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对于申请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目的在于探究教授的情况以及和教授沟通联系,提前打好关系,以方便之后的录取及奖学金申请,可以说是一种提高申请成功率的捷径。
如果你也想去美国留学,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套磁并不浪费宝贵的留学时间,一定是你关心的话题,今天就让我来帮助大家一起进行扫“雷”行动!
首先,第一招,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准备:
1.时间的准备。套磁比较好的联系时机是在留学申请材料审批下来的时候,大概在9、10月份左右。既可以和教授谈学术问题,又可以在他对你感兴趣之后及时看到你全部的申请材料。但是这要求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很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住教授。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建议,套磁尽早进行准备,可以在夏季6、7月份甚至更早。
2.对象的选择。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套磁主要针对教授或者系招生主任,在奖学金申请方面,大多数TA(助教奖学金)和Fellowship的决定权并非在于教授,这类奖学金数量也同样可观,所以也不妨向研究生院或系里发信问问奖学金的情况以及获取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广义的套磁还包括与教授手下的在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员、师兄师姐等人的联系,以获取申请相关的更多有效信息。
根据我以往的申请经验,中国学生在进行“套磁”时,会有一些常见的错误,也被称为“雷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第二招,就是如何避免这些“雷区”:
雷区一:套磁全能
学生认为无论申请什么专业和学科,都是需要套磁的。
安全指导: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套磁并不能应用于每个学科,总体来讲,理工科学生“套磁”意义最大,尤其是要做项目的,进实验室的。文科情况相去甚远,某些学科,如会计,根本无法套磁,老师完全凭你的背景和分数选择。
雷区二:字数越多越好
安全指导:套磁的风格并无统一格式,每个人做法不同,但应该注意不要烦别人,不要催促别人,言语要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明白即可,一般Email不要超过200字。
雷区三:研究经验不看重
安全指导:套磁的内容主要介绍自己研究经历和以后的计划,突出自己有的特长,如果你对教授的项目熟悉,那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千万记住不要不懂装懂。研究经验包括论文,不管有没有发表,尚若没有,我建议,同学们就去了解一下教授研究的领域,通过数据库翻阅最近教授的发表文章,等你有一定的理解或者想法了再和教授交流,着重谈谈未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