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故事篇

时间:2020-10-19 13:46:33 求职礼仪故事 我要投稿

职场礼仪故事篇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影响重大,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职场礼仪故事篇,供大家参考借鉴。

职场礼仪故事篇

  职场礼仪故事篇

  术术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文字水平,均是单位一流水平的,这一点上司也是充分肯定的。平时,术术的热情大方,率真自然,是比较受人欢迎的。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术术的率直和不加掩饰,在职场中有时可是个大忌。

  前不久,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术术很是生气,平时上司就对这位女同事特别关照,什么提职、加薪等好机会都想着她,好事几乎都让她承包了,眼看着处处不如自己的同事,一年之内竟然被“破格”提拔了三次,可自己的业绩明明高出她好几筹,可上司好像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地让她好好工作,而好机会总没她什么事。这次,术术真的恼了,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义正言词的与上司“理论”起来,可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尽管这样上司还是被术术搞得非常狼狈。

  从这以后,术术的情绪一度受到影响,还因此倍受冷落,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术术很难受,又气又急又窝火,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工作干了一大堆,领导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的完成,,可为什么总是费力不讨好呢?看看那位女同事,也没干出什么出色的成绩,可人家不慌不忙的总是好事不断。经过分析,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术术犯了职场中的大忌,太情绪化了。碰到事情和问题很少多想个为什么,只凭着感觉和情绪办事,只想干好工作,用业绩说话,在为人处事上太缺乏技巧了,常常费力不讨好。术术也想让自己“老练”和“成熟”起来,然而一碰到让人恼火的事情,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尽管事后觉得不值,但当时就是不能冷静下来。

  职场礼仪故事篇

  用一生的时间来磨一面镜子,这种蠢事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做。然而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在一个小镇里做镇政府的门卫工作。

  那时,门卫的工作是比较清闲的。于是,青年为了打发为余的时间,养成了打磨镜片的爱好。青年非常专注和细致,多年来的打磨生涯使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

  就这样,青年锲而不舍地磨了六十年镜片,也因此让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 非常微小的动物。1677年他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是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这个青年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职场礼仪故事篇

  1.那天,我说一个男同志:“你也不照照镜子。”

  他问:“我照镜子干什么?”

  我说:“你照鼻孔,检查一下自己的鼻毛吧。她已经超出你的鼻孔之外,走进之后,我们都可以发现你的鼻毛之外随风飘摇。”

  分析:

  这是形象问题,在国内交往中,国际交往中,形象是比较重要的。

  2.那天我跟一个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没看见,其实早看见了。然后翻出包话梅,接着冒出一只袜子,最后告诉我名片忘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

  分析:公司形象与个人形象荡然无存。

  职场礼仪故事篇

  我和小李合作的公司因双方意见不和,小李不辞而别,到外州求发展去了。我留在了纽约。生存的压力像巨大的铅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带来不多的钱开始像流水一样花去。我不得不放下架子,开始寻找工作。

  与我相邻的上海人阿季来美一年多,什么工都做,现在一家餐馆做炒锅,每天晚上12点才回来。他让我到职介所去看看。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坚尼路唐人街是全美最大的华埠之一。华埠正中有孔子的一尊塑像,沿着塑像往东走,穿过铁桥,便是大大小小的职介所。这里每天都挤满了人,整整一黑板密密麻麻写满了招聘信息。也有的职介所服务员声音特亮,高声吆喝,也马上有人应答,几句问答便成交。来此找职业的大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机关干部和从福建偷渡来的“人蛇”。福建客对工作从不挑剔,只要有工,马上就走。我去了3次,始终定不下来。

  “你斯斯文文的,英语又不好,好工很难找。还是现实点吧,先打打工再说。”东方职介所一位女服务员客气地对我说。“我看你做做Busboy(餐厅前台服务生)吧,在前台工作,也不太累。这里有个工,在新泽西,刚开的店,月薪1100美元,包吃包住。”我委婉地拒绝了她。我听说餐馆太累,一天12个小时,不行,我得尝试到报社去碰碰运气。

  我先打了一份简历,然后复印了几份,上面详细罗列了自己曾任过什么职务,做了多少年时间的新闻,发表过什么作品等等。我想凭我这点实力,当个编辑还成什么问题?

  纽约有3家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还有加州的《国际日报》、《神州日报》在纽约设的记者站。当然,也有一些小报。我打听到《侨报》的观点是倾向中国大陆的,便决定到《侨报》去试一试。

  电话联系上《侨报》郑总编,他让我把简历传真过去。3天以后,我打电话问老总,对方回答:“刚收到,我们研究研究再通知你。”一个礼拜后,我再打电话,郑总一听,马上说:“编辑部人手够了,现在采访部有一空缺,到社区采访,但要会英文、粤语,还要有身份。”我一听,心凉了半截,我英语差,粤语又不懂,更重要的是我没有合法打工身份,即使编辑部有空缺,我也无法进去。这时,我联系的《国际日报》老总来信,叫我到加州总社去应试。我不敢冒这个风险,陪了钱不说,还得耽误这么长时间,而且到头来很可能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开始死了这条心,寻找另外的打工途径。

  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小广告:“工作机会:美国一大公司寻找人才,月薪高,有升迁经理机会。不需英语,只要勤劳吃苦即可。”我赶紧打电话到公司,接电话的是一位小姐,声音很甜,她约我第二天中午3点与主管中国事务的梁姓经理见面。放下电话,我心里充满了希望,但又有点纳闷:到美国大公司工作,不谙英语,行吗?

  公司位于皇后区74街的一栋10层大楼里,年轻的梁经理接见了我,让我先填张表。填好后,梁先生说:“我们公司准备在华人市场打开渠道。你做过记者,我想你很适合这份工。3天后,你来培训,具体怎么操作,我们会在培训会上讲。”然后告诉我底薪是跟业绩挂钩的。”我一听,知道是推销产品,顿时没了兴趣。

  如此的招工,我应试了几次,均无果。甚至有一次某中国公司准备招收我,结果又因我没有打工卡而告吹。

  最后,我在人人介绍所,花60美元手续费,找了一份“跟车送衣工”。周薪240美元,早上8点至晚上8点,12个小时。因为这种工是不需要身份的,同最苦最累的餐馆、衣厂工一样。

  我开始了真正的打工生活。

【职场礼仪故事篇】相关文章:

关于职场礼仪的小故事-职场礼仪12-20

职场礼仪幽默故事12-17

职场礼仪故事短篇10-25

职场礼仪故事(须知)10-23

职场求职礼仪故事12-14

职场礼仪小故事08-10

职场求职礼仪故事02-21

职场礼仪故事3篇12-17

关于职场的励志故事-职场礼仪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