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选择的学校,所在的城市,有几所博物馆?画廊?图书馆?展览馆?
一个城市是否重视人文气息,和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脱离不开来,一个拥有大型博物馆的城市,是有财力和重文化的城市,所以。既然您的孩子,要在那个氛围内成长3-4年,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有更多机会去接触让他震惊的,人类文明的城市。正如毕淑敏说的,书买来,放在书架上,孩子不一定马上看,但至少,他会获得更多的机遇。所谓选择,从来不是保障结果,永远都是提高概率。
而且,一个城市由更多这样的文化场所,孩子就会有更多跨领域去提高内心对知识和文明冲动的力量
2.你选择的学校,中国学生会的地位如何?有多少中国学生社团?有没有您孩子感兴趣的,以及您孩子自己建立社团的难度大不大
大家会去看USNEWS的学术排名,所以这个学业内的标准我就懒得和大家强调了,何况本科阶段,大学的“社团文化”才是培养一个人完善人格的部分,如果您孩子的大学,有全美最优秀的辩论队,或者是很棒的合唱团,那您孩子的生活,也会有更丰富的选择。综合性大学比学院好的地方,也是在于,人多,社团多,总有一款适合您。另外,如果您孩子自己能干,人缘好,中国学生玩的开,自己搞个社团玩,以后毕业了也具备这个社会要的“沟通能力”
我为什么强调沟通能力,因为2014年的数据显示,世界五百强列在第一位的,就是“communication”,除了古人类研究之类的,只要您孩子还在社会生活,沟通能力肯定是一种很重要的指标。
怎么看社团呢,学校官网有,或者去facebook看看,比如你查harvard的小组,都是可以看到人数和学校的社团。另外linkedin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网站,您可以让孩子去和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建立下人脉圈看看他们的履历,也可以看到他们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另外一般都会有学联之类的,学联强大很重要,找到组织对于孩子来说,不论是更快融入,还是以后找工作,伴侣,都有可能从这个圈子发生。
3.您心仪的专业,教授有几位大牛,甚至可以了解下,他们有没有招过中国孩子。
因为,很多孩子简单的方法,就是本科之后,留校读研究生,这种概率是非常大的,而这个时候,近水楼台先得月,男女之情如此,师生之情也是如此。我一直举得例子是,有个同学,跑去听课,积极发言,他的托福分数没有到,但他竭力表现自己,最后学校的教授都主动帮他写邮件,证明他的托福读研究生没有问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是愿意要“我熟悉并了解的人”,大于通过文书来的那个申请者,您想想自己平时怎么招员工,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是通过介绍进去的。
4.您孩子城市和您孩子成长的城市差异度有多大?差异度越小越好。
不要说您孩子是上海来的,偏偏把他扔Indiana或者是Orlando,虽然您孩子可以去迪士尼乐园玩,但平时对着沼泽估计也会活活逼成哲学家。
我也不赞成说,你就是让孩子去经历的,我觉得那您可以试试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洛杉矶纽约加州之类的大学难进些,至少无论从实习还是从工作来看,都是大部分家庭的选择。而且,要体验生活,您孩子学个开车做个飞机去就得了,别顶着个时差还要一个人面对空旷的荒原。
大部分的家庭,其实并不希望孩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能通过电脑和世界联系。
只问你一句话,如果有一场全世界最优质的演讲,要在美国举行,你觉得,这场演讲发生在哪个城市,哪个大学的概率更大。
(ps,我以前的搭档,老公是在美国学古化石的,这种就不要按照我的标准了,不解释哈哈)
5. 中餐馆多不多,中国超市有没有
不要笑我,这个我真的觉得蛮重要的,我在澳洲呆过,被放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学校食堂只卖meatpie,有时候学业太紧张,我就没时间做饭(我也做得很难吃,哎),就经常喝点牛奶对付对付,因此我现在的胆管结石还是很严重啊。大学永远不只是读书这么简单,他是一段经历,学业永远是需要挑战的部分,所以生活的后腿,能少拖累一点就少拖累一点。有中餐馆(或者泰国餐馆也可以),其实是让您孩子的胃,和心,还系着祖国和家人最好的方法。
6.毕业生的去向和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程度
我前两天的文章里面写了,可以通过linkedin/alumni去找找某所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另外就是,从申请难度上面讲,你有高中校友在的学校和专业,只要你的高中校友不是人渣,那么一般来说概率也大些。(高中校友还有个好处,比如我选课啥的,问别人没用,问问我高中在我这个专业读书的同学,超级有效果)而且考试前也有过来人给你安慰和指导。
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程度,是可以从网站上面看到的,他们的咨询模式,团队力量,他们给你提供的简历模板,都是可以对比的。
另外,就是,你可以直接问招生官(注意了,这可是TOP10现任招生官给我的建议),就是让他帮你对比,两所学校好不好,一来可以看看招生官本身的专业程度,二来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招生官还开玩笑说,不用担心我会因此记得你或者知道你有其他选择,我每天收很多邮件,我的责任是回答问题。
好了,先写这么多,大家选校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