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原来是个典型的“高富帅”,父母在国内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父母当年在清华北大的校友如今也战斗在各大企事业的领导岗位上。男生自己来自国内某知名大学,在学校是学生会副主席,多才多艺,又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可以说,他在国内的生活是悠闲快乐,惬意到令人羡慕的。
首先语言不通就是首要问题。在语言集训班里的学生多数是来自亚洲和阿拉伯世界的,这就顺理成章地将小高的交友圈限定在了一同读语言的中国学生中间。因为没有正式开始上大学的专业课程,不要说美国同学,就是来自中国的正式读学位的学生小高认识的也屈指可数。语言学习紧密的课程节奏和枯燥的学习以及定期进阶的压力本已经压得小高喘不上气,回到宿舍除了几个中国男生,小高也找不到知己可以畅谈心声。
另外是家长意愿与自身理想的冲突。小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父母对他在财力和精神上都是后盾,一直鼓励他坚持就是胜利。然而由于父母的特殊背景,也可以体会出父母的强势,比如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这件事上,小高并没有参与意见的机会,是被父亲“骗”着办完了留学手续,空降到美国的。他自己不同于多数非常渴望出国的“80、90后”,而是一百个不愿意!被迫来到美国后发现美国所有的中小型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国内的大都市有着天壤之别,再加上生活一切需要自理,更是存在生活水准的落差。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交友上存在障碍,所有的现实问题都使得小高同学“恨死了”留学生活。像个犯人一样每天掰着手指头盼着刑满毕业的日子。
除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是年轻的留学生心中分量最重的东西。然而对于小高,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文艺青年,自然也容易找来其他中国留学生的羡慕嫉妒恨。小高有声乐专长,在国内的大学还组建过乐队。但是在美国,当小高向一些学生社团自荐登台演出等“露脸”的机会时,就有中国同学冷嘲热讽,说他喜欢“显”,特能 “装”。这不但大大伤害了小高的自尊和热情,也阻止了他本来可以获得的宽展朋友圈,融入校园生活氛围的机会。再说爱情,智者曾经说过“年轻人不懂爱情”,但是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还不懂得爱情,所以当他们失去了所谓的爱情时候,就会颓废甚至痛不欲生。就在校高留学才不满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国内的漂亮女友提出了分手。说到这里,小高同学的眼里透出了失落和难过。
人们都觉得“高富帅”出国留学镀金是顺理成章,仿佛是一本没有悬念的小说。现在看来,每本“高富帅”小说也各有各的跌宕波折。
对于小高同学,虽然出国留学属于自己父母的安排和家庭环境的驱使,自己心里存在了各种抵触,但是他毕竟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对小高说,你既然已经到了美国,说明你已经做出了抉择,那么就应该淡化“假如我没来美国”的想法,而是以“我在美国,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为思维的主线。这样可以帮助小高淡化消极能量,聚焦在积极能量上。奠定了这样的心态基础,小高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努力才能达到这些最初目标。小高以后希望回国投资发展,老爸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投资基金,只欠小高的能力和学历了。小高认为在国外读研究生对于他日后从事商务和管理也是必经之路,于是美国排名靠前的工商管理或者金融专业也列入了他的留学规划。目标明确了,达到目标的条件也比较简单:钱不是问题,心理和身体上要做足若干年留学生活的打算,而剩下的最重要的硬件就是学习成绩,这将是他本科毕业获得学位以及敲开名校研究生大门的基石。
高富帅”的身份令很多人羡慕。其实“高富帅”如同一种资源,利用好了造福广济,用不好轻则浪费,重则误人一生。小高同学留给我的印象很好,能够感受到他的家教严格,他的家庭知书达理。然而,小高的父母替他安排和决定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小高自己习惯了按照安排好的轨迹生活,对他自己真正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也不是特别的确定,对于原则问题也不会特别坚持。同时,小高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一帆风顺,使得他生活在一种特别“自足”的状态下,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更好和更坏,也对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漠不关心。这种安详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如果有一天被迫推倒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会惊诧、不适应,而且容易被打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地方的青年到了大城市反而比当地年轻人更具竞争力。
“潜力”这种东西不激发就不存在;“能力”搁置久了也会退化。别让我们的“高富帅”们仅仅留下了这个标签,而浪费了生命中更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