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

时间:2020-11-10 11:54:26 名人名言 我要投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学礼,无以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不忍则乱大谋2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候采用何种手段已不太关键,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绪才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滑溜的东西,有时滑溜得让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么滑溜,你都要想办法将它捏得紧紧的。因为这关系到你能否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存。

  有许多人能把情绪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情绪已不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表达,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时候,掌控不住情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擦枪走火的状况。但是,聪明人有将不良的情绪马上收回来的本事。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只要看一个人的涵养和行事的风格,就知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将之风,因此要成为人上人,除了常识与能力之外,全视其能否将情绪操控得当。一个人的涵养来源于他的修养,有修养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绪。遇事不能冷静,并且以某种极端手段处之的人,决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情绪处理得好,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你解危化险、政通人和。情绪若处理得不好,便容易失去控制,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举止,轻则误事受挫,重则违法乱纪。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控制好情绪需要理性的克制,需要雅量。雅量,将使你面对攻击者保有最完美的自尊和最充分的人格主动权;雅量,还将最终迫使攻击者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地位。

  克制,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们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潜在危机。因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开拓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3

  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

  当时也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

  于是当地的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

  大家都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作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

  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夫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甚至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麦子,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一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的心理才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所以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获。

小不忍则乱大谋4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往往是怯懦的托词。我们却把它文在身上,刻在心头,自认为胸怀大谋,清醒睿智,有跨越千山万水的目光,有海纳百川的肚量。于是,小犯不为侵,小伤不为害,我们渐渐地习惯了容忍一些诬蔑、不公、中伤、侵害,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圆滑的处世习性,一种缩头的生存姿态。最后,小忍变大忍,彻头彻尾地成了一只木鱼。

  我们并没有在沉默中爆发,而是在沉默中死去,一代又一代。

  春秋郑庄公,母亲因其难产而生而不喜欢他,独独溺爱他的弟弟共叔段,总为共叔段谋取功利。庄公以孝道为重,不想因此而伤国体,从而一味忍让。结果,共叔段先是索要他的城池,进而分割他的权力,最后居然恩断情绝,篡谋王位,险些要了他的江山。

  忍耐总是由小变大,侵害也总是得寸进尺。这是铁定的规律。

  如果,千里之堤容忍蚂蚁在身上安家,终于有一天将顿然崩溃。

  “忍”是另一种杀人的凶器。

  它杀掉了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权利,我们的未来。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成大事,不能因恶小而纵之,不能因害小而忍之。在某些问题上,我们要有较真的态度,要有严格的原则,要有防微杜渐的眼光,要有刚正不阿的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