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求职的求才的都须“换脑”
“毕业生宁可到荷城打1000元的工,也不愿意到更合打1500元的工,因为荷城和更合距离60多公里。”本周二下午,华师南海校区举办了一场“促进大学生就业座谈会”,高明区人事局副局长区桂棠发言提到,在大学生就业喊难声一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在位于工业园区的企业久久招不到人才,即使招到,也难以留下。
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还不够理性?还是企业留人不够诚意?这些80后、90后大学生究竟想要什么?除了薪酬和发展空间,企业还得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吸引他们?
佛科院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副处长钱灿平认为,一味要求大学生转变观念并不合理,企业想要留人,也应适当转变观念,适应现在80后、90后年轻人的价值观,才能让人才对企业有归属感,工作才有激情。
企业说法
“大学生吃不了苦”
在上周二举行的广东白云学院高职高专类现场招聘会上,来自三水工业园区一塑料企业打出了“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广告语吸引求职者。一上午过去只收集到近10份简历,但已让该企业的招聘人员心满意足,中午12时一到就打算收拾离场,“比往年好多了,一上午就完成了招聘任务。”
据招聘人员介绍,这家企业已经有近10年历史,员工接近600人,发展前景很好。由于发展需要,近年来一直想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但却遭遇了不少尴尬,“主要是大学生吃不了苦,一听到企业是在工业园区就觉得太偏僻不想去。即使去了,呆不到几个月也走了。”
“现在就业压力大,大学生观念也开始转变,但就业后能否适应企业发展坚持留下来,又是一个难题。”该企业招聘人员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工业园区企业都把招不到或者留不住大学生的原因,归结为大学生“吃不了苦”,认为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比如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工作积极性不够等等。
园区配套不全
带来招工困境
不过,也有企业在一次次碰壁中开始意识到,招大学生难与工业园区设施配套不齐全脱不了干系。
佳利达纺织染有限公司是佛山比较知名的纺织企业,目前有员工1500多人,工作环境很不错,待遇也好,但仅仅因为位于三水大塘工业园,他们同样面临招不到或者留不住大学生的困境。
“如果我看中的大学生求职者,他或她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不在我的公司工作,我一定不会要,因为肯定留不住。”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颖说,交通不便,恋人之间很难见面,单靠通讯联络成本又高,很多人都忍受不了别离之苦,最后还是走了。
为了留住人才,姚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公司买了3辆大巴,专门每天免费接载有需要的员工,还为员工建起了卡拉OK室、篮球场等运动娱乐设施,“不过,与生活的不便利、交通的不发达相比,这些东西的吸引力似乎并不够。”姚颖有些无奈,而他也曾经向工业园区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见效不大。
学生说法
地域限制
影响个人发展
对于不愿意到工业园区去是吃不了苦这一说法,大多数学生却并不认同。
“这不是简单的吃苦不吃苦问题,我还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经贸专业的侯海燕说,她的这个专业知识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时通过进修来提升自我,如果在市区工作,下班后再到教育培训机构继续学习或者到图书馆买书自修都很方便,但如果在工业园区就很困难了。“除非是真找不到工作或者企业待遇特别好,我才会考虑去工业园区。”侯海燕说。
【求职的求才的都须“换脑”】相关文章:
求职的您须小心求职陷井11-19
大学生求职要学会揣摩单位求才心理11-11
求职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1-11
女生求职择业须把握的6大要素03-07
新骗局现身 毕业生求职须谨慎02-21
IT求才需求复苏明显 未受今年裁员影响02-18
大学生求职须勇闯五关11-14
应届毕业生求职须警惕招聘陷阱11-12
毕业生网上求职须警惕信息被偷窥11-30
成功求职者都具备哪些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