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哲学名言

发布时间:2017-09-18 编辑:实习生1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名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为政以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祥),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又名《老子》)。

  名言: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柔弱胜刚强。

  【墨子】

  墨子(约前479-约前403),姓墨,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集中体现在《墨子》中。

  名言:

  兼相爱,交相利。

  万事莫贵于义。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约前233),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中。

  名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董仲舒】

  董仲舒(约前179-约前104),西汉广川人,《春秋》公羊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

  名言: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惠能】

  惠能(638-713),俗姓卢,唐代范阳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思想集中体现在《坛经》中。

  名言: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朱熹】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源人,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著有《四书章句集注》等。

  名言: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浙江余姚人,陆王心学的主要代表,思想集中体现在《传习录》中。

  名言:

  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船山】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思想集中体现在《船山全书》中。

  名言:

  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知行相资以为用。

  六经责我开生面。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清末广东南海人,著有《大同书》等。

  名言: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

  思必出位,所以穷天地之变;行必素位,所以应人事之常。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