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游学”路

时间:2020-11-09 19:36:07 如何面试 我要投稿

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游学”路

    出生于贵州贫穷边远的村寨,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失学,进城打工艰难为生的同时取得了大专和本科的学历,最终考取了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明勇用近1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民工到研究生的人生转型。社会给了他应得的荣誉: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游学”路

    李明勇励志成才的人生之路绝非孤立的样板,类似的故事还曾发生在有“清华馒头神”之称的张立勇身上。张立勇原是清华大学食堂的普通农民工,但他用10年时间自学英语,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了托福670分的高分,拿到了北京大学对外经济与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了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的获奖者之一。

    每每读到类似这样的求学成才故事,人们在感动之余,或许都会有所思索。从农村走进城市,打工挣钱并非新一代农民工的生活全部,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或许才是他们更普遍的人生理想。但理想之路走起来并不轻松,李明勇用了近15年,张立勇走了整整10年,都是一种头悬梁、锥刺股般的边工作、边求学的生活。成功后,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在他们成功之前,社会是否很好地履行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凭借超强的个人毅力,千千万万的打工青年能有几位熬过这段艰难的“游学岁月”?

    细细体味,大家还会发现在李明勇和张立勇等少数成功者的背后还有一点偶然性。假如李明勇不是在贵州教育学院当保安,张立勇不是在清华大学的食堂里做厨师,离开了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他们能否坚持那么久,能否在持久的坚持后取得成功,都将是未知数。

    今年的1月26日,本报用整版的新闻图片刊登了6位深圳市外来妹打工之余攻读学历的人物速写,其中披露:到2007年底,深圳在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注册参加文凭学习的外来工已达86万多人。如此众多的打工青年又是怎么读书的呢?

    工作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上,劳动时间和强度都很大,一天下来单是应付手上的工作就累得够呛,还要挤时间读书,可以说这一批打工青年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代价,他们的奋斗史未尝不是个人的心酸史。记者在采访后写道:“听着她们的讲述,我曾不止一次地热泪盈眶。作为记者我没有理由不把她们介绍给读者……”

    孔夫子说:有教无类。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每个人皆能成才成德,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李明勇和张立勇的成功为“性相近”做出了完美验证,但社会在推进教育公平和落实更广泛的公民教育权益上,似乎还没有完成“习相远”的任务,许多事情没有做,或没有做好。

    为打工青年创造比较好一点的求学成才环境,让更多农民工的求学路不至于太辛苦,使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也能惠泽到每位农民工的身上,这是社会必须从制度、措施上亟待予以解决的问题。

【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游学”路】相关文章:

走在成功路上的职场励志语录06-28

走在路上可能会用的英语口语11-02

中国打工仔的创业成功路09-27

游学的意义11-08

个人游学 新游学指向标08-17

游学美国08-12

游学美国的利与弊11-04

澳洲游学的好处09-21

游学旅行的好处09-21

游学,究竟可以如何学?听听游学专家的建议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