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梳理解读

时间:2020-12-09 14:54:39 面试问题 我要投稿

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梳理解读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公安招警考试等公职考试中常考题型之一,也是广大面试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本章节从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题型特点切入,阐述了该类题型的4大答题原则以及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进行实例说明。

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梳理解读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政法干警考试、公安招警考试等公职考试中常考题型之一,也是广大面试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本章节从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题型特点切入,阐述了该类题型的4大答题原则以及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进行实例说明。

  计划组织类试题

  一、题型特点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直接考察考生能力的面试题型之一,其根据招考职位来设计试题,通过考生在某一特定情景下开展工作的思路来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公务员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面试题型之一。

  根据招考的职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小类:

  1、职位型(如何开展本部门的活动)

  2、活动型(如何开展某个具体活动)

  3、方案型(针对某件事件、工作制定一个方案)

  4、协调型(如何处理两个或多个部门间的矛盾,偏向与人际关系处理)

  以上的4小类题型之间的差别是很细微的,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某一件虚拟的事情交给考生,让考生在虚拟的身份或环境下进行处理,而且往往是将计划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结合在一起,以便从更深层次来考验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给出非常吸引人的答案。

  那么如何才能在公务员面试中轻松应对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下文阐释了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4大解题原则。

  二、答题原则

  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几大原则:

  1、工作开展应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因为是在虚拟状态下,同时也因为很多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异想天开。但一旦离开了真实性,这类面试题就失去了其考察的意义,所以在解决某一问题,组织某一活动时,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可行性。

  2、活动开展的步骤必须紧密。一般情况下一个活动都是先计划,再实施,再总结的三步进行的,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顺序混乱。这就直接体现了考生在组织计划协调能力方面的欠缺。

  3、工作中必须具有真实内容。在具体的活动内容方面,很多考生只会按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逻辑思维作答,这样就难免流于形式且很难体现出创新性。工作定会涉及到具体内容,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加入有血有肉的真实内容,就能将此类题型答得更为完善。

  4、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性格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相当一部分考生痴迷于所谓的“面试套路”,而且这些面试套路似乎在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中的适应范围非常广。也因此面试套路受到了众多的非议,公务员面试培训机构一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所谓的“面试套路”就是一些答题的大的框架,仿佛骨骼之于人体,只有在适当的地方“长出”相应的肌肉组织与其他组织,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只有面试套路+具体的方式方法,才能体现出特定的面试题及考生自身的特点与风格,才能真正打动考官,从而在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三、注意事项

  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考生通常要在分析问题之后提出解决措施。措施提得好与否、可行与否对考官评分有较大的影响。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公务员面试题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措施,这一部分必不可少,是对整个答题内容的升华,是评价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从政素质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些什么?

  解决措施方面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紧扣题目要求,方能打动考官,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法律上、体制上、管理上、监督上、学习上等方面来阐述,但需要注意:

  1、措施必须与题目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的提出不能撇开题目、撇开主题,天马行空,泛泛而谈,而应紧密结合题目,根据考生在前面已陈述的观点和现状、原因分析来提出,才能保证回答前后一致,有针对性,不跑题。

  2、措施的提出可适当地采用套路和模板。在套路和模板指导下答题可能不是最佳的答案,但是至少不会无话可说,不会跑题。各种辅导教材提出的套路和模板都是辅导专家精心总结归纳出来的基本理论,是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各类党政文件、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事形式以及面试的考查要点、评分标准和历年考题总结归纳出来的精华,考生可以用来借鉴。

  3、提出措施灵活运用套路或模板,但不机械照搬。机械照搬就成了固化和僵化,毫无新意,考官听了也很疲惫。应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发散思维,将自己平时的功底积累融入答案,将套路化的答案进行优化、创新,最好能有闪光点,能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有独到见解的、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的措施,往往能引起考官的好评,获得加分。

  4、提出的措施要实事求是,具备现实性和可行性。考官可以通过考生提出的措施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个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的措施不能夸大事实,不能与社会主流和人民意愿相悖,必须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5、提出的措施要有条理,逻辑顺序要清晰。主要措施一般放在前面,以引起考官的注意,次要的放在后面,这样考官就能理解考生的侧重点在哪里。措施要分点回答,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顺序的词眼,或者将答案分成几个阶段,使自己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感强。

  四、实例解读

  假如要你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你如何组织这个调查?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问题分析】这是一道活动组织题,请大家先关注这道题目的活动对象:“下岗工人”,对于活动对象,我们首先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个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组织“对下岗工人的调查”目的就是要帮助下岗工人。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下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获得帮助。那么请大家展开思维:

  首先我们会想到,下岗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经济上的困难,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尽快结束“下岗”的状态,重新找到工作。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个心理的问题。坦诚地说,没有人会愿意下岗,没有人能在下岗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时,社会对下岗工人的帮助除了物质上,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体现,给予下岗工人更多社会关怀、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的调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2.如何开展调查?

  这里就涉及到调查的有效性问题。这里实际上有三个难点:

  一是调查只可能针对一部分下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受访对象及受访范围,将直接影响调查的有效性。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大原则:调查面要广。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二是如何让受调查者如实地反映心中所想,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受调查者认真地、如实地填写调查表格,很可能会收到“废票”甚至是“错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调查表格)。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岗工人”。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下岗工人”已经“下岗”,不像“在岗工人”那样集中在统一的工作场所,方便调查表格的派发。这里认为首先是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3.如何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让广大下岗工人相信调查的有效性,相信调查将有利于帮助其解决问题。坦诚地说,在的脑海中,实际上对于这类的调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开,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有许多类型的“调查”,而任何的调查目的都是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是为了寻找“依据”,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调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实际上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都需要“依据”。在本道题目中,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的关键是要结果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后,我们可以转入对“调查流程”的分析了。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首先是确定好计划书。然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摸清工人下岗情况,扩大工人就业渠道, 保持工人稳定就业,对缓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好这次下岗工人调查。

  (一)如果由要我来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首先从流程上我会这样安排:

  第一步是确定好计划书。

  第二步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

  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

  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

  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二)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增强调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调查表时,我会考虑以下方面:

  (1)应把下岗工人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设定一些调查项目去了解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3)在我们的调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三)对于如何开展调查,我的观点是:

  (1)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2)开展调查,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4)调查结果要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五、解题思路

  计划组织的解题思路是按部就班式,首先需要考生开篇总领论述。其次,需要做好充分的计划。计划阶段考察的就是考生对人、财、物、地、时的选择与合理运用,争取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做好应急预案,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再次是指导工作的实施,在实施中检验计划、调整计划。最后要善于总结。

  思路:一个帽子+三个环节

  帽子: 意义、影响、重要性、必要性

  三个环节:

  一、事前(调研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

  二、事中(分组、汇报)

  三、事后(个性化善后措施、工作总结、个人总结)

  计划组织类题目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2、单位里准备组织老干部外出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组织?

  3、你们单位到外市友好单位考察,由你负责,你会怎么办?

  4、奥运火炬传递经过你校路段,由你组织师生迎接,你会如何组织?

  计划组织类答案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帽子:组织这样一次培训有利于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了解《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也有

  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践行依法行政,为此我一定会努力把这次活动组织好,具体有

  以下几点打算:

  第一,在培训之前,仔细了解领导的意图,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此次培训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经费,以及针对此次培训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领导审批。领导审批过后,进入培训的准备阶段,联系好相应的老师,布置好培训的场地,准备好相应的食宿,通知好相应的学员,印发相关讲义。召开会议,明确分工,落实各个小组之间的责任,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

  第二,在培训之中,及时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学组要采取互动的形式确保此次培训的效果,教务组要做好讲义的收发、学员的考勤以及学员和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等工作,设备处理组要做好整个培训过程中音响、投影设备的正常运行,后勤组也要为整个培训的团队提供相应的后勤支持;与此同时,及时跟领导进行汇报,让领导了解整个培训的进度。

  第三,培训之后,组织一次考核,检验此次培训的效果(或者让学员们写一份学习心得以及组织一次座谈会,让大家谈谈此次培训中的心得和感受);做一份工作总结,报领导审批;做一份个人总结,总结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得与失,以便为以后类似的工作积累经验。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直接考察考生能力的面试题型之一,其根据招考职位来设计试题,通过考生在某一特定情景下开展工作的思路来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公务员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面试题型之一。

  根据招考的职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小类:

  1、职位型(如何开展本部门的活动)

  2、活动型(如何开展某个具体活动)

  3、方案型(针对某件事件、工作制定一个方案)

  4、协调型(如何处理两个或多个部门间的矛盾,偏向与人际关系处理)

  以上的4小类题型之间的差别是很细微的,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某一件虚拟的事情交给考生,让考生在虚拟的身份或环境下进行处理,而且往往是将计划组织协调和突发事件结合在一起,以便从更深层次来考验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此很难给出非常吸引人的答案。

  那么如何才能在公务员面试中轻松应对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下文阐释了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的4大解题原则。

  二、答题原则

  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几大原则:

  1、工作开展应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因为是在虚拟状态下,同时也因为很多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异想天开。但一旦离开了真实性,这类面试题就失去了其考察的意义,所以在解决某一问题,组织某一活动时,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可行性。

  2、活动开展的步骤必须紧密。一般情况下一个活动都是先计划,再实施,再总结的三步进行的,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顺序混乱。这就直接体现了考生在组织计划协调能力方面的欠缺。

  3、工作中必须具有真实内容。在具体的活动内容方面,很多考生只会按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逻辑思维作答,这样就难免流于形式且很难体现出创新性。工作定会涉及到具体内容,在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加入有血有肉的真实内容,就能将此类题型答得更为完善。

  4、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性格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相当一部分考生痴迷于所谓的“面试套路”,而且这些面试套路似乎在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中的适应范围非常广。也因此面试套路受到了众多的非议,公务员面试培训机构一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所谓的“面试套路”就是一些答题的大的框架,仿佛骨骼之于人体,只有在适当的地方“长出”相应的肌肉组织与其他组织,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解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时,只有面试套路+具体的方式方法,才能体现出特定的面试题及考生自身的特点与风格,才能真正打动考官,从而在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三、注意事项

  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考生通常要在分析问题之后提出解决措施。措施提得好与否、可行与否对考官评分有较大的影响。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公务员面试题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措施,这一部分必不可少,是对整个答题内容的升华,是评价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从政素质的重要标准。那么,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试题中提出解决措施应注意些什么?

  解决措施方面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紧扣题目要求,方能打动考官,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法律上、体制上、管理上、监督上、学习上等方面来阐述,但需要注意:

  1、措施必须与题目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的提出不能撇开题目、撇开主题,天马行空,泛泛而谈,而应紧密结合题目,根据考生在前面已陈述的观点和现状、原因分析来提出,才能保证回答前后一致,有针对性,不跑题。

  2、措施的提出可适当地采用套路和模板。在套路和模板指导下答题可能不是最佳的答案,但是至少不会无话可说,不会跑题。各种辅导教材提出的套路和模板都是辅导专家精心总结归纳出来的基本理论,是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各类党政文件、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事形式以及面试的考查要点、评分标准和历年考题总结归纳出来的精华,考生可以用来借鉴。

  3、提出措施灵活运用套路或模板,但不机械照搬。机械照搬就成了固化和僵化,毫无新意,考官听了也很疲惫。应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发散思维,将自己平时的功底积累融入答案,将套路化的答案进行优化、创新,最好能有闪光点,能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有独到见解的、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的措施,往往能引起考官的好评,获得加分。

  4、提出的措施要实事求是,具备现实性和可行性。考官可以通过考生提出的措施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个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的措施不能夸大事实,不能与社会主流和人民意愿相悖,必须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5、提出的措施要有条理,逻辑顺序要清晰。主要措施一般放在前面,以引起考官的注意,次要的放在后面,这样考官就能理解考生的侧重点在哪里。措施要分点回答,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顺序的词眼,或者将答案分成几个阶段,使自己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感强。

  四、实例解读

  假如要你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你如何组织这个调查?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问题分析】这是一道活动组织题,请大家先关注这道题目的活动对象:“下岗工人”,对于活动对象,我们首先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这个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组织“对下岗工人的调查”目的就是要帮助下岗工人。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下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获得帮助。那么请大家展开思维:

  首先我们会想到,下岗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经济上的困难,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尽快结束“下岗”的状态,重新找到工作。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个心理的问题。坦诚地说,没有人会愿意下岗,没有人能在下岗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时,社会对下岗工人的帮助除了物质上,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体现,给予下岗工人更多社会关怀、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的调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2.如何开展调查?

  这里就涉及到调查的有效性问题。这里实际上有三个难点:

  一是调查只可能针对一部分下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受访对象及受访范围,将直接影响调查的有效性。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大原则:调查面要广。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二是如何让受调查者如实地反映心中所想,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受调查者认真地、如实地填写调查表格,很可能会收到“废票”甚至是“错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调查表格)。对此,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岗工人”。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下岗工人”已经“下岗”,不像“在岗工人”那样集中在统一的工作场所,方便调查表格的派发。这里认为首先是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3.如何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让广大下岗工人相信调查的有效性,相信调查将有利于帮助其解决问题。坦诚地说,在的脑海中,实际上对于这类的调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开,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有许多类型的“调查”,而任何的调查目的都是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是为了寻找“依据”,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调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实际上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都需要“依据”。在本道题目中,让下岗工人支持该次调查的关键是要结果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后,我们可以转入对“调查流程”的分析了。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首先是确定好计划书。然后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参考答案】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摸清工人下岗情况,扩大工人就业渠道, 保持工人稳定就业,对缓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好这次下岗工人调查。

  (一)如果由要我来组织个下岗工人调查,首先从流程上我会这样安排:

  第一步是确定好计划书。

  第二步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展调查工作。

  第三步是组织人力进行调查。

  第四步是收集调查问卷,做相关的统计汇总的工作。

  第五步,是汇总资料后,形成调查报告,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汇报。征得上级同意后,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二)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增强调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调查表时,我会考虑以下方面:

  (1)应把下岗工人下岗后所获得的社会帮助来源于哪些方面,收入来源哪些方面,下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够,不够的话还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设定一些调查项目去了解下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如何帮助下岗工人提高就业能力等等。

  (3)在我们的调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内容,要了解下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三)对于如何开展调查,我的观点是:

  (1)不要集中对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下岗工人进行调查,而是要把面铺开,尽可能多地扩大范围。

  (2)开展调查,首先要随机,万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访对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使其可以畅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单独面对受访者。受访者只有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真实表达个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单位原有的“员工档案”,通过原有的联系方式找到“下岗工人”。其次是调查表格派发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派发”“人力派发”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告知、邮寄派发、电话访问、网上调查、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全方位地让广大知道、了解本次调查。

  (4)调查结果要透明化,让大众知晓“社会现实”,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只有这样,下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该次调查。

  五、解题思路

  计划组织的解题思路是按部就班式,首先需要考生开篇总领论述。其次,需要做好充分的计划。计划阶段考察的就是考生对人、财、物、地、时的选择与合理运用,争取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做好应急预案,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再次是指导工作的实施,在实施中检验计划、调整计划。最后要善于总结。

  思路:一个帽子+三个环节

  帽子: 意义、影响、重要性、必要性

  三个环节:

  一、事前(调研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

  二、事中(分组、汇报)

  三、事后(个性化善后措施、工作总结、个人总结)

  计划组织类题目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2、单位里准备组织老干部外出旅游,由你负责,你该怎么组织?

  3、你们单位到外市友好单位考察,由你负责,你会怎么办?

  4、奥运火炬传递经过你校路段,由你组织师生迎接,你会如何组织?

  计划组织类答案

  1、领导委托你对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组织一次《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你有什么打算?

  帽子:组织这样一次培训有利于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了解《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也有

  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践行依法行政,为此我一定会努力把这次活动组织好,具体有

  以下几点打算:

  第一,在培训之前,仔细了解领导的意图,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此次培训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经费,以及针对此次培训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领导审批。领导审批过后,进入培训的准备阶段,联系好相应的老师,布置好培训的场地,准备好相应的食宿,通知好相应的学员,印发相关讲义。召开会议,明确分工,落实各个小组之间的责任,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

  第二,在培训之中,及时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学组要采取互动的形式确保此次培训的效果,教务组要做好讲义的收发、学员的考勤以及学员和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等工作,设备处理组要做好整个培训过程中音响、投影设备的正常运行,后勤组也要为整个培训的团队提供相应的后勤支持;与此同时,及时跟领导进行汇报,让领导了解整个培训的进度。

  第三,培训之后,组织一次考核,检验此次培训的效果(或者让学员们写一份学习心得以及组织一次座谈会,让大家谈谈此次培训中的心得和感受);做一份工作总结,报领导审批;做一份个人总结,总结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得与失,以便为以后类似的工作积累经验。

【结构化面试解题思路梳理解读】相关文章:

解读半结构化面试及应对技巧12-19

比亚迪校园招聘面试问题解题思路01-28

gmat语法及解题思路01-15

小升初奥数解题思路11-07

GMAT数学经典题型解题思路01-09

考研政治:真题解题思路12-27

考研复试全面解读复试面试官提问思路及心理01-25

建行结构化面试经验12-22

申论综合分析题解题思路12-17

广东教师招聘材料题解题思路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