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毕业后是留下还是归来呢

时间:2020-11-18 18:23:20 留学经验 我要投稿

留学毕业后是留下还是归来呢

  留下吧,担心亲情越来越远;回来吧,担心前途受到影响。当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去留学,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其实对学业结束后的去留问题,以及今后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家庭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意向——留学毕业,“留下”还是“归来”?

留学毕业后是留下还是归来呢

  美国南加州大学枪击案、澳大利亚留学生被打案、化学天才留美博士王庆根自杀……近期,各种留学生事件频发。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去留学深造的现状,此类事件引起高度关注。

  那么,留学生在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况?是什么原因,支持着他们留在当地发展?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些人选择回国?他们的父母,在国内又是怎样的一种期盼……

  这几天,本报对话留学生与家长,调查留学生在外的生活状况。

  调查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留学生本人还是家长,对学业结束后的去留问题最为纠结。

  留下的纠结:父母是他们最牵挂的人

  调查中,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近年,没有回来发展的打算”。

  还有一部分受访者选择“近年是否回去,还在矛盾中”。他们因为签证、经济等不确定的原因,暂时无法决断。

  决定的背后却满是矛盾与纠结。“留下”一族中,很多人认为,留在外面“感到苦闷或孤单”,主要原因是“对家人的牵挂,在当地没有归属感”。

  可为什么,他们仍选择继续留在外面发展呢?

  Tom:一头是女友,一头是妈妈

  今年2月,Tom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了“移民申请”。一年后,结果就会下来,“希望一切都顺利”。

  但其实,毕业之时,Tom打算回国发展:“可以多陪我妈,她工作太累了,我想她能轻松点。”大洋彼岸的妈妈,也没有掩饰对孩子的思念,“她也很明确地表示,想让我回去,陪在身边。”

  本来意见一致,是再好不过。可让Tom抉择两难的是,相恋5年的女朋友Sandy,却想留在加拿大,“她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两头,如何取舍?

  纠结近半个月后,Tom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找一份符合移民范围的工作,满一年后便可申请技术移民。等申请下来,就和Sandy一起在加拿大做生意,帮妈妈的纺织品外销到这里,我们再做内销。”

  之所以这样选择,Tom说,“等自己做生意后,利用进货的时间,可以回去做一段时间,陪妈妈了。”

  没有顺从妈妈的意愿回国,其实Tom一直心存愧疚。去年回家时,他用自己赚的钱,为妈妈买了一台iPhone:“我教会老妈怎么用微信,以后就可以用这个联络。”现在,Tom的手机里,每天都有妈妈发来的微信。

  在这之前,妈妈还不怎么会打字,而现在“速度跟我差不多”。Tom知道,为了能与儿子交流,练打字成了妈妈每天的必修课。

  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留下还是回国难取舍》05月08日报道。

  Jenny:5年才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

  12年前,带着对美国的兴奋与向往,Jenny从北京毕业前往美国南加州。那时,选择赴美读博深造的原因,很简单——“新的技术,发展条件和实验条件”。

  5年博士,太遥远,去时Jenny还未想过毕业后,是留还是走。但没想到,这一呆便是12年。

  这12年里,“孤单的感觉一直都有。”孤单,似乎成了一种抹不去的习惯,走在大街上时、工作烦恼时、生病时、一个人窝在家里时……

  但即便孤单,没有归属感,她还是决定“继续留在美国”。也许,在美国呆久了,不知道回去是否还能适应。起码,“在这边,只要有能力就行,简单地做事就可以。”

  现在,Jenny唯一的牵绊,便是家中的母亲。

  博三的一天凌晨3点,Jenny接到一通家中打来的电话:“爸爸不行了,跟爸爸说最后几句吧。”Jenny一惊,之前从没有人告诉过她关于爸爸的病情。

  心里慌乱的她,忙准备收拾行李回家,但却被妈妈制止:“回来也赶不及了,安心读书,拿到学位。”Jenny还是尝试着去办签证,“可那时正是‘911’过后,签证非常困难。”完成学业,成了家人的最大期待,也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整整5年时间,Jenny才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尽管,在9年后的现在,她能开口复述当时。但语气里,却透露出难以平复的情绪起伏:话语一下子变得迟缓,甚至有点凌乱。

  留下的动力:当地的发展环境更好

  在选择“近年不回来发展”的受访者中,“当地的.发展环境更好,想在当地定居”成为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有受访者认为“家人对我留在香港,抱有很大的期待”,是他们在外生活下去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这个念头在一些人留学之初,并没有出现。但随着毕业临近,在外居住时间增长,“留下”成了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在他们内心,“不想轻易放弃尝试”成为支撑的强大信念。

  小伟:回去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

  “从小地方到现代的大都市”,家中对小伟留在香港充满了期待与美好的想象。这份期待,也成了小伟不准对自己说“走”的压力。只是,他从未对家人提起。

  2005年,小伟拿着全奖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系,这在小地方,是怎样的欢呼雀跃。可若回去,岂不负了当时的风光?“家里人会想,是混不下去了才回来,他们也会觉得没有面子。”小伟的话中透着无奈。

  其实,回去的念头偶尔也会闪过,“有同学回内地,过的也不差啊,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工作烦心时,他也会想“回家算了”。但这些,都只是短暂的动摇。

  因为,小伟发现,“似乎没有回去的勇气了。”如果回去,回哪里?深圳?北京?“可这些地方,都没有认识的人了。”而且,“回去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因为竞争的人更多。”在小伟看来,回去是个未知,让他心生恐惧,“还是继续留港吧”。

  即便在港呆了6年,小伟还是觉得“孤单,没有归属感。”工作之后,小伟发现,“他们讲很本土的笑话,香港人笑作一团,我却听不懂,傻愣在那边。”这时,“港漂的感觉特别强烈”。

  小铎:回去无法跟家人交代

  小铎与小伟同届,2009年毕业后,他的工作之路并不顺。金融危机之后,小铎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全职工作,他只能不断地换兼职。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无法办理临时身份证,也就无法延续留港的时间。

  身边的朋友不断劝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去呢?”每次,小铎都笑着岔开话去,避而不谈。其实,谁也不知道他内心的挣扎。

  “回去,怎么对得起家人的期待?”与小伟一样,小铎也从小地方拿着全奖来到香港,带着全村人的羡慕与期待。那时,他是怎样的信心满满。

  “这张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无论怎样都要拿下。”他对自己说。在那段时间里,他找过香港的中介,挂靠某家公司,办下临时身份证。这笔中介费不菲,他兼职赚的钱全都填了进去。

  幸运的是,2010年夏天,在毕业1年后,小铎终于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

  与小伟、小铎同一届入读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大陆学生,共有250名。至今,回内地发展的,仅十余位。“他们大多觉得这边工作不好,正好家里也有资源,也就回去了。”小伟说。

  “归来”一族

  调查中,有一部分人最终选择“归来”。

  记者发现,归来的原因比较一致,基本是被家人说服,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

  父母的“循循善诱”和“唠叨”

  “远大理想的书面语言褪去,化作更为真实的现实。”谈到为何在毕业后就回内地发展,小疑笑着说。

  当时赴港读书的远大理想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试试看自己是否行。”去年10月,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工作。”

  对于这样的闯荡,父母似乎不太乐意。“他们也不直说,只是循循善诱,引导我。”比如,帮小疑分析香港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优劣;还比如,帮小疑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

  渐渐地,小疑发现,“被说服了”。他开始问自己,“我留在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身份证,为了国际化的背景,还是自由点?”摸索了一圈,小疑发现,“原来,这些都不是。”于是,他决定,“回内地发展,环境热身,熟悉这边的游戏规则。”

  而对Tony来说,当初拿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是他的目标。可留港4年后,Tony发现,当初的愿望,已不那么强烈。它渐被亲情代替,“妈妈喊我回家”。从大学北上,到读研赴港,“在外快10年了,都没有怎么好好地回家陪陪妈妈。”

  每次打电话,母亲总特别问Tony吃了什么。“如果她听到我说盒饭,就又会唠叨半天了,说在这里太辛苦了,叫我回去。”

  虽然母亲也去过香港,“视察”过Tony的生活,“她也知道,这里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辛苦,但她总会叫我回去。”这回,Tony终于妥协,决定回来。

  对话家长

  调查中,所有的家长都表示“如果孩子选择在外面发展,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对于父母来说,给孩子一个最适合的发展环境,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但随着调查深入,却发现,数据产生变化。

  大多数家长选择“从长远来看,希望孩子回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三种:孩子一人在外太过辛苦,回来发展前景也同样不错;在外生活危险;年纪增长,希望孩子在身边有个照应。

  父母不忍孩子在外受苦

  怎样的发展对儿子才最合适,曹爸爸一直都在考虑。孩子去香港读书时,他也想过“可以拿到永久居留证,那边的工资又高”。

  可当儿子说要留在香港时,曹爸爸有点急了。他特地亲自前去“考察”,“结果发现,那边租金高、住宿条件不理想,房间很小,生活成本又高。”曹爸爸觉得,“孩子在那边太辛苦了。”

  回家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说服孩子回来”。

  虽然,曹爸爸一直都说,“这边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孩子回来前景也不错。”但其实,你可以从话里听出,一位父亲对孩子在外受苦的不忍。

  而对郑妈妈来说,每天微信报告,是对女儿下的“必遵守之首条”。“女孩子家的一个人在外,我不太放心。”郑妈妈说。

  上网浏览新闻,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美国当地发生了什么,女儿居住地的天气情况如何,郑妈妈一定要弄个明白。天气一有变化,她便会发去一条微信,叮嘱女儿添衣或带伞。

  那天早上,郑妈妈看到美国发生枪击案时,心头一紧,“再细看,还好,是南加州,我女儿在北加州。”不过,她还是抓起手机,立即发了条微信:看到留言后,给我电话。“我的一位男同事,孩子在南加州,看到这条新闻后,都哭了,虽然他的孩子并未出事。”孩子在外,父母多了份牵挂,情绪也总随之起伏。

  女儿赴美3年,妈妈的心结仍未解开

  “她想出国发展,我能拦她吗?我能阻碍她的前程吗?”一开口,韩妈妈就急切地反问。其实,韩妈妈并不是在问我,而在问自己。虽然女儿已赴美读博3年,但这个心结,却一直没有解开。

  女儿去美国的那天,韩妈妈没有送她上飞机,只送出了家门口。她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她不愿看着女儿进入机场,消失不见。

  她从没跟人说过,女儿刚去美国的那段时间,是如何的艰难,“生活就像没了重心。”那段时间,她学会了发邮件。在邮件中,她叮嘱女儿,多打电话回家。那段时间,她注册了QQ,每次在网上,总让女儿多传几张近照。女儿在美国的照片成了桌面,每次打开电脑,就能看见她,就如在身边。

  去年,韩妈妈收拾行李,准备去美国看女儿和即将出生的外孙女。在飞机上,她很紧张。“我去上厕所前,先让机上的中国人带我去一趟,教我该按哪些按钮,我怕按错出状况。我还买了《实用英语100句》,做了应急的卡片,放在身边。”

  到了美国后,韩妈妈发现,“那里的生活挺安逸,隔壁邻居回家后,就在前院浇浇花,孩子在前院玩耍。”看着女儿无虑地生活,韩妈妈放心了些许,“她在那边过得开心舒心就好,我又何必强求呢?”

  韩妈妈周围,有不少孩子出国的同事。“我发现,孩子出国了,似乎就成了名义上的孩子。”那对同事,已80岁开外,子女都在国外,“前段时间,老伴去世前,女儿回国照顾一个月,办完丧事后就走了,留下一个老头子。儿女在国外都已成家,怎么回来?”

  有时,韩妈妈也会这样自我安慰,“不过,谁也说不好10年后的事,如果女儿又想回来了呢?”这个念头,也成了她心中的唯一期盼,总在不经意间,会在电话里对女儿流露。

  专家点评

  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家庭因素,是人生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作为人生选择,“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为了父母面子等理由,违背自己的内心。我们要遵循着自己的个性与兴趣,做出决定。”

  对于有孩子留学在外的父母,熊丙奇认为,“父母也要相应地转变观念,不要把孩子当做个人的私有财产,非得让他陪在你身边。父母也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围着孩子转,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

  孩子留学,父母提前进入空巢。对此,熊丙奇也表示很无奈,“计划生育产生的问题,这也没有办法。”不过,他说,“孩子出去后,一定要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出去后,跟父母关系很淡,作为父母,心里怎么好受呢?”

  菏泽今年要引进博士60名、硕士550名,7日,记者从人社部门获悉,留学回国人员和硕士以上学位、学历的人到菏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其工资5年内由省财政按国家标准全额负担,同时还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菏泽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确定依托项目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今年确保完成引进博士60名、硕士550名的任务目标。

  《意见》指出,要利用“xx计划”、“万人计划”引才工程中的优惠政策进行引进人才。鼓励各类企业和新型社会组织引进创新型高端人才,支持拥有高端核心技术和成果的高层次人才来菏泽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6大类人才队伍培养。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实施“2221”工程,每年培养2000名养殖能手、2000名从事生产服务的技术人员、2000名科技带头人企业经营人才、1000名企业经营人才和农村经纪人,到“十二五”末,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20万人。

  此外,通过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每年集中培养800名以上,其中社会工作师每年新增200名,鼓励成立民办公益性、慈善性的社会工作机构,到“十二五”末,社会工作机构和民间组织达到1000家,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

  笔者昨天(7日)从宁波市委组织部获悉,宁波市今年海外引才“3315计划”已正式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可以分别申报宁波市“3315个人计划”和“3315团队计划”。

  据了解,宁波市“3315个人计划”主要面向海外引进从事创业创新,具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学术技术水平,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前景较好的科研成果或项目,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重点引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装备、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国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文艺创作、文化创意、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以及重大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人选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3315团队计划”主要围绕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设计创意等四大新兴产业,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海洋经济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3大领域,面向全球引进并支持一批由海内外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领衔的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创业创新团队通过网站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入选“3315团队计划”的,按A类、B类、C类不同层次分别给予创业创新团队最高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和科研经费资助,对世界一流创业创新团队,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资助经费可以在2000万元基础上再予以增加。对入选“3315个人计划”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对入选中央、省“xx计划”的,作为“3315个人计划”的当然人选,给予1:1配套资助。

【留学毕业后是留下还是归来呢】相关文章:

考研不理想,该出国留学呢?还是国内就业呢?10-18

大学毕业后是先读研还是先就业08-18

德国留学需要考雅思还是托福呢09-22

你是情场高手还是职场高手呢09-03

美国留学读高中是走读还是寄宿08-23

学校发的三方协议是毕业后签还是实习签03-01

长假归来后工作怎么开展10-25

你想做老板还是职员呢06-25

美国留学预科转学分是福还是祸09-22

去加拿大留学是选择学院还是大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