专业发展的院校。学校历史可追溯至1939年成立的罗富国师范学院(1967年正名为罗富国教育学院)。1994年4月香港政府合并罗富国教育学院、葛量洪教育学院、柏立基教育学院、香港工商师范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成立了香港教育学院,更授予其提升师资教育和专业培训课程的专职。

  香港教育学院设有3个学院,共13个学系,提供不同范畴的本科课程。同时也为在职教师提供部分时间制进修课程。而研究生院则负责研究式及修课式的博士及硕士课程,如哲学博士及教育博士等。

  文理学院(英文: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FAS):提供多元的学科,如人文艺术、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CCA)、健康与体育学系(HPE)社会科学系(SSC)、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MIT)、科学与环境学系(SES)

  语文学院(英文:Faculty of Languages,简称FLAN):教院的语文政策致力培育具备两文三语能力的新一代教师,尤其着重英语教师的语文能力。中文学系(CHI)、英文学系(ENG)、语文教育中心(CLE)

  教育研究学院(英文:Faculty of Education Studies,简称FES):就著社会持续进修、创新的课堂学习环境(包括小班教学)、新的教学法和网上学习的多个范畴,促进优质的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学系(C&I)、幼儿教育学系(ECE)、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EPL)、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IELL)、心理研究学系(PS)、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SEC )

  知名校友

  司徒华,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支联会主席。

  刘江华,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

  邓竟成,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陈冯富珍,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杨思琦,香港小姐冠军。

  何君龙,著名田径运动员,前香港奥运代表队成员(4x100米接力赛及100米)

  何嘉丽,著名剑击运动员,亚运铜牌得主。

  陈家麒,著名足球运动员,前香港足球代表队成员。

  苏凌峰,前佳艺电视及无线新闻主播,现职多元文化电视台。

  李昊嘉,香港歌手。

  邓小巧,香港歌手。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