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国留学到底学什么?为了追逐所谓的成功,还是为了令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如果你疑惑,就看看下边的文章,你会有所收获的。
今天带来的这篇文章写自旅美华人彭啸,目前在华尔街任职,同时也是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者,她在文章中反驳了一系列“要在美国、或通过留学镀金出人头地”的心态,认为精英主义教育理念才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弊病。在她看来,美国所谓“rock solid", 即“一个人的自我定位像石头一样稳当”的理念,才是中国留学生真的应该学习的心态和精神,主页君希望能大家带去更多思考。
不久前读到一篇转得很热的文章,题目是《搜狐张朝阳:出国留学真正会带给我们什么?》
作为定居海外的一介“洋屌丝”,忍不住要吐糟一下中国教育。10多年前的老文章,读起来还那么接地气,因为留学和移民[微博]的虽然一茬一茬的换,迈出国门以后噼里啪啦碰到的那些问题却原地不动,文章反应出的思维以及这种思维模式给人带来的痛苦迷茫不是张朝阳的个人困惑,而是一大群中国人的困惑。有感于受害人数之多、程度之深,所以决定扒一扒全民精英教育理念的错。
张朝阳是中国精英主义教育的硕果,当年的学霸,留学几年,工作几年,不甘国外的寂寞、平凡,怀揣一颗雄心回国成了成功人士;我在同样的教育体系下长大,从小是个混混,一直对“三好学生”、“劳动模范”这样的楷模心存怀疑,在高考[微博]中一战闻名之前,基本是个学渣。
当然,学渣的出身不代表我在出国的道路上走得比他坚定。和几乎所有人一样,出国就是纠结的开始,一个问题想了10多年:“我要回国吗?”心里头两个不同的声音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三四个声音也不是没有过。自己跟自己打着、闹着、耗着,直到最后,也不是某天早上起来小手一挥做出英明伟大的决定,而是在测孕条跳出两条红线的那一刻,我摸着自己的肚子,突然发现爱或不爱、情不情愿,这里就是我的家了。
安了心以后人生日渐明朗起来。孩子们从像小猫一样一次两个盎司的奶都喝不完,到摇摇晃晃站起来,到跌跌撞撞跑过来把头埋在我腿上,他们每天都在教我一句话:“珍惜当下,珍爱拥有”。
这样的生活在张朝阳看来是非常不足道的,他在文在如是说,“如果你把时光压缩一下,比较一下这些人在出国前怀有的满腔抱负和他们现在在美国所处的境况,就会发现他们在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方面已经大打折扣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对自己无所求,求的就是稳定和安逸的生活。”这也太武断了!好吧,我的理想和抱负确实已经打了折扣,可是不代表我就已经对自己无所求啊!
我要求自己宽容平和,耐心和善。我要求自己即使每天的日子爬满了琐碎,也不惧不躁。我要求自己不管多忙多累,也拿出时间和先生约会做爱。这容易吗?我认为这很不容易!我对周围每一个做到了这些的人都真心佩服。
说到这里插个小广告,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话不算多,但关键时刻很靠谱,很多年前在我有一次被莫名的沮丧击倒以后,他很平和地总结,“你啊,总是追在一个比生活更大的东西后面跑……”,我当时如醍醐灌顶。言归正传,留在国外,离开了那个“所有三四十岁的知识分子……都还是忧国忧民主义者”的环境,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稳定和安逸的生活,而是得到了一个关于稳定和安逸并不可耻的认识。
为什么像张朝阳一样的精英分子以稳定和安逸为耻?因为这两个词意味着平常。“平常”,在中文里是中性词还是贬义词可以商量,和褒义词可是想沾边都没门,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第一名,要优秀,要卓越,要治国,要平天下,要创业,要王者归来。我绝不反对个人奋斗、心怀天下,但是我绝对反对把精英主义作为全民教育的宗旨,让所有的孩子从小读着“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这样的句子长大。
这句话错了吗?没有错。错的是写课本的人没有认识到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士大夫,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要学的是生之乐,是照顾自己的那些小技能,继而生活独立,是读懂和接受自己,然后心理独立。这种充满了各种高大上目标的精英教育让一个民族失去了平常心,把成功的定义变得非常狭隘。
来说个故事:家里的保姆名叫蓝,泰国人,好人家的孩子,从小一直上私立学校,大学毕业自己做了个小公司,因感情原因决定出国,通过Au pair签证出来三年了,一直做保姆,做得很用心很好。她也在存钱、找男朋友,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努力,但是从来没有觉得保姆这个职业辱没了自己。
而一个朋友从中国招了一个姓李的Au pair来,两天后就不见人了,因为觉得当保姆真是太丢身份,虽然英语听不懂、尿布不会换、开车也不会开、诚信不知为何物,但是我是大学生啊,怎么能伺候人呢?黑了身份我不怕,只要有出人头地的可能,那就不叫非法打工,而叫做“拼搏”。
对于这个故事,中国人绝大多数的反应是觉得李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李以后的生活会如何呢?请看官不要启动雄奇的想像力,因为理论上鸡变成凤凰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小到几乎没有,而且必要前提是鸡要长得像朱丽娅。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这样滴:前几年先是在餐馆打黑工,她学过美术,最可能的职业是去教画画,美国缺啥也不缺艺术家好吗,当然,要乐观设想未来,也许经过几年攒钱、建人脉后,她真的可以在华人圈子里办一个幼儿画画班,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没有。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她会比蓝快乐吗?蓝和我们住的年月里吃穿住不愁,时不时帮邻居们看看孩子,赚点外快,周末和朋友出去泡吧,上上课,学烤蛋糕、做指甲,她说给自己五年时间,攒钱寄回家盖房子,现在房子已经开工了。
对于回不回国这个问题,她的答案是:如果五年内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好男人,就留下来,否则就回去,不管在哪,她会自己开个蛋糕店。美国人夸人有一句话,叫做“rock solid", 细解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定位像石头一样稳当”,我觉得她会很快乐,因为她rock solid。
我相信梦想和个人奋斗,正能量的梦是从自己心底冉冉升起、原生态的梦。全民精英教育的罪把一个庞大虚无的治国创业的梦强加给所有孩子,其后果把绝大多数人的自我定位活生生拉高,比现实平均高出3000米,下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