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活实用观点汇总

发布时间:2017-04-14 编辑:梁雅

  德国留学要适应德国的生活,要适应新的环境。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留学的实用生活法则,针对德国留学生活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留学的实用生活法则的相关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在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回首五年来经历的一些事情有些心得,便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及已经在德国大学奋斗的同学们有些帮助。

  1、德国留学选择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不要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转专业是很麻烦的事情,损失一年时间是很可惜的。

  2、课表要排得科学,这个可以请教大学里的学长们,大学里的Fachschaft也会提供帮助,不过德国人的观点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学生,所以最好问一下高年级的中国学生,论坛里的热心人也是不少的。

  3、德国大学学习主要靠平时,学期当中一般没有考试,期末大考的范围很广,仅仅靠考前一两周时间准备是不够的,除非你是天才。

  4、准备考试的时候要全面复习,可能考完你会感觉不需要复习那么多,但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这次用不到将来可能就会用得到。归纳重点是全面复习后的一个步骤,而不是将其取而代之,有的学科考试可能就一两道大题,没复习到就肯定过不了,一个学期也就荒废了。放弃全面复习的风险无异于豪赌。

  5、基础阶段的考试虽然简单,但却是为今后专业学习阶段作准备。与其到时再来补不如现在就学好。Vordiplom的成绩并非真的不重要,比如申请实习的时候靠的就是它。

  6、要摆正学习和打工的关系,要勤工助学不要勤工弃学。宁可平时节省一些,不要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花钱如流水。这个问题希望那些还没来德国的朋友特别要注意,光靠打工是很难将一年的生活费挣出来的,所以来德的时候必须准备好至少一到两年的生活费。平时花在打工上的时间太多就可能要读很长时间才能毕业。德国企业近两年招聘有明显的年轻化倾向。

  7、德国政治环境也是很可观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期里的勤工助学要有所选择。将来准备向科研方向发展准备做学者的可以考虑申请大学相应专业的Hiwi(SHK),一方面可以早些同教授认识,将来申请读博比较方便,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教授那里通过专业杂志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将来准备毕业后进企业工作的,可以找一下德国公司的Teilzeit。每周工作一天的岗位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如果你觉得某个学期课比较少,平时有充裕时间,申请每周16到20小时的工作也是可行的,但你一定会觉得很辛苦。

  8、假期时间要充分利用,定期回国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太频繁,一年半到两年回一次家比较合适。过了Vordiplom以后可以考虑实习,之前可以到德国企业打工,能对企业有一定了解,学会与德国同事相处,另外也可以改善口语水平。中国人当中单兵作战的人才多的是,有团队精神的人比较少,在一个德国企业里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延伸阅读:德国留学生活称呼礼仪介绍

  ①姓和名都要说。如今的自我介绍中包括了名,即:“我是沙碧娜。迈尔”或“我的名字是李斌”。

  ②不要出现“先生”和“女士”。 即不可以这样说:“我是迈尔女士”或“我是李先生”。

  ③不要出现头衔。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通常不称呼自己的头衔和学术职务的等级,王教授称呼自己为“王齐”,穆勒部长称呼自己为“格雷特。穆勒”即可。只要人们还不知道自己在和一位教授或部长交谈,称呼对方为“王先生”或“穆勒女士”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一旦知道了对方的头衔,人们应该礼貌地称呼其“王教授”或“穆勒部长”。但是,当人们拥有同等头衔时,就不必称呼对方的头衔了,比如一位教授称呼自己的同事时,应该说“库斌女士”而不是“库斌教授”。

  ④头衔的称呼不是强制性的。 称呼某人的学术头衔代表尊敬和礼貌(有时也是聪明的体现);但是这在德国不是义务。如果有人称呼他为“Herr Gross”,那么他也不应该跟人家说,请叫我“Herr Doktor Gross”。这比出于不礼貌而不称呼其头衔而言还要糟糕。

下页更精彩: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