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征文3000字(通用22篇)
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家风家训征文3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
家风家训征文 篇1
看惯了春花秋月,是否还会在乎自然频繁的变更;尝尽了悲欢离合,是否还会被心中的那抹回忆惊扰?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流水,还有心中那缕淡淡的家风,潜藏在岁月的河流中,浮动着我那动人的心弦,家风再用他那满含沧桑的口吻,讲述当年的那些青涩往事……——题记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他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当然在我们家可是把勤劳放一位。在家里数奶奶和妈妈最勤劳了,我们家住在农村,她们深知只有靠一双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学,勤就这样不知不觉得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记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麦子的高峰期,却不巧赶上我爷爷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割麦子。那时还没有普及现在的割麦子车,只是用镰刀收割从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妈妈和奶奶都汗流浃背,妈妈那白色的衬衫的像水洗过一样,奶奶那纤瘦的身子更显得凄凉。她们没有吃饭,喝两口水对她们来说就是休息了。下午我们才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妈妈和奶奶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顾不得头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从门缝里透过来了一束光,我朦朦胧胧地循着光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客厅里的灯依旧亮着……
“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首先,在勤勤恳恳方面,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在阳光心态方面,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告诉我的好家风。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虽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劳之风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现在是卫生小组的组长,每天到我值日的时候我都恪尽职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勤劳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舍自己,为别人”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他不只是思维的兴奋,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是一时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种眼里有他人,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现在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也是我家里行为上的赞扬焦点。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双巧手获得了村里人人的赞扬。爸爸什么都会做,像修电,修车,修水管,修自行车,修微波炉……总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细腻。当人们什么东西坏了时,都会来找他,他毫不犹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仓库里去找东西,发现里面全是钻机、自动充电机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我连忙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为了给村里人修坏了的东西才自己拿钱买了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为人吗?就这样,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
在了心里。春天时,村里人都帮我们播种。夏天时,他们都帮我们剥玉米。秋天时他们都给我们家送苹果。但爸爸都回绝了。爸爸说:“我们真正收获的不是别人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心……”是呀!舍己为人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爸爸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记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里,虽然我整理笔记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啬的借给别人借鉴。你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别人也会给予你一份帮助;你给予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给你一份爱,难道这不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立足的精华吗?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为人的爸爸和雷锋。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永远……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刘应节,字子和,明中期大臣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刘应节是刘氏子孙学习的好榜样在刘应节小的时候就热爱学习长大后为朝廷效力。当初蒙古攻打到长城边时给将士们送补给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去的而身为一个文官的刘应节挺身而出送去了将士们的补给现在长城边还有刘英杰的雕像。他去时和朋友说如果七天没有回来就把妻子儿子送回老家在此可以看出刘应节是一个勇敢卫国付出的人。刘应杰乐善好施他一生重视教育。1576年(万历四年)回到家乡。回乡后,他出资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自讲学。潍坊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是他的影响。在刘英杰身上有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没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的。他医生为官清正,1591年去世后。吊唁者络绎不绝,万历皇帝遣使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自我出生那年起,爷爷的心脏就不好,奶奶一个人无法照顾爷爷,又因为爸爸的兄弟长期出门在外,所以照顾爷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责任。白天爸爸上班妈妈去照顾,晚上爸爸就要陪爷爷睡觉。因为爷爷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这个爸爸老是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埋怨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每到过节爸爸放假时,他总是要带着爷爷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爷爷去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虽然有点麻烦,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点爷爷的笑容。中午爷爷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爸爸总是叮嘱我要给爷爷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爸爸对爷爷不善言语而又细腻的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但随着时间和家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现代社会家庭的分散和独立,家风家规已变得越加少见稀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民族传统儒家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精髓是仁悌忠孝礼义廉,“惯儿不孝,惯狗上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都是强调严教、勤俭、勤奋、自立才能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个人价值,并光宗耀祖。知耻才懂后行,知礼义才知善恶,才能行善行仁而“积德以遗子孙”。
家风家训征文 篇2
家庭像天空,我像小鸟,没有天空我将无法飞翔;家庭像大地,我像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像雨水,我是树苗,没有雨水我将无法成长。家庭像阳光,我像花儿,没有阳光我将不再漂亮。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每个人的家里都家训、家规、家风,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有教养,有规矩,有礼貌,学习好。而对我们的鞭策,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说谎话、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记得有一次课间,我在操场上玩,忽然我看见地上有什么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漂亮的手链,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手链,便将这个十分漂亮的手链拿了起来,偷偷地放进了兜里,跑回了教室。回到家,我就把这个手链放在了一边。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心里担心着:万一被发现了的话,妈妈一定会说我的。我低着头,爸爸妈妈在吃饭的同时也看我,但是没有发现什么,这时我突然很害怕,要是我被发现了,后果一定不好,还是告诉妈妈吧!这样想着,我看妈妈还没有把碗筷收拾好,我就跑过去帮妈妈,妈妈有些好奇,不过还是让我帮助她收拾。等到收拾完了,妈妈突然走向我,我立刻不安了,妈妈问我:“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我听到这句话,连忙低下了头,过了几分钟,我才说:“妈妈,对不起,我骗了您,我从学校捡到一个漂亮的手链,就将它拿回来了。”妈妈说:“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明天上学交给老师,把手链还给失主就行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以后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贪心。”我在妈妈说完话后走去了房间反省,从今以后,我再也没有这样过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只有有了严格的家风,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家风家训征文 篇3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家训征文 篇4
"半亩方糖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头活水来。"多才多艺的我就在这优良的源头活水中健康地成长。
有人说“家是第一所学校,父母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在我家客厅里一个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精致的毛笔字。我想这幅字也许就是家训吧!虽然前面的字很潦草,我看不懂。但后面的''节俭、勤学、善良’’却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是以这六个字为人生准则,也同样用这六个字教育子女。
爸爸是个装修工,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与工人们平分,妈妈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却说工人们的生活比我们困难,我们不应却赚这个点数的钱。爸爸对工人们大方,而对我们子女却非常小气。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特别是妈妈,从小就对我疼爱有加。读小学狗会偷偷地背着爸爸拿一些零花钱给我。久而久之,我渐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喜欢的东西不介意价格,用过的文具、玩具短时间内就会被我淘汰。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花钱的数目也逐渐地增加,爸爸妈妈终于发现了我的毛病。屡次说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买了一些没用的纸片,爸爸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我还不以为然。那晚,爸妈唉声叹气,说我任性不懂事。无意间我了解到家里盖新房还欠了别人很多钱。望着爸爸那疲惫不堪的'脸上挂着失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扑到爸爸怀里:"爸爸,我错了,我再也不乱花钱了。”从此以后,我开始以"节俭、勤学、善良”这六个字要求自己。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爸爸虽然只是个普通的装修工,但却非常喜欢看、练书法。特别爱看历史类书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历史典故来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释卷,看书到深夜。在他的引领下,我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虽只读到三年级,可我的书柜塞得满满的,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我的知识也不断丰富。我脑海里的梦幻也塞得满满的。当我遇到挫折时,书给我鼓励;当我骄傲是,书给我告诫。我,一个娇小的女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我爱看书,是班上的小书迷;我爱画画,爱书法,我获过"海西杯美术作品一等奖”,"海西杯硬笔书法一等奖”,"海西杯软笔书法一等奖”;我还爱运动,曾获过"校园运动会100米的第一名呢!这些都是归功于我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它像是一部无字古典书籍,让我在这种柔和气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礼。
家训是一曲启迪奋发向上的音符,家风是一首无词动听旋律的歌。它们是我不断前行的航标,它们也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那可就要跟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有关了。
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学,意思就是要好学,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不断地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你,依赖你呢;最后是善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一颗狭隘的心,怎么为别人着想?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时去帮助他呢?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
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到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孙女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又过了一年,我要上小学了。我们坐下来打算开个家庭会议。爸爸说:“今天的内容就是讨论家风、家规、家训。目的就是想让你上学后能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我们讨论了很久,才确定下来。
家风就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
家规是勤俭节约
家训则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
上学以后,我感觉自从有了家风、家规、家训,无时无刻不在谨记着,约束自己。
家风家训征文 篇5
家风,到底是什么?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风,是勤劳、节俭、爱国、自强、敬业、诚信、友善、谦虚、礼让??家风的含义包罗万象,似乎很难说清楚它具体是什么。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见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也可以称之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环节便是教育家人,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家风, 它奠定了一个人的品格基础。家风是传承,家风连党风,家风汇国风。 每个人记忆深处,都有一个关于家风的记忆。它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经历,甚或是一位影响你人生的长辈??
说起家风,爷爷给我讲了个他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我的爷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爷爷经常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别说吃好的了,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爷爷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爷爷那会不知道啥叫饱,奶奶常常为了让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能多少补充点营养,会把攒下的白面给他们吃,自己吃的是粗粮,在那个时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问奶奶,你怎么不吃白面呀?奶奶对他的孩子说,我胃不好,不爱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给你们吃!爸爸和他的兄弟们那会太小了,不会理解奶奶的意思的!最后奶奶因为天天吃那些粗粮,得了胃癌去世了,后来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知道了那句话的真相!爷爷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理解了爱怎么样传承的,无私的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长岁月里发生在身边的家事,让我逐渐得领悟了自己家的家风。这些年每年三十儿,爸爸都会去邀请一个人过年的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即使陌生人,会真诚的把他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过年,我很是不理解,大过年的,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这点想法,他告诉我“在一起图个热闹,多双筷子的事,人要有爱心”
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理解爸爸的话,不管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爱,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儿都有不是家人的亲人来我家吃饭,和他们一起微笑,碰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后来我又问妈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因为不善言语,并不能准确表达她的理解,但是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多少植根在儿女的心里。
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奶奶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爸爸和妈妈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奉献是什么?可能就是给予吧,因为把爱、财富、知识、贡献无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来奉献人类、社会、国家,造福于民,用之于民。父母为孩子奉献真诚的爱心,社会各界人士向贫困灾区捐献财物也是一种奉献精神;科学家、发明家、教师和各个行业人士奉献出他们的知识和力量,英雄们甚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贡献了自己的可贵的生命,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奉献精神。世上有很多种爱,有的是无微不至的爱,有的是博大精深的爱??而奶奶、爸爸、妈妈给的爱却是最朴实的、最真诚的。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家风家训征文 篇6
今天,妈妈教给我一个词语,叫诚实守信。她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我们家的家规就是:诚实守信。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人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狼来了,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谎,结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这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所得到的惨痛教训。
爸爸说:“守信的好孩子会让更多人喜欢,你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妈妈也总告诉我:诚实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要诚实做人。平时爸爸妈妈总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虽然我以前还小,并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可是我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已经慢慢的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并且严格的要求自己。
我从小就受到了妈妈和爸爸诚实守信的影响。生活中,我尊敬长辈,时常会帮爷爷奶奶拎东西,他们会很高兴的夸我一声好孩子;爷爷奶奶生病时,我会帮爷爷奶奶倒水、拿药,还给他们柔软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还会经常帮爸爸妈妈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答应了同学的事一定会尽心做好,大家都爱和我交朋友。
正因为这些简单而质朴的家风家训的影响,我才收获如此丰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记长辈的话,将我家良好的家风发扬下去。这样,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也有家规。但我这里写的不是家规,而是家风。
我们家的家风可多了,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就挑几个给你们讲讲吧:
爷爷奶奶都爱帮助人。有一次,对门的小哥哥一个人在家,奶奶就让他到我们家吃。吃饭时,奶奶不停地给他夹菜,把我都给忘了,也没见她给自己夹几口菜。真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人想少。
爷爷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很大方,他总是告诉我们对别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东西,爷爷二话不说双手奉出;有人遇到难处,爷爷定会鼎力相助。
爷爷从小就告诉我们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妈妈捡到三百元钱,我就在妈妈的公司里东问问西问问,但是这是徒劳的。就在我和妈妈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门来”的时候,一位阿姨跑过来说钱是她我丢的。仔细询问过后,我和妈妈把钱还给了她。阿姨不断地向我们说谢谢。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都为这件事而高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都为我们拾金不昧的精神眨着眼,露出敬佩赞许的目光。
我也听过别人家的家风,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普通百姓:卖切糕的小哥的家风是用心去做每一块切糕,某位国家领导人的家风是把每一个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风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它是每一个家庭的支柱,支撑着每个家庭的良心。家风最普通不过了,但是,它都牵动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正能量。
乐于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诚实守信……家风让我家和睦快乐,让我们幸福健康。我会让这股正能量继续传递发扬。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家风到底是什么?原来啊,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我家的家风是“孝”,俗话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
小时候妈妈总会问我,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你那么好,如果以后他们老了会不会对他们更好?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责任,但是我依旧会害羞地笑笑说:“我会”。现在已经是12岁的我在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我会很勇敢的很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会对那些爱我的人加倍的好。其实都是受妈妈的熏陶:那时候奶奶生病了,要开刀,爸爸和爷爷在北京。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妈妈的'身上,妈妈一边要照顾年幼的我,一边要照顾生病的奶奶。虽然有时候她会很累,但她在我们面前总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妈妈的照顾下,奶奶的身体渐渐好起来。
我们家的家风也是“善”,与人为善、团结邻里。
我们家住在老街,我家所在的这栋楼有十一个家庭,有刚上六年级的学弟;有快上高三的大姐姐:有刚刚学会走路小妹妹。记得有一次我要进楼下的防盗门,可是翻遍书包也没有找到磁卡,这时我才想到妈妈放在桌上提醒我别忘了,我竟然还真的忘了。哎,这可如何是好?正埋头苦思之时,刚准备打开家门的陈阿姨看见了我,她匆匆下楼给我开门,并提醒我下次别忘了。
还有这个寒假,晚上去倒垃圾的我正好遇到三楼的李奶奶。李奶奶看见我拎着一袋垃圾,她说:“小璇啊,垃圾给奶奶吧,奶奶正好要出去。”谢过了老奶奶,我就上楼了。那时候的我心里涌过一阵暖流。
我的好家风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有“善”,与人为善、团结邻里。还有很多,但是家风教会了我很多在世面上看不见的知识。谢谢爸爸妈妈和邻居!
每人的心中都会有四五条父母要你铭记于心的家训。我也不例外,现在就让你来跟我体验一下我家的家风吧!
有一年新年,我远方的姑姑来我家做客,爸爸让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气气的跟大姑打招呼、热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热情地帮大姑拎东西。我把大姑请进了屋里,姑姑坐下了,我突然发现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妈妈马上把我叫了回来,说:“你在擦水的时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这是对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当时还嫌妈妈啰嗦呢。饭做好了,是我最爱吃的饺子,我要吃了,爸爸赶紧拦住了我,说:“孩子,等一下,吃饭的时候要等客人,这是礼貌。”姑姑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还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对我这个笨手笨脚的男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难事。做木偶既费时有费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气的把木偶扔到了一边,坐在边上生闷气。这是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只是人生当中很小很小的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个木偶。这只木偶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
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鼓励我。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应该具备着什么样的精神,使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也渐渐懂得了,父母为什么要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也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建设。
这就是我的家风,相信你们的家风也和我一样吧!
家风家训征文 篇7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家训征文 篇8
什么是家风?我理解家风是每个家庭祖祖辈辈总结积淀的生存、生活经验。在农耕社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让为安等是大多数家庭的共识;在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讲究耕读传家、好学上进;在经营商业流通的家庭把和气生财、诚信为本作为家训。这些都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风。当然,还有的家庭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等,这是坏家风。
在一个家族、一条血脉、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中,家风和遗传因子一样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为战争、灾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条血脉还会延续、崛起,繁衍生息、以至兴旺发达。而有的家庭富可敌国,富贵一时却很快轰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不在财产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风。我们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却能够帮助子孙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家风靠家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姓氏、一条血脉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的一环,继承先祖遗风,把自己这一环抓好,并且从幼小的.孩子抓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脉永久延续的根本。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社区、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认知的家风内容,就是村风;一个社会共同认知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民风。民风也是一种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现。民风的水平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就包含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先哲们经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优秀家风形成的《弟子规》,把优秀家风具体化,条规化,称之为“圣人训”,作为自己家庭和全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经过历史的横流不断冲击锤炼,至今仍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
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经衰落,而中华文明其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就是因为以儒释道文化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结果。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软实力。
家风家训征文 篇9
越聊越近的沟通距离越来越浓的亲情味儿。
沟通是架起亲情的桥梁,沟通是传递关爱的媒介,沟通是连接心灵的纽带。烽烟四起的战火时代,一封平安家书可以蕴藉家人的担心;独在异乡漂泊时,一声“爸妈,我还好”可以解除家人心中的“担忧石”;在收获成长之刻,一个视频可以与家人分享喜悦……血脉里的情感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从未曾断绝,在当今社会不少人远走他乡,为理想和生活奔波,赚到的钱越来越多,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父母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前的日光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记录着从前的慢时光,饱含着鸿雁传书的憧憬等待、电报传信的紧张守候、排队打电话的焦急难耐,那些盘算着时间苦苦等待的点滴,虽有无奈和缺憾,却承载着时代变化独有的记忆。
家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心底最深沉的家风情怀,生生不息的亲情文化,在一卷素笺一卷墨中融进字里行间,纸墨芬芳里回荡的是对父母的关怀挂念,是家人的一颦一笑,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在电话、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如果让你来写一封家书,会怎么去表达呢?一定不会是杜甫那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但或许会有陆游“写得家书空满纸”之情。对父母说不出口的“我想你了”,通过家书的形式,用温暖话语写上对他们的思念与嘱托,让蝉翼薄纸载墨千金,盖上最思念的邮戳,邮去最熟悉的地址,把心里的爱也一同捎去。
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一封家书》,唱出了对传统交流方式的一种追怀,歌词虽略显单调,却让人感受到家书的朴实,从而传达出浓浓的亲情。父子间的家书往来《其实父母也是装的》《你的形象已经荡然无存》在网络上走红,当时读大学的郑艺即将毕业,本来一直对孩子坚持“自由发展”理念的父亲郑国强没忍住,一口气写下23页的长信,希望在关键的地方对儿子有所点拨,几天后这封家书经郑艺稍作处理连同自己的回信发到了网上。虽然这封往来家书看似“另类”,语言又有些“简单粗暴”,但却真情流露不加任何修饰,让人能够读到父子俩同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之间比普通父子更深、更浓的感情。
生活总是需要点仪式感,不如就趁着岁月静好,动手为父母写上一封信吧,让这些温情的文字,直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加深我们最绵长的亲情。可以把平时说不出口的话写入信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用小小的举动,温暖父母日夜操劳疲累的心。一封家书,从写到寄、到等、到读,时间是缓的,心是静的,情是饱满的,它系上了家人之间的那份爱,不似烈酒、只如清茶,清冽却直抵心底。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拉近着我们沟通的距离。但诸位不妨在繁忙中脱出身来仔细想想,多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了?上一通电话又聊了些什么?想必他们已经在电话那头等待了很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事业与梦想总是会推着年轻人止不住地向前奔跑,联系已然甚少,即使偶尔记起,也只能湮没在岁月匆忙之中。追逐着时间,我们长大了,却也渐渐失去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本应该轻松说出口的爱,总是说不出来,每次挂掉电话都是遗憾结尾。
缺少了沟通交流,难免会出现争吵,即使父母与孩子之间总是无私,也会无法避免地划出道道伤痕。父母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抚慰,这与物质的多寡关系不大,请多给他们打几通电话,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注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与父母之间早就建立起了“情绪共同体”,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给父母带去一种直击心底的失落,却也能轻而易举为父母送来一份简单的快乐。他们打电话聊的永远是那几个话题——按时吃饭了没有、工作忙不忙、身体好不好……他们从来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即便只是听到我们的声音,也会觉得满足。逢年过节,很多人像“赎罪”一样,给父母各种“买买买”,试图弥补因为工作太忙不能陪伴的亏欠,可过年时再多的物质补偿,也无法弥补父母这一年来独守空巢的盼望。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父亲》里的这句歌词充满了遗憾,常回家看看吧,别总是说“忙”“没时间”“等有空再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用行动去陪伴给你生命的人。你可能会说,陪伴父母来日方长……那我们究竟还能陪伴父母多久?有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这64天就是我们口中的“来日方长”。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时人生只剩归途,没有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不能阻止这一天的到来,多陪陪父母吧!不要让头发花白的老人,每天守在窗边张望,一次次地希望、失望……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特别是因为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沟通联系也变得方便了许多,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父母亲人互动,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能实时分享声音与画面。我们年轻人总是无时无刻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然而对于父母而言,这些却是新鲜陌生的事物,难以像我们一般“玩转”,尽管他们在努力追赶,在网络信息时代里寻找我们的踪迹,但飞速变化着的信息时代让他们应接不暇。我们长大了,可父母却越来越老了,小时候他们对我们细心呵护,可我们拿得出同样的耐心去照顾他们么?倘若父母最终与社会脱节,抛弃他们的不是时代,而是我们!所以当他们不会使用手机、电脑,来向我们“求助”的时候,请不要不耐烦,因为他们也曾经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用筷子。
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去年国庆,一张背影照刷爆朋友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男子为了让父亲看到升旗仪式,毅然决然地让老爷子坐在他的肩头。升旗期间,老爷子激动地不断鼓掌,男子脚下如同长了根,稳稳地站立着,扶住父亲的双腿。这一幕,让无数人泪目,小时候,我们常常被父亲高高举起扛在肩上,当父亲年迈之时,身强力壮的儿子将他扛起,我想“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大概就是如此吧。每次与父母视频通话,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容颜,内心就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看着他们还算健硕的身体和布满皱纹的脸上开出一朵快乐的花,内心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暖意。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既是长辈对孩子的牵挂和惦念,也是他们藏在内心的深深思念,也许只是简短的一段视频,就能够慰藉他们的思念之情。可能我们会觉得他们有点烦、有点唠叨,甚至与我们格格不入,面对父母嘘寒问暖的言语,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应着,有时间打游戏、追剧、刷微博,却“没空”听他们唠叨家常。“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之中的遗憾,在闲暇之余请多陪陪父母,趁时光尚早、岁月尚好,多关爱他们、体贴他们,时常跟父母视频通话聊聊天,叮嘱他们保重好身体、照顾好自己。
“笔墨行间”的书信时代里,藏着的是时间酝酿而出的浓情,在“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时代,则更需要我们细微之处的关心与沟通。爱是一种力量可以穿越一切,让我们跨过时空的纬度感知它的存在,及时把爱带给父母,无论方式怎样,都不会让其中的情感受到任何一点稀释。
“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他偷走了父母的青春和壮年,让我们看着父母一点点老去。莫再谈人生忙碌、来日方长,如若将世间万物都衡量出一个价值,那还有什么能比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贵重呢?舍弃低价值的,换得更为珍贵的“宝物”,这一定是人生之中的幸事吧。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是对父母爱的回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更应以那颗赤子之心回报他们。请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分抱怨和指责;多一份感恩,少一分尴尬;多一份亲切,少一份冷漠。没有永远的来日方长,只有突然而至的生离死别,我们无法控制父母的老去,但至少我们可以用时间与爱让亲情不留遗憾,所以,请多一些陪伴和沟通,去追赶一下父母老去的脚步吧。
家风家训征文 篇10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忆往昔,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给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的现象。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部队的生活特别艰苦,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如今,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展未来,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家训征文 篇11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和妹妹馨元由于有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严格而又良好的家风的熏陶和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曾记得有一天,爸爸请我的表大爷去酒店里吃饭,亲戚朋友们无不对我和妹妹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说我们很中规中矩、文静而优雅。
那天恰逢妈妈给我们这个四口之家添了一个男丁――即我的弟弟这个胖儿子。我们非常高兴,请了很多亲戚好友来喝满月喜庆酒。在一个名叫丹霞大酒店那里,我和爸爸在楼下迎接客人。每每见到一个熟人,我都会向他们恭敬地一鞠躬,然后抬起头来向他们投以欢迎的微笑的目光,说道:“欢迎光临我弟弟的满月酒会,吃好来哦!”应邀来这儿喝喜酒的大人小孩们都很高兴,都夸我既文静又有礼貌,大方而又不失细致。爸爸连忙说:“ 哪有哇?女孩子家文静和礼貌是一定要有的。”
爸爸报了九台桌子,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客人们都到齐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号桌,吃饭时,我会帮忙给客人们拿碗筷,倒酒,盛汤喝,递餐巾纸等,也不会贪多,将好吃的菜全往自己的碗里盛。爸爸的朋友说:“你的女儿可真懂规矩,而且热情好客,不贪吃”爸爸说道:“还行吧,我们家的家风可严格了。在家里谁不守规矩,就会挨衣架子大的哟,同时还会受到家庭里其他成员的奚落呢!”妈妈接着说道:“一个女孩子要有修养,要知荣耻。”妈妈说了很多关于我家“魔鬼式的”家法家规,一一讲给他们听。听谦虚的阿姨们说,他们的孩子吃饭时还看电视,吃一碗饭需要一个多小时呢,而我则是他们家孩子学习的榜样呢!
另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又一次,吃饭忘了端起碗来,两只小手靠在桌子上,妈妈们就把我关在房间里一个多小时,还要写200字的反思,字数不多,但不能有废话,还要在半小时内完成。天啊!自从这件事以后,我下次真的再也不敢了。什么见到长辈要问好,坐姿要端正呀等等,我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妈妈对我和妹妹的要求一样,无论是哪个违反了家规,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如挨衣架子或竹条子抽打,罚写保证书等。
正因为这样,我和妹妹事事都谨小慎微,尽量不出什么差错,并且还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例如我的字就写得非常的工整,作业本也是非常干净整洁的。即使我们外出游玩,也很守规矩,不该做的事绝不做。在我幼小的'脑海里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尤新。那是在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去乡下大姨家做客。她那儿有非常多的果树,如桃树、脐橙树、柚子树、金橘树,还有李子树等等。我和妹妹以及表弟坐在一棵李子树上。因为表弟很顽皮,他从树上摘一些未成熟的小李子来仍我和妹妹,我知道他是在和我逗着玩,可我又不敢“回敬”即扔回给他。因为妈妈可能会因此而惩罚我和妹妹的,于是我就胆小地问妈妈:“妈妈,现在可不可以有家风呀?”
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我想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从小开始慢慢培养而成的,我和妹妹之所以能在众人面前(包括师长、同学们和亲戚朋友们)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与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是爷爷奶奶教会了我善良、友爱、享受生活;是爸爸妈妈教会了我如何“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我真的从内心对他们非常感激和敬佩!
家风家训征文 篇12
我出生在沁县的一个山村,村里几乎全是裴姓,少有的几家外姓也是近几十年迁来的。小时候时常听祖辈们说起我们村的来头,大约是明末清初时,村里的先祖(兄弟二人)从闻喜县的裴柏村迁居至此,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现已成为一个有着上千口人的村落。朝代在更替,世事在变迁,村容村貌在变化,却始终有一些东西不变,那就是家训的传承。
“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训的核心内容。父亲便是裴氏家训的忠实传承者,记忆深处,父亲常拿着《裴氏世谱》之类的书给我读,“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每每读起,语气里总是充满无限的自豪,双眼也充满希冀的望着我,仿佛在告诉我要继承祖训,好好学习,努力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一般。
如今,我步入社会了,终究是没能成为栋梁,甚至连点小小的成就也还没有,但是父亲那谆谆的教诲,那希冀的眼神,那无私的付出,那份家国情怀,却时时激励着我,即便在困顿的生活中也不要放弃学习、放弃坚守的做人准则,所以三十年的潜移默化我从父亲身上汲取到了善良、坚韧、务实的品格,虽然灵气不足,但也凭借着这些朴素的品质在社会上立了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熟,父亲逐渐老去,然而对他的崇拜与敬重并未减少,即使他老境颓唐,在我心里仍然是顶天立地的顶梁柱,是我精神世界的有力支撑。
小时候,我是家中的混世魔王,因为排行最小,所以不免多得些宠爱与忍让,便养成了小时候跋扈的个性,与哥哥姐姐挑衅,与妈妈顶嘴,不服管教,蛮不讲理,然而对于父亲,却从来没有过一丝忤逆,除了父亲与生俱来的威严,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我很小就给我讲道理,把我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镇压”。记忆中每次与母亲顶嘴将母亲气极之后,父亲都会在过后将我揽在怀中,将事情的经过重新捋一遍,并指出哪些地方是我不对,哪些地方母亲也有欠妥之处,并告诫我说母亲作为生我养我的人,是最疼爱我的人、是最不容易的人、是我最应该尊敬的人,并告诉我当自己内心有什么想法是要如何去与家人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用撒泼耍赖的方式获得关注。尽管在成长中改掉那些不好的个性是缓慢的过程,但父亲教诲我的话语却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对我自省的起到了极其大的作用。
真正让我理解了为人子女的责任和意义的,是在我的祖母生病后。父亲是家中长子,在那个长兄如父的年代,父亲不仅在生活中照顾叔叔姑姑们,在精神上对他们也是如祖父般的存在,因此在祖父去世留下年迈的祖母后,就毅然将祖母接到家中照顾。后来,祖母生病,从需要搀扶到卧床不起,将近6年的时光,都是父亲日日陪伴。那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发家致富了,父亲因为不放心祖母,一直守在家中,到后来祖母不能动了他亲自喂饭,一日三餐,从不嫌烦,即便在农忙时也要扶着祖母在院子里晒晒太阳透透气,那时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在放假时总会帮忙给祖母喂饭、帮她梳洗、扶她出门、陪她解闷,看着垂垂老矣的祖母,我的心里渐渐产生了对母亲的无限理解与无比依恋。看着父亲伺候祖母的情形,我的内心更加明白作为子女这个角色,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孝道在那时深深的植入我的血液。也就在那几年,我似乎长大懂事了许多。
那些年,正值世纪之交,社会的变革已如火如荼,父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决心送我们几个去城里读书,他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所以卖掉了家里几十棵大树凑了一千多元将我们送到城里的学校,从乡村到县城有诸多的不适应,开销也多了好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然而关于我们学习上他却从来不吝啬。依稀记得有一天,父亲回到我们在县城租住的破窑洞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崭新的《现代汉语大词典》说是送给我们的礼物,我当时翻着那本有生以来最后的书,心中感到无比的神奇,我摩挲着质地坚硬的书皮前后翻看,书价赫然标着90元,那时的90元对我家来说可是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可遏止的'激动与感动涌上心头,那时的自己就在心里发誓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都对不起这本大辞典。如今,词典的书皮已经被我们翻得烂掉了,我却依然将它保存在书柜中,因为那本词典上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希冀、充满着父亲对知识的敬重,寄托着父亲希望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苦心。
别看父亲一辈子在农村,但其实他也是有大志向的。父亲高中毕业后,因为正值文革取消高考,便回村当了村干部,由于那时村里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人,所以高考恢复后乡镇府以村里不能缺了村干部为由没有推荐他去上大学,这也成为他一辈子心里的痛。然而父亲并没有消沉,除了照顾家庭,还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奔走。村民有矛盾他出面解决,村民有困难他想办法帮助,半生精力为村里奔走呼号,如今他已年过花甲,虽然无力再参与村事,却仍然心系天下,不忘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新闻,心情时常随着国家大事而浮沉,也是可爱至极。
这就是我的老父亲,大爱无言的老父亲,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们是深刻的。我也会将他对我们的影响传承下去,让我的子女感受到那一代人特有的积极与坚韧!
家风家训征文 篇13
古人云“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是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力量。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在我的家,我的祖辈们虽然没有把家风家训写下来贴在墙上,但都在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在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
“以爱兴家”
所谓“爱”,就是仁爱、慈爱、大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爱国和爱家。爸妈对我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是从学习历史入手,买一些诸如《上下五千年》这样书籍给我看;戴红领巾的时候给我讲解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到北京去旅游,带我去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唱国歌;出去旅游时,只要时间允许,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也是我们的项目之一,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时候让我一起看《新闻联播》,引导我关心国家大事,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我的民族自豪感。在奉献爱心方面,爸妈鼓励我为地震灾区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衣捐物,在挑选捐赠物品时,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挑一些品质好些的物品捐出去。记得小时候我们住的老小区楼下的柴间里住着一家外来打工人员,那家的小姐姐每天放学都是趴在一张椅子上写作业,既影响脊柱发育又影响视力,爸妈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家里暂时还用不到的小书桌送给她,当时我心里虽然不太乐意,但在爸妈的劝说下,最后很开心地一起把桌子搬到小姐姐的家里。后来我们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来我家玩游戏、看动画,正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以德治家”
所谓德,就是道德修养,要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道德品质。古人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说的就是一种好品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品格将使孩子受益终生,正所谓“积善能裕,怀德惟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孝顺、善良,礼貌,诚信的人。
“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爸妈通过他们的言行对我这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爸妈总是对我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妈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爷爷生病住院期间,我们全家利用国庆假期夜里开车去江苏看望照顾他,由于堵车在高速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照样毫无怨言开开心心地赶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照顾老人。平时只要有时间,爸妈就带着我回老家,带着礼物去看望照顾爷爷奶奶。父母平时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我觉得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因为它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记得有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最近单元测验过没有,那次检测考得不好,我怕受到批评,就撒了谎。后来爸爸从微信群里知道了测验的情况,就及时找我好好沟通了一番:“成绩下降了还可以通过努力东山再起,而一个人的诚信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后果很严重”。通过这次教训,我对“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勤发家”
古人云:“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平时看到爸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下班回家操持家务的忙碌情形,对我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爸妈要求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也要承担一部分,比如扫地、洗碗、叠衣服之类的。不要沾上“公主病”,所谓“女孩要富养”,在我们家提倡的是“精神方面的富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方面,爸妈注重培养我“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我先后参加了诸如“美术、舞蹈、声乐、游泳”等兴趣班。爸妈的初衷不是怕我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怕我变成“书呆子”型的“学霸”。但报兴趣班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愿,二是持之以恒。因为路上的车马劳顿也很累,家长不仅费钱,也要花时间陪伴,双方都要有点“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一路坚持下来,有所收获。
“以俭持家”
俗话说:“成由节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所以,爸妈经常教育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文具,选择耐用实用的学习用品,穿大方简洁的服饰,不乱用零花钱。每年给我的压岁钱,叫我自己管理,自己支配,教育我“钱要花在刀刃上”,从小培养我理财的.意识。
当然节俭的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特别是在当今物质丰富,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还是要用点方法和心思的。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在卫生间开着水龙头玩水,教育了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又在洗手间玩水,爸爸跑去偷偷把总阀门给关了,并告诉我说水被我玩没了。过了一会儿,我渴了要喝水,爸爸说没有水喝,水被我浪费掉了。这样我渴了半天,觉得很难受,让我切身体会到节水的重要性和浪费的严重性。在我家的楼顶的露台上,我们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爸妈经常带我一起翻土、播种、浇水和除草,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了解植物生理和植物栽培的相关知识,而且让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我们家的家风,承载的不仅是规矩,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似一坛深厚的老酒,散发着那沁人而又浓厚的清香……“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似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似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
家风家训征文 篇14
对于人民来说,他是伟大的领袖;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儿女们的父亲。几十年前,伟人毛爷爷的教子故事,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叹。
毛爷爷喜欢将艰苦奋斗视作体格的锻炼、意志的锻炼、能力的锻炼、感情的锻炼。青年时代他曾豪迈地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解放后,毛爷爷曾在南海接见了几位湖南教育界人土。在谈到青少年培养时,他回顾了自己当年在一师时的情景,强调应该培养青年人艰苦奋斗的品质,教育青年人要不畏艰辛、不怕困苦。毛爷爷说: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对于儿女,他历来要求十分严格,可以说近乎苛刻。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爷爷先是让岸英脱下那身苏军制服和大皮靴,换上自己穿过的旧棉衣棉裤和江青用边区纺的粗毛线织的毛背心、毛袜子。不多久,他又让儿子从自己的住地搬到中央机关去住。他还问岸英:“你吃什么灶?”岸英如实地问答:“中灶。”毛爷爷一听便有些生气,责问儿子道:“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虽然岸英肠胃有毛病,但仍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接下来,毛爷爷又开始教儿子如何待人接物。他说:“你回到了国内,要按照国内的习惯方式来生活,不论吃饭还是穿着,都应该按中国的传统方式和人们交往。”稍微停顿了?下,毛爷爷接着说:“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见了人不要没大没细(小)的。年纪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婶婶,最老的要喊爷爷、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称同志,不要随便喊人家的名字。”停了停,毛爷爷又说:“都是参加革命好多年的,他们对革命有贡献,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要多向他们学习。”后来,毛爷爷又让岸英深入社会这个大课堂,拜工农为师,上“劳动大学”,向实践求真知。建国以后,毛爷爷又让儿子到工厂,让他学习管理生产,接受工人阶级的教育。1947年10月8日,在给岸英的信中,毛爷爷教育儿子:“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岸英十分珍视父亲在这封信中关于人生、事业的那段教诲,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不仅对20多岁的儿子这样严格要求,即使对于几岁的女儿毛爷爷也不例外。小时候的.李讷,生活在父亲身边,但毛爷爷却从来不允许她在生活上有丝毫特殊。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军队进犯陕北,陕北的粮食供应非常困难。毛爷爷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韩桂馨道:“小韩,以后你就带李讷吃大食堂吧。”大食堂的伙食是?天两顿水煮黑豆,连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胀肚子,小孩子怎受得了?卫土们忍不住劝道:“孩子才7岁,还是跟妈妈一起吃吧。”毛爷爷的手臂弯着,大手由里往外一挥:“陕北老乡的娃娃吃黑豆一样长得壮,你们不要说了。”毛爷爷说定了的事,不会轻易更改。
就这样,才7岁的李讷每天与战士们一样,自己拿着一个小搪瓷碗,排队从大锅里分得一份黑豆,同大人们?起嚼着、咽着。如果说战争年代条件太艰苦,小孩子只能随遇而安的话,那么解放后,条件大为改善了,对小女儿总该有些照顾了吧? 但是,毛爷爷仍然不允许家人与他同餐共桌。一次,韩桂馨再次请求毛爷爷带李讷一起用餐时,毛爷爷断然作了?个手势:“不要跟我,还是跟你,你带她一起吃大食堂吧。”“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爷爷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毛爷爷前后共有过10个子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幸存下来的只有岸英、岸青两兄弟及李敏、李讷两姐妹。毛爷爷自投身革命以来,大部分生涯都处于动荡之中,岸英、岸青兄弟早年失散,1940年李讷降生后,李敏又赴苏联与贺子珍团聚。年近半百的毛爷爷多么渴望得到一些儿女亲情的慰藉啊。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让李讷离开自己,尽管工作忙,也没把她送进保育院,而让她在自己身边长大。1958年李讷因急性盲肠炎打针针头断在肌肉里,连续做了两次手术,手术不顺利引起伤口感染,发烧。毛爷爷为此非常担心。?天,他工作通宵,临睡前,为解除李讷的思想负担,挥笔草书一封,信中写道:“李讷: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动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意志可以克服病痛,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信末还抄录诗?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毛爷爷要李讷充分体验意志的力量,通过与疾病作斗争,使自己意志更加坚强。
毛爷爷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他和普通人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子女: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1956年的一天,毛爷爷在院里散步,问身边的卫士:“依你看,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都挺好。”卫士爽快地回答,“她俩对我们都很尊重,身上没有高干的子女的那种优越感。她们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上进心。”听了后,毛爷爷不以为然地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主席,您还想叫她们怎么吃苦?比起普通人家的子女来,她们吃的苦只多不少。”毛爷爷不同意,摇头说:“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路不对头,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给她们定下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不就是吃食堂吗,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不是这样吗?”“主席。您总找低的比,这不公平。”卫士争辩道,“大多数城里人家的伙食,未必比学校食堂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你为革命做了贡献么,吃好点人民没意见。”毛爷爷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她们还没有做贡献呢。人哪,生活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出息了。”
毛爷爷是伟人,同时毛爷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和平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在家庭生活中,毛爷爷是子女的严师,又是子女的慈父。他对子女,身教重于言教,在思想上的要求严格、学业上的督促指导、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尤其注意防止子女在思想生活上的特殊化倾向,不仅是当今世人的楷模,尤对现在的领导干部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风家训征文 篇15
告诉你,我们家可是少有名气的惜时之家,所谓的惜时就是指珍惜时间,我家家风就两字:惜时。
要说,就从奶奶说起。我奶奶这把年纪,也是忙个不停。在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我起床目视奶奶的一举一动,她拖地时声音十分轻,似乎生怕打扰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一位珍惜时间的人。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单位认真工作,正因为这种态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职员”。妈妈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项目,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珍惜时间的榜样!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在学校我可是卫生部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很多,并且要求我们认真完成。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完成的很认真,坚持不懈,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别的同学都没有完成作业,都觉得时间不够。那次作业,我被当众表扬,那是珍惜时间的结果呀! 我们家的家风——惜时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惜时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经即将结束初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家风家训征文 篇16
“家风”一词最近很火热。那家风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如果说家庭是花圃,那孩子就是滋养在里面的花苗,家风就是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花苗只有在雨露的滋养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才能变得更出色。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说起自己的家风,其实是再普通不过,总结起来应该是:孝亲敬老,诚信待人,严于律己,自立自强。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对“孝亲敬老”是做得非常好的,那时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还健在,父母除了经常写信和寄钱给他们外,对他们更是有求必应,毫无怠慢之心。所以,他们逢人便说,他们好“命”,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都很孝顺,让邻里对他们好是羡慕。对于所有的长辈,父母更是持毕恭毕敬之心,哪怕这些长辈们有些过分之词或之举,父母都不会去贸然地去回应,生怕落个不敬不孝之名。对于自幼耳濡目染的我,是非常受教的。对于长辈,我对他们总是非常地敬畏,在他们前面,说话和做事都是小心翼翼,担心自己的举止言行有出格之嫌,被他们误认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因此,从小到大,从来不敢在长辈说话时插嘴,更别说敢辱骂长辈。在饭桌上,长辈如不动筷子,我就是借十个胆,也不敢先动。
从小到大,记忆中父母时常在饭桌上,给我说很多的做人道理,特别是在“诚信待人”之上,更是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我要做诚实的孩子,更要讲诚信,还说了不少的典故,如季布的“一诺千金”,晏殊是如何确立信誉,郭汲不失信于孩子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他们的身教,使我在成长的历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受益匪浅。所以,对于在诚信方面,如果我犯了错误,父母是绝不姑息迁就的。
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才六岁,父母回到故乡,把爷爷带到南京来小住一阵,但是,因为爷爷早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执意要早些回去,就在爷爷回去的那一天,我向爷爷讨要了两元钱,说要买作文书,其实是想买小人书。记得爷爷用那微颤的手,从裤子的暗袋里摸出由纸折叠而成的“纸钱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的纸片,然后数着尽是角票的纸币,最后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递给我,当我接下钱的时候,可能是当时说谎心虚吧,连谢字都没有说,就飞快地甩开步子,飞也似的去买我期望已久的小人书。后来,此事还是被父母知道,狠狠地批评我,并让我面壁思过不让吃午饭。在我认错之后,父母终于原谅了我,并语重心长地我说,爷爷年迈后生活的不易,他要从多少棵树上打下的板栗和挖多少芋头去卖,才能攒下这两元钱。听完后,我倍感无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让我立马遁形。其实,那时的两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元啊 ,此事虽过去二十多年,但是我还是记忆犹新的。
对于“严于律己”、“自立自强”这两条家训,是在我工作之后,父母反复强调最多的,他们总是用他们二十几年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来论证这两条家训的正确性,甚至又衍生出----“做事讲原则,做人凭良心”这样的座右铭。我遵循着父母的教诲,用家训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的确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让我在待人接物时,很清楚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而哪些是不该说和不该做的,避免犯不该犯的错误。而且,从小父母就很注重培养我独立特性,想尽一切办法,来消除我对父母的依赖,教育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生活上,更是要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所以,这些年来,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比较顺心顺手,这得益于父母。
其实,对于家风,所涵盖的范畴还是非常之广,如果一一道来,纵使是千言万语都难于全述。但每个家庭的家风内容,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部分传统美德。如古人总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等,几千年一直传承至今,已被人们视为人生信条。
俗话说:家风纯,社风正。所以,只有好的家风家训,才会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才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家风家训征文 篇17
说起我的家风,家教,家训,我只能用“严格,诚信,勤劳……”来代替。也正是这种家风,家教,家训,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让我终生受益。
我家的严格之风之教之训:我读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洗手时,由于着急,没有把水龙头关好,水一直流到下午。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就把我推到床上就一阵乱打,接着就是大声教训我。我说:“就那几滴水,用得着这样打我吗?”爸爸说:“你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那几滴水不算什么。你知道北方现在多么缺水吗?你却在这里随意浪费水,你对得起他们吗?”我回答道:“爸爸,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顶撞您,我以后一定会珍惜每一滴水的。”“儿子,你一定要记住我刚才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这句话是我们家其中一句家训。”“我一定会记住它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了我“严格”的座右铭。
我家的诚信之风之教之训:一次,爸爸答应了他的一位朋友——第二天,一起去“皆大欢喜回味馆”吃中午饭,顺便拉拉家常。第二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对爸爸说:“爸爸,下这么大雨,您看还是别去了吧!”爸爸什么也没有说。便撑着雨伞,冒着雨出去了。爸爸回来了,我发现爸爸的衣服都湿透了。我问爸爸:“爸爸,这么大雨,您为什么还要去呢?”爸爸说:“因为这是答应别人的'事,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啊!法国的巴尔扎克说过‘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你知道吗?”“我知道,我读四、五年级的时候学过。”“‘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也是我们的家训。你一定要记住它。”“我一定会记住它的。”“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成为了我“诚信”的座右铭。
我家的勤劳之风之教之训:去年,我们老家做新村,我们在老家建了一层楼,作为祖屋。寒假时就建好了,但是,还剩下一堆沙没有用完。年二十四晚上,爸爸说:“我们明天六点跑步回老家,回到老家把那些建房子时用剩的沙子,用那些用来装水泥的桶,一桶一桶地拎到房子后面去,然后七点半才跑步回家。每天都是如此,一直到都把那些沙子全都搬到房子后面为止。”我说:“为什么不叫那些造房子的人来搬呢?”“你以为不用钱,那些造房子的人一天就要两、三百块,很容易吗?既然这些事自己能够解决掉,又何必花费重金去请人呢?”妈妈说:“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所以人呢还是勤一点好。”我们每天回老家去搬沙子。从年二十五到年二十八,才搬完。爸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也是我们家的家训之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便成为了我“勤劳”的座右铭。
我的家风,家教,就是“严格,诚信,勤劳……”。我的家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百善孝为先。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瞧,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教,家训。它们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让我终生受益。
家风家训征文 篇18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马鞍山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
从表面上看,家风仅仅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风对一自己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家庭具有好家风才干为社会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风刻画的官员更能变成公民的好公仆。
从广义上说,家风不只仅具有宗族特点,还具有社会特点。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所以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力力气,家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沉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风不只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一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详细表现。因而只要家风正,才干民俗正,结尾才干政风清、党风端。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家风家训征文 篇19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每到周五下午,我就可以坐车回家,一路上欢声笑语,期待着一头扎进太奶奶怀里的情景??一下车,我一阵风似的跑到太奶奶家,可是大门紧锁,我可爱的老太奶应该掰着手指头等我回家呀,能去哪儿呢?闷闷的回到家,看到妈妈正焦急的打电话,原来太奶奶生了重病,已经被送去了医院。我一听急得“哇”的一声就哭了,妈妈给我擦擦眼泪“博雅不哭,妈妈带你去看看太奶奶”。辗转来到医院里,太奶奶已经去做手术了。爷爷奶奶,在外工作的爸爸也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的赶来了,脸上的油漆还没来得及擦去,还有二爷、三爷??一大家子人都在,有的焦急的在走廊里张望,有的急得直跺脚,还有的悄悄地抹眼泪??忽然医生急匆匆的出来了,“病人需要输血,谁的血型合适?”一家子人把胳膊一撸,一拥而上,最后爷爷和二爷的血型都合适,俩人还因为抢着献血差点急红了脸,爷爷坚定的说:“我是老大,我先来”??可能太奶奶感受到了儿孙的孝心,她终于挺过来了。
我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太爷爷和太奶奶已是耄耋之年,辛苦了一辈子,膝下三儿一女,大儿子就是我爷爷了。爷爷奶奶今年六十多岁,跟黄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该享享清福的他们仍然闲不住,伺候老父老母,照看孩子。爸爸跟着装修队到处干活,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在附近的纺织厂做女工,抽空还得去地里干农活。可就算再忙,只要在家,每天按时去探望老人的规矩谁也不会忘。
这样几十口的大家庭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很少见了,更令人街坊邻居羡慕的是儿孙们的孝顺,为此村里还专程到太奶奶家挂了一块“四世同堂,孝道传家”的`牌匾。
对啊,“孝道”就是我们的传家宝了。
说一个小趣事吧,两位老人身体比较硬朗,不愿意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于是平日里各家做点好吃的总要把二老接到家里。有次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家家要包饺子,太奶奶不愿儿孙们麻烦,提前下“命令”:我跟老头子自己包饺子,谁家也不去了。还没到中午,爷爷就让我把煮好的饺子给太奶奶送去。我一路小跑,生怕饺子凉了,可到了太奶奶家一看,八仙桌上竟然摆了满满一桌的饺子,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来了——这两碗是二爷家的姑姑送的,那一盆是三爷派小叔叔送来的,还有姑奶奶骑车亲自带来的,再加上煮的鸡,炖的肉,热气腾腾??看到我走进来,太奶奶和太爷爷笑得更合不拢嘴了:“孩子们孝顺,我们这辈子值了!”
我们家将近三十口人其乐融融,靠一个“孝”字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小小的一个“孝”字,寄托了家族长辈们的殷切期盼,值得我家每代子孙用毕生时间去体悟、去践行、去弘扬。
“百孝为先”,有的人,他们正是把敬孝道放在万事之先,奏出了可歌可敬的大爱之曲,而有的人,却因未尽到孝心而抱憾终身。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姥爷深谙其中的道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姥爷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孝子。太姥姥先是瘫痪在床,后来又得了老年痴呆,十二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姥爷他一直侍奉左右,一口一口的喂饭,一勺一勺的喂水,端屎端尿更是每天都有,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个花甲老人。儿女们主动要求帮忙,他坚决拒绝,“我的亲娘,我来尽孝”。年幼的我疑惑不解:“姥爷,你不嫌我太姥姥脏吗?”姥爷摸摸我的头,“博雅,姥爷小的时候啊,你太姥姥就是这么照顾我的,而且要艰辛千倍万倍”——我的太老爷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遇害,二十多岁的太姥姥一夜之间哭白了头,裹着小脚的柔弱女子擦干眼泪,独自抚养襁褓中的儿子长大成人——她一个人经历了多少苦难,也许只有我姥爷能明白几分。太姥姥走后我姥爷也病倒了,临终前,姥爷对儿孙们说:“娘不易,我得去照顾她。”
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孝——一个字,一辈子,姥爷的孝心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
我妈妈也是远近闻名的“孝媳妇”,一提她的名字,老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起她对长辈们做得孝心事,那可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去年,八十多岁的奶奶得了胃病,需要住院治疗,妈妈一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立刻请了假,每天陪在医院照顾奶奶,连医院的门卫都认识她了。由于奶奶肠胃不适,对吃的东西很挑剔,妈妈每次都要跑
好几个地方为奶奶买可口的饭菜。每当奶奶需要打点滴时,妈妈就坐在奶奶旁边耐心地候着,以方便及时叫医生。奶奶动手术期间,妈妈不敢睡觉,有时到了半夜,妈妈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扶手上睡一会儿,只要奶奶轻轻一动,妈妈马上就惊醒了。爸爸想去医院照顾,可妈妈说“你是个男人,心粗,我不放心。” 望着妈妈日益憔悴的面容,全家人都看了心疼。乡亲们都羡慕奶奶有个赛过亲闺女的好媳妇。在妈妈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姥爷的身影。村里推选“好媳妇”标兵,大家一致认为我妈妈当之无愧!
虽然爸爸妈妈从不曾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可是身教重于言传,“孝”字早已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用心学习,不让父母为我操劳;我抢着洗碗洗菜,为他们分担一丝辛苦;我为父母唱歌跳舞,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不仅如此,周末的我更是“忙活”了,写完作业,先去太奶奶家陪他俩浇花喂鱼,他俩耳朵有些聋了,我就像个小喇叭一样绘声绘色的广播一周大小事件。然后去爷爷家,给奶奶揉腿捶背,帮她打扫卫生,或者给她表演新排练的节目,哪怕什么都不干,只是牵着她的手静静地坐着。因为我知道,对我来说,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乌鸦反哺,恨不能尽其意;羔羊跪乳,悔不能释其情。有着一颗孝心的人,从来都感叹自己可以回报的太少太少。对于父母的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来报答。孝心无价,千金难买,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别让“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久久徘徊了,好吗?
“孝”仅仅是一个字吗!不!它是我们这个普通农家世代的家训,是平凡的我们为人之本,更是中华民族之魂!我相信,“孝”必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永久传承!
家风家训征文 篇20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有鉴于此,我国古代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朱熹语)诸义,西方则有政治家族、军人家族、家族企业诸种。可是,由于长期困扰于两种似是而非的俗见,使得近代以来的中国家庭认识一直模糊不清甚至大谬不然。一种见解是,因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特征而使家和家族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包袱,仿佛不超脱其外则无以致中国之现代化。另一种与之关联的俗见是,家庭家族因其自然血亲的生命亲缘关系和特殊的群集属性而必与现代社会的公共化趋势相悖,非但无益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秩序建构,而且有碍于现代社会的公共组织和发展。据此,有人甚至把“家庭本位”与“社会本位”视之为古中与今西之文明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惜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前者既未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也误解了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后者不仅误解了家和传统社会,也未能全面了解现代社会公共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人类自我生产繁衍的核心单元,家、家族确乎难免其自然血亲的属性,但人类的自我生产繁衍决非纯粹自然的生命事件,它关乎人性、人道、人伦;而作为“社会细胞”,家庭也决非仅仅是社会组织的开端,更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故此,家教、家风、家学才具有优先、初始、前提预制的特殊文明暨文化意义。顾名思义,所谓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所谓家风即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
无论中西古今,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训则是维护家风的基本规范体系。各家自有各家的规矩训诫,各家的家教方式、程度和效果亦有不同,故而各家的家风也会相互见异。但家教家风的内涵却互有重叠。一般说,勤俭治家、诚实为人、宽厚处事、崇学尊礼、温良恭让、善良宽容等等,当是诸家治持教养、光耀门庭的基本美德伦理。家学在传统社会虽未普及,但对于一些殷实富裕且崇文重学的家庭和家族来说,家学不仅可以形成传统,并且对家教之醇和家风之正大有助益。
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毋庸赘述传统社会家教之于民智开启(比如,蒙学)和民风淳化的历史经验,仅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一如现代教育低下却能进入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国家不可想象一样。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或国家遭遇道德文化挑战,民智待开、民风待举之时,家教和家风的地位和作用便更为凸显,更值得社会关注、激励、期待。易言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之家教家风的改进强化,必定大大改善和强健整个社会肌体的活力。即使在社会转型、国家巨变、民族遭遇危机的宏大进程和关键时刻,家教家风亦能发挥其铺石以开大道、培林以挽狂澜的巨大作用。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之于风雨飘摇的宋朝江山当是显证。
20世纪以降,中国家学式微,家族家谱渐消,家教则逐渐被社会政治道德教化所替代,因而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这固然是现代性文化挤压的后果,需要认真反思。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程度越高,家教家风愈显珍贵。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和成熟,更根本的还需要公民美德的内在支撑。当代美国伦理学家麦金泰尔看得深刻: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社会公共性确实具有其宏观结构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进和品格卓越同样是公共文化价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领公共社会的内在价值力量。就此而言,家庭教养依然不可或缺,一如历史之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可缺少一样。
家风家训征文 篇21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采访。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受到家法的.惩罚。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对于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能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个家庭如果获得了“乐善好施”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获得一顶“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家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风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说家庭的人努力营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身体力行,所以古时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训、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有各种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
家风家训征文 篇22
家就像是森林,我就是森林中一只小鸟,没有森林我将无法快乐成长;家就像是雨露,我就是一颗小小树苗,没有雨露我将无法健康成长;家就像是阳光,我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没有阳光我就将无法尽情绽放。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每个家里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要时刻铭记做一个有爱心、真诚守信、勤俭节约之人。
我家的爱心之风,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做有一个爱心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自然也就成了我妈妈的座右铭了,它也时刻影响着我。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到东站菜市场去买菜,那天的天气非常寒冷,外面的白霜厚厚的,一出门就感觉全身都在哆嗦,到了菜市场我发现寒冷天气没有阻挡人们的热情,市场里热闹非凡。我们走过了几个摊位,妈妈好像都没有看上的,这时妈妈径直朝一个方向走去,我心里想妈妈一定看到什么好东西了,哈哈,于是我朝妈妈走的方向看去,觉得对面没什么东西呀,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的身边放了两个畚箕,里面装了些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的萝卜,我心里嘀咕着:难道妈妈准备买这些“丑八怪”的萝卜吗?我跟着妈妈一起来到这位老奶奶的萝卜摊位前,妈妈没有挑选直接买了几斤“丑八怪”的萝卜。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不明白妈妈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我不解地问:“妈妈,我们看到好多摊位的萝卜都又大又白又光滑的,你为什么要买这个老奶奶的“丑八怪”萝卜呢?”妈妈微笑地说:“这么冷的天,我们多买点那位老奶奶的萝卜,她是不是可以早一点回家呢?是不是可以早一点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饭了呢?”这时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用意。午饭时,看着香气扑鼻的排骨炖萝卜,平时不爱吃萝卜的我迫不及待地挟起一块萝卜放进嘴里,感觉今天的萝卜特别的好吃,我心里想一定是爱的调味剂起作用了,这顿饭我吃得特别开心,爱心萝卜真的很好吃。妈妈买“丑八怪”萝卜这个不经意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献爱心是这么容易的、这么开心的事情,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而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觉非常快乐,这也让我真正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家的真诚守信之风,妈妈常常教育我,我是一名小小男子汉,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个真诚守信的人。记得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小艺告诉我明天是他的生日,希望我能跟他一起渡过,我答应他明天中午一起庆祝,可是第二天我忘记与小艺的约定,下课后回到家里,妈妈饭菜都烧好了,正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小艺的电话打来了,说他在牛排馆等我,这时我才想起我们之前的约定,我跟妈妈说:“我现在好饿,我能不能不去参加他的生日庆祝?”妈妈听完立刻皱起了眉头,问我:“你们之前是否约定过呀?”我却若无其事地说:“昨天约过了,可是我忘记了,我现在好饿不想去了……”妈妈听了我的话很生气,教育了我一番,我感到很不解,妈妈说:“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无信,不然,别人以后都不会再信任你了,好朋友也会逐渐疏远你。”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立刻挑选了几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准备送给我的好朋友小艺,当我急匆匆赶往牛排馆时,远远就看到了小艺的.小小身影,他正站在门口东张西望地寻找着我,当小艺看到我的时候他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此时我的内心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和快乐,这个生日午餐是我过得最开心最难忘的,从那以后我和小艺的友谊更深厚,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真诚守信的重要性。
我家的勤俭节约之风,自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爸爸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他的勤俭节约的品德也时刻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吃饱了,可是碗里还有一点点饭。我刚要跑出去玩,背后响起一个严厉的声音:“赶快回来!把碗里的饭全部吃完!”我转过头来,看到正板着脸的爸爸冷冷地盯着我,这种目光太吓人了,我吞吞吐吐地说:“我吃饱了,吃不下了,怎……怎么了?”“过来,把碗里的饭吃完!”爸爸的脸还是跟铁板一样。我走过去,把碗里的饭吃的一干二净。爸爸看我把饭都吃完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这一颗白米饭,需要农民伯伯多长时间才能收获呀?至少需要半年的辛劳!勤俭节约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听了爸爸这番话让我不禁想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春耕秋收的辛劳景象此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暗自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浪费一粒粮食了。
“有爱心、真诚守信、勤俭节约”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就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在雨露的滋润下健康快乐成长,它让我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将会影响我的一生,引领着我走向成功之道。
【家风家训征文】相关文章:
家风家训征文09-01
家风家训征文10-10
家风家训征文08-10
有关家风家训的征文08-01
家训家规家风征文06-01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12-17
家风家训主题征文06-22
关于家风家训征文06-10
我们的家风家训征文11-19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