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网 > 留学资讯 > 留学生毕业既失业 三类学生是海带高发病人群

留学生毕业既失业 三类学生是海带高发病人群

发布时间:2017-06-04编辑:1025

  伴随着近些年出国留学的热潮,回国人员的去向问题也成为了舆论焦点,留学也一改其“高大上”的形象,成为了毕业既失业的重灾区,各大媒体的报道将“海待现象”推到留学热潮的风口浪尖,作为学生和家长你说信谁呢,是留学中介给你图画的名校梦,还是那今年40万人回国就业的理智思考?这种艰难的抉择,不管你是不是在乎那留学的一百几十万投资,即使为了付出的时间都会感到进退两难吧。

  当然,如果说去不去留学只是一个简单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那笔者的建议一定是“just do it”。有经济条件能够应付英美这样主流留学国家的学习费用,当然是要争取优质教育环境,且不说2014年中国国内大学毕业人数已经超过700万且将会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既定事实,就算人数少又如何呢,英美的整体教育水平与中国对比笔者真的不必赘述。也许你会说,那出国留学人数也越来越多,好学校越来越难进,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看是不是省下钱不留学更好?笔者认为,优质教育虽然不意味着让你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却可以给你更宽广的舞台,只要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加入竞争,与他们相比你就有更大优势。

  那么如何看待海待现象呢?存在即是合理,笔者并不想讨伐某些留学中介为了牟利将一些学生送到野鸡大学,在任何行业,总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存在,如果你太关注外因,往往会忽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归国后成为海待的几率有多大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笔者认为,有三类学生是海龟变成海带的高发病人群:

  第一类:迷失在幻想的的名校梦里的学生

  曾几何时,排名和名校成为中国学生家长对国外大学的唯一认知,仿佛选了排名低没有名气的学校就是去了野鸡大学,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这些公认最好的大学这种个例我们不说,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教育,排名靠后一些的学校,他们在学术上的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

  薛涌作为美国Suffolk University现任助理教授,在他的《跟着薛涌留学去》一书中写道,美国私立的波士顿大学在USNEWS排名50位左右,因为其高排名和炫酷的校园成为许多学生的梦之校,但是这所大学的就读费用非常高昂,达到每年6万美金,并且事实上并不难进,录取率接近50%(哈佛大学录取率仅为4%左右)。同样在麻省,另外一所与波士顿大学教育水平相当的公立大学,却因为州政府资助较少,位置稍偏僻等因素,导致排名在100位左右,这就是麻省大学艾默斯特分校,“低排名”让它的受关注度远不及波士顿大学。在薛涌这位美国大学助理教授眼中,麻省大学艾默斯特分校甚至有诺贝尔奖得主,学习氛围优于“酷校”波士顿大学,且费用每年至少低2万美金,更适合想到美国认真求学的学生,但中国学生确因为一心想去“名校”,不关注导致排名差异的因素,甚至宁可烧家长的钱,这样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基本的判断能力,真正的名校也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

  英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英国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在UK“主流”TIMES排名上位于118位,这在许多人眼里是典型的不入流的英国大学,可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它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水平与国内顶尖的清华美院也有有过之而无不及。知名主持人柴静曾在他的《看见》中提到一位叫做吴雯的学生,她想考中央美院教授陈丹青的研究生却因为英语差了3分没有考上,最后伦敦城市大学接受了她攻读硕士学位,吴雯来到英国後,西方自由的文化艺术氛围给她很大的冲击并为她提供了很多创作的灵感,随后,她的三幅作品入选在伦敦举办的国际油画展,在英国现代艺术界小有名气。2007年,吴雯的作品得到了英国艺术节的肯定,她获得了英国著名现代艺术奖—透纳奖的金牌。吴雯的经历成为陈丹青教授批判中国教育体制的特例,也证明了排名决定论是多么的误人子弟。

  麻省大学阿莫斯特分校和伦敦城市大学这样排名并不占优势的大学甚至并不在学生家长考虑范畴,在渴望追求名校,甚至被包办“进名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仔细考虑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大学,究竟是去学习知识本领还是去镀金和享受呢。

  第二类:盲目扎堆“热门专业”,忽略兴趣和长处的学生

  2013年英国留学数据报告显示:赴英留学的人中,有41%选择商科,某些英国大学中国学生读商科的比例将近80%,其中又以金融、会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和MBA等“热门专业”居多。据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教育官员介绍,美国就读的留学生选择商科与管理类专业的比例也达到了21.5%。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扎堆商科已经不是新鲜事情,这与中国社会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如果问一个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可能会鲜有提到要赚很多的很多钱,而是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然儿,当孩子长大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候,社会价值排序对学生家长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大家早就忘记了兴趣,理想。事实上,鼓励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实现梦想才是西方教育的精髓,如果不是出于热爱,只是为了就业和赚钱,即使勉强读了商科,在缺乏内心推动力的情况下能有好的发展吗?除了商学院,还有医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他们哪一个不是造就推动世界人才的土壤,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创新与发明,何谈商业?

  根据《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14》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4年,全球市场中会计、金融等商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分别下降了10.6%和3.4%,而IT通信技术则增长了77.1%,随着读商科人数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下降,商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不乐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Marshall Goldsmith曾说过句相当著名的话:“多元性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能力都有助于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留学则恰恰要躲避多元性,扎到管理、商学这个堆里,在这方面,为他们包办了留学的家长们,要负主要责任。

  第三类:不懂教育投资性价比学生

  如果说海待是泛指找不到工作的留学毕业生,那么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即使能够找到工作,却可能连学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很难赚回来。

  去年一篇名为《1个中国留学生养活1个美国家庭》的文章在学生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文中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英美等主流留学国家的大学得到政府资助一路下滑,奖学金随之大幅减少,学费水涨船高,教育变成英美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留学生仅为美国经济的贡献每年就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留学生直接提供了超过44亿美元的收入,“留学经济”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新亮点。

  英美留学从本科到硕士的费用在人民币100-150万之间,如果把这些现金用于理财,每年也可以获得10%左右回报,而且本金还在。而大多数海归的起薪每年不过4万元,就算算上未来的增长,也需要10-20年才能将学费赚回来。可以肯定的是,留学人群中官二代,红二代的比例是极少数,多数学生留学还是为了今后的就业和收入。

  然而即使这样的现状,出国留学的学生还是表现的非理性。英国著名商业杂志《The Sunday Times 2013》数据显示,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生起薪28831英镑,这个数字在英国大学中数一数二,高排名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dream school,但是与高起薪相对应的是高学费,帝国理工一年学费接近25000英镑,是英国性价比最低的大学。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排名和名气的无尽追求,却往往忽略皇后圣玛丽和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这类毕业生平均起薪23000英镑上下,但平均学费每年只要10000英镑左右的高性价比大学。当然这样的起薪是指的英国国内就业,但是却反映了大学之间教学的差异度并没有中国人想象的如此之大。

  读大学必须关注性价比,这是中国相比较英美本土学生家长所缺乏的一个常识,中国学生拿着家长的钱一心只想进“条件好”的学校,排名高的学校,却少有人关心是不是划算,这样的态度,即使毕业回国后找到工作,又何时才能赚回学费呢?

  写在最后

  中国已经成为英美大学的主要生源输出国,出国留学似乎已经变为一种时尚而大众的消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待现象的出现和探讨在笔者看来不失为一件好事,它警醒学生和家长用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留学,不要再盲目跟风所谓的名校和热门专业,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选择。本文只提到留学误区中的三点,但笔者认为,一旦“如何出去”这个问题上学生家长理性了,那么出去之后学生自己该如何做也就理性了,后者的能动性出于对前者的悉心思考,笔者希望大家都可以从留学中取得收获,不负自己的人生。

栏目推荐
留学资讯留学费用留学签证留学政策留学生活留学经验留学考试出国申请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留学网©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