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网 > 留学申请 > 留学中介 > 揭秘留学中介的陷阱:通往野鸡大学的“名校捷径”

揭秘留学中介的陷阱:通往野鸡大学的“名校捷径”

发布时间:2017-03-03编辑:lm

  Anne高考成绩平平,眼看估计难上一般人听说过的国内大学,父母觉得不如混个海外文凭,最不济也是个“海特产”。Anne终于找到了一家体面的大留学公司,承诺不用雅思或托福成绩就有机会进入加拿大的一所知名大学的直达项目,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一家人欣喜不已,马上签了约。

  不愧是大中介,确实不需要雅思托福,甚至都没有看Anne的在校成绩单,就让她踏上了往加拿大的征途。Anne到后发现,虽然学校是在著名大学所在地,但是自己上的仅仅是语言课程(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每天三五小时,每个星期五天,班中学生都是“牙牙学语”的中国学生。别说不可能两年之内拿到本科学位,科班名校生的影子都看不到。而该项目中不少中国学生更是每天泡妞、喝洋酒、打牌、跳舞,真的从语言课程毕业进入这所知名大学的少之又少。

  Anne明确了情况以后便让自己的父母亲戚一行浩浩荡荡地去这所体面的大公司讨个说法。结果,该大公司非常明确地指出,当时并没有信口雌黄,毕竟当时原话是“有机会就读加拿大知名大学”,而不是一定可以就读。听罢父母只得胸顿足,当时由于看到“不需雅思成绩直接进入加拿大顶级名校”就犹如看到了救命稻草,后面的细节全权当作耳旁风。其实人家只是把你送到没有门槛的语言学校,只不过这语言学校起了个和隔壁名校勉强搭得上边的名字。

  Ben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高考失利,着急出国。在此之前对于留学市场全无了解,被当地(某省会城市)的中介推荐去一所名叫哈密尔顿学院,号称是美国名校。Ben使用中国某知名搜索引擎,很快发现哈密尔顿学院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北边的、以美国国父为创始人的顶级文理学院,在美国文理学院中排名前十五。Ben满心欢喜地决心去上学了,结果发现这所哈密尔顿学院位于美国中西部大农村爱荷华州。不是顶级名校也就罢了,可学校只有孤零零几座小楼,还有一个小楼的一层为了创收租给了商铺在卖快餐。

  Ben决定不以貌取人,努力地继续读书,可是这学校并没有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证,故而毕业之后必然“报国无门”。更奈何自己是学习文科的,学校无名,又恰好没有电脑编程或者修理下水管道之类的一技之长,留在美国也是作死。窘迫之余,Ben乖乖上了两年,然后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降了一级几年之后算是拿到了合格的毕业证。

  既然被中介坑的如此之惨,Ben为何不去将当时的中介状告上法庭?原因有二:其一,当时中介确实说的是“哈密尔顿学院”,而Ben想当然这就是那个美国国父创立的名校。中介其实就是在打“擦边球”,谁让自己当时上钩了呢?其二,Ben当时觉得自己既然已经被中介的“擦边球”击中,辍学回家去打官司岂不是又耽误了一年,何况胜负难料。青春可贵,与其回家周旋,不如认栽,早日转学逃离苦海。

  中介骗术:打擦边球和玩消失

  一般来说,走在街上被花盆砸死的概率很低,同理,靠天上掉馅饼吃饱的概率也不会太高。虽然有莫须有的美好的“国际组织”提供给一些无高分无学历的人直达名校的机会,但是每每见到这种好事都得驻足想想。十有八九是留学中介谎称野鸡为名校,或者以名校的“野鸡项目”来滥竽充数,终究都是为了提高其成交率。小规模中介在“一锤子买卖”后直接从地球表面消失,而另外一类有点规模的中介玩消失略困难。但是你若找上门去,他便有千万个理由说是你自己没看清楚,浮想联翩,不是他们忽悠你。

  这种擦边球“骗术”造成维权困难,而另外一些中介的行径就更加让人有苦说不出了。有些传统中介有些合作院校,采用两头收费模式——向申请者收取两万,可以帮你置办一所学校;而向学校收取两万,算作“出卖”这个学生的劳务费。中介相当于一倒手便赚来四万块,算是圈地收租。这种模式不乏吸引力,若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没有特别的期望,只是觉得需要个差强人意的学校上,那么就更靠谱了。基本这些愿意和中介机构合作的海外院校都把中国教育业作为“终身的事业”,中国来的国际学生撑起半边天,学校大多依靠这些中介机构输送学生资源。问题是,很多学生并不想上这些合作院校,也不适合上这些合作院校,却也被这套“卷肉机”卷了进去,输送过去换作银子了。

  我有一个朋友,中国北京某985本科毕业,成绩不高不低,英语成绩中上,结果被中介忽悠着申请了一些合作院校。末了,马上就要成交了,朋友被告知自己只能“屈尊”上排名在美国八十名开外的学校,于是愤然决定和这个中介撕破脸。结果去和中介理论要求退款的时候,中介却反咬一口,毅然决然地指责朋友:首先,中介表示该朋友没有提供全部信息,才造成了中介判断失误。而根据合同,由于朋友没有提供全部真实信息,他们概不负责申请和选校的一切恶果。其次,朋友现在既然要中途退出,那就只能退不到一半的钱。朋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提交申请了,只好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立马选了下一个中介,仓皇出国了。

  如果说大中介的骗术就是和你玩文字游戏,打打擦边球,那小中介的骗术就是玩消失。中介算是一个“无本万利”的生意,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很多人都是租一个办公室,雇几个人,买几张办公桌,就算开张了。如果今年不幸搞砸了,那么就转身跑路,对导师和学生都不用负责。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从一所美国文理学院毕业以后一时没有找到工作,辗转到一个中介兼职。整个春节都在起早贪黑地代写简历和个人陈述,结果春节过后,“雇佣”她的中介从地球表面消失了,本来许诺给她的“金山银山”一分都没有留下。

  中介内部人员变动非常大,很多都是像我朋友这样的兼职,所以更有“翻脸不认账”的先决条件。如果时隔一年,同一家中介一半以上都是新面孔,那么当年签约的时候说过的“山盟海誓”也就无人对证了。

  资质并非中介优劣的唯一标准

  当然,家长那“假手于人”的激情留学,并不能成为一些留学中介机构逃避惩罚的借口。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对留学中介“又爱又恨”。所谓“爱”的是中介筹划留学的经验、海外教育的资源;“恨”的却是频发的欺诈事件、违规行为,以及各家中介的巧舌如簧、请君入瓮。

  细究当前对留学服务行业乱象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行业服务的标准,二是行业内存在许多没有资质的机构。实际上,教育部在2003年便印发了自费留学的范本,2012年再次更新范本,对中介行为以法律合同的方式进行约束。

  于是,机构资质便成了人们评判中介优劣的一个标准。可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调整的要求,教育部已经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批权下放,将事前的资质门槛变为事后的服务监管,而到目前为止,已有广东、福建、山东、宁夏等省市,出台了相关《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与监督管理的试行办法》。

  实际上,资质跟留学中介优劣并无直接关系,对于留学机构的选择,一看合同是否是教育部统一的范式,二看机构服务的内容是否超过了经营的范畴,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应查看驻外使领馆对该院校的认证文件,了解中介服务机构是否与该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以及该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是否报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在逐渐放开行政管控的背景下,资质愈发廉价,倘若忽略了这些,而将资质作为评判标准,也就意味着很容易陷入留学中介的陷阱。而以上这些,是确保中介服务是否诚信的基本手续。尤其对于耕作十多年,靠口碑来占领留学市场的这个行业来说,抓住了诚信,也就意味着抓住了商机。

栏目推荐
留学资讯留学费用留学签证留学政策留学生活留学经验留学考试出国申请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留学网©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