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超忙,除了要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给房子评估,还要和一些中介联系,想赶紧租个房子。”市民肖先生一边对记者说着,一边从包里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水果罐头玻璃瓶喝了一口事先准备好的水。“看,为了儿子出国,我连个像样的水杯都舍不得买,但尽管这样,我也觉得值了。”肖先生说。
“留学”这个洋字眼目前已不再属于“富裕”家庭的口头禅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区部分留学中介机构发现,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一些选择卖房、贷款为孩子留学的工薪阶层家庭已经占到相当比例。不少家长则认为,“砸锅卖铁”让孩子出国就是为了长见识,前景好。
据报载,2011年美国私立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增至6725人,与2006年相比增加100倍,增长速度惊人。以美国私立高中学费估算,四年平均20万美元,并非小数目,但仍有那么多中国父母节衣缩食,送自己儿女去美国“镀金”。
然而,飘洋过海,几载苦读,动辄花费几十万元,始终是留学过程中一项高风险的教育投资。不论是卖房还是贷款,其最终目的只是让孩子将来有个好前景,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事与愿违,目前有一些“海归”反倒成了待业青年,对于未来就业却是“走一步看一步”,绝大多数人也会选择毕业后就回国。对此,专家建言,留学应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深造,是为日后施展才能的一种储备。
现象:家长很疯狂——卖房贷款送孩子出国
肖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超过6000元。肖先生的儿子在兰州省级示范高中读高一。今年,看到身边不少朋友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肖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也把儿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听说在国外考大学更容易,加上国外的教育质量也很好,所以想趁早把孩子送出去。”肖先生说。出国留学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肖先生和妻子认为值得,“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肖先生一家三口居住在一栋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夫妻俩平时格外省吃俭用。到国外留学需提供家庭收入证明,肖先生把家庭情况对留学机构的顾问介绍后,顾问表示拒绝。“我把房子卖了也不行?”肖先生不死心。但顾问回答是:孩子的留学时间太长,即便卖了房子也不够整个留学阶段的花费。肖先生仍不气馁,“我朋友在银行工作,我可以请他帮我想办法贷款,我绝不会耽误孩子学费。”肖先生和留学顾问商议着。
据一名资深留学顾问告诉记者,每年会送很多学生去国外,但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现在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的毕竟是极少数。”但让人感叹的是现在的家长真的“很疯狂”。在国外读高中每年学费加生活费最少不会低于20万元人民币。肖先生如果只是卖了房子,最多也只能供孩子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后那三四年怎么办?“建议像肖先生的儿子这种案例还是将来到国外读本科。”
现实:为了留学梦想——银行、中介纷纷“挖金”
要实现在海外读书的梦想,需要艰辛的学习和准备,更需要金钱“铺路”。需要投资的不仅有学费、语言培训费等“显性费用”,还有环境、人脉、经历、视野等“隐性投资”。
但高成本挡不住国内家长的热情。这些年,我省的留学人群在变化,留学家庭也在变化——从标准的“富人”到较为富裕的家庭,再到一般工薪家庭。为此,用尽积蓄的家庭不在少数,还有家长称,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出国。
“一流名师大集结,带你迎战雅思高分。”“美国,等你来。”……每年暑假期间,都是留学市场的黄金时期,各种有关留学的广告、海报等都会时不时地跃入市民眼中,不少留学中介机构也趁热打铁,积极开展各类留学咨询、培训等,现场肯定少不了家长的参与。
为了迎合留学家庭的“口味”,中介机构则将留学国家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档次。“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大多选择让孩子留学日韩,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则会选择美国、欧洲等国家。”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称。
除此之外,银行也想在留学市场挖一桶金。在市区部分银行,同样会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前来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留学生出国之前都要来银行办理存款证明,从办理这项业务的情况来看,今年要比去年同期翻番。”市区一家银行工作人员称。而不少银行打出为留学家庭当“金融管家”,从办理存款证明、留学贷款、购汇到预订国际酒店、办理信用卡等,为留学家庭提供各种金融业务。
趋势:低龄成走向——攀比心理却愈来愈重
当留学生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近年来,出现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的情况。“我的一个亲戚,他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就送去英国读书了。”在市区一家银行办理留学金融业务的市民张静说:“我打算也将儿子送到英国去读高中,享受英式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在外留学生达到142万。其中,2000年,我国有3.8万人出国,到2007年,当年出国人数飙升到14.4万,据业内预测,预计2013年出国人数将突破45万人。
据留学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绝大多数的年龄在17岁左右,而也不乏出现10岁左右的小学生。
这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抱着不同的目的,但更多的还是被家长“安排”了。“爸爸妈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着手为我‘规划’留学计划了,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逐渐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信息,常常和他们一起咨询一些留学中介。后来也才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想出国留学,所以留学的念头也就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有出国打算的学生何佳怡说。然而,也就是在选择留学的学生心里,多多少少会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其他同学都去留学,自己没有去留学“很没面子”。
家长们也很赞同孩子走出国门。市区一家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往年,选择出国留学都是高收入家庭的较多。近两年来,受留学热潮的影响,不少工薪阶层的家庭也“跟风”,家长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出国,选择贷款留学的家庭已经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
结果:无工作经验——“速成海归”无奈成“海待”
前几年有个说法:“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可最近几年,一些“海归”发现自己在求职路上并不占优势,有些人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不太满意的工作,人们暂且称这些人为“小海归”。
“小海归”们无法找到留学的投入与归国后两三千薪资的平衡,但他们也深知如果放弃了眼前的工作,就将成为“海待”……
今年28岁的张冰,有三年的出国留学经历。2004年大学毕业的她放弃了家里为她“安排”好的一份稳定工作,选择去澳大利亚攻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前年归国后,她在兰州找了近6个月的工作,经历了许多面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留学归来时,我的理想是在一家知名企业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月薪底线是五千元左右吧。可我发现用人单位并不因为我是‘海归’而特别青睐我,他们认为我没有工作经验,思想活跃,极有可能跳槽,所以应聘屡遭失败。”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张冰放平心态,不仅降低了对招聘单位的要求,连工资期待也是一降再降。最后,她选择了一家小型企业,专业不对口,月薪才两千多元。“心理落差肯定是有的,但当‘海待’,面子上过不去。”
宋涛则留学新西兰三年,商学硕士,原本想去北上广找工作,可打听下来上海的竞争压力很大,自己根本不占优势,便回到兰州,没想到在兰州也很难如人所愿。“现在单位招人都趋于理性,洋文凭没什么用,工作经验最重要。”同样,经历了短暂的待业阶段,宋涛“屈就”在一家公司里跑销售。
目前,用“郁闷”一词更能诠释他的心情:“我在新西兰三年共花了30多万,本想回来后在两年内赚回来,可我现在每年只能赚五六万,梦破碎了。”更让宋涛觉得委屈的是,因为英语口语能力强,老板经常让他当现场翻译,可工资待遇和其他员工没什么两样。“为了积累经验、保住饭碗,还是得硬着头皮干。”但宋涛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也许像我们这样的‘海归’,头几年因为缺少经验,所以优势不明显,但等工作了两三年后,我们的潜力便会显现出来,到那时会有更好的发展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海归”由于在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度申请出国深造,以谋求更好的未来;更有部分人宁愿先在国外打临工,积累经验才回国。其实,没有工作经验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这说明,从某种角度而言,“海归”和国内大学生在国内求职就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这其实也给那些“海归”和即将成为“海归”的人提了个醒。
建议:“镀金”是好事——具备能力忌盲目
想留学的时候“砸锅卖铁”都愿意,留学后各方面不尽如人意,无奈回国后重新开始。随着留学人员的不断增加,“海归”也不再是“稀有动物”。同时,也并非走出国门,就能达到预期的留学目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兰州也有部分“海归”无所事事,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成为“海待”一族,更有甚者成为“海剩”。有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出国,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当地语言,融入当地生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采访中也有“海归”坦言,有的留学生平时只跟中国学生交往,结果学了两年,连语言关都没过,甚至不得不中途辍学。也有的学生,觉得留学就是为了“镀层金”,在海外混日子,回来后无所事事。
而面对现今出国留学呈现的低龄化,那些老“海归”们普遍不赞同孩子太小出国留学。
就职于公路局的黄女士,女儿现在读小学五年级。她也一直考虑何时把孩子送出国门深造。到国外,人生地不熟,太早让孩子在异国他乡生活,会让孩子缺失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孩子成长。在她看来,初中之前是孩子接受文化教育的基础阶段,要在国内完成。太早送孩子出国,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交能力,失去留学的意义。
出国留学,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为什么出国”、“出国后该干些什么”,家长都应该引导孩子提前做好规划,出国前,孩子除了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