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心理学需要了解的三大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7-05-12 编辑:颖瑜

  很多童鞋对于心理学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尤其是在进入西方教育之后,在一些心理学课程上还是会存在很多困扰。与自己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是需要极为广博的学识水平和很多学科的知识。因而,今天YJBYS小编大家简易而浅显的整理了一下我们最为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

  一、“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所有学习心理学的人几乎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自报家门的说自己的专业后,常会听到这样的呼应“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每次都得要跟人家解释好半天,才能把自己跟神算子这样的角色撇清关系。然而,在头几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之后,还会意图给对方解释心理学是一门…的学科,巴拉巴拉很多。但是这样状况,碰到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最后只好如此回答“我知道你在想:我究竟知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完美)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是专门研究人和动物的生理机能,精神活动,行为特征等的学科。它既有理论,也有应用。心理学家是和普通人一样的,他们无法读取人们的思想内容。他们也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和人们诉说的自己的内心体验来进行研究的。简单来说,就是察言观色。心理学家无法读取人的心理活动,但更多的是在心理学知识应用中,在接触过被试之后,通过心理投射和外显行为大致分析和推测他的心理学活动。

  二、催眠秀是否是真的

  很多人会因为受到催眠秀或者一些经过渲染催眠桥段的电影的影响,而对催眠好奇不已。诸如想要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等等。那么,究竟到底有没有催眠呢?有的,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催眠呢?催眠(hypnosism)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而催眠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在催眠过程中,被试是与催眠师保持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被试会受到催眠师的暗示。催眠会使人身体停留在放松状态,使人的注意力变窄,意识的主动性降低。它只是一种治疗技术,有特定的适应症。而心理治疗的方法约有一百多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催眠是分为催眠师一对一导向式催眠,或者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演员”配合的催眠秀。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催眠哦~

  三、“心理学测试,大家都说准”

  很多网站经常会推送一些类似于上述标题的文章或者心理测试,以求得更高的点击率。那么这些文章或者测试却总是会有很多人转发,为什么呢?因为越来越多人相信它是准的,是有道理。测出来的结果是符合自己个人特征的。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人们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却依旧认为它们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真实的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这种现象也叫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看完以上误区,大家有没有觉得其实心理学家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并不是神,所以如果大家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学习心理学的话,那还是慎重再慎重比较好哦~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