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时代悄然来临。本文既有实践体验,又有理论思考,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循意补充法
选取优秀的儿童诗,去掉其中的关键词或几个句子,让学生循着诗意补充,
看谁补充得最接近原诗诗意,甚至超过原诗。如《阳光》一诗: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阳光 在花上 ( )
阳光 在溪上 ( )
阳光( )
循着诗意,阳光 在花上 ( ),学生会有“看着、坐着、躺着、玩着、摸着、吻着……”等不同回答,同样阳光 在溪上 ( ),学生会有“游着、漂着、浮着、照着、唱着……”等回答,阳光 ( )更开放,学生会有更多答案。前两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回答与原作中的“笑着”“ 流着”进行比较,显然第一个回答比“笑着”要逊色,但第二个回答“唱着”要略胜于“流着”,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还能让学生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妙处。
(二)中心辐射法
先出示一个图形、实物或词语,然后由此出发,展开想像,逐步发散。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词汇量尚不丰富,表象的储备量也不多,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的思维有一个契入点和连接点。如出示一个“风”字,然后一字开花,学生会说春风、秋风、微风、狂风、风云、风车、风扇、风气……然后由这些词语出发扩句:风车是个爱转脑袋的皮小孩;狂风就像喝得醉醺醺的酒鬼……再加以适当的发挥,就会变成精美的诗。
(三)阅读感悟法
这是我们儿童诗教学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阅读诗作,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得到拓展和启发,然后可以模仿和创造。如孩子们读了《有太阳真好》后,能写出《下雨真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真好》、《在沙滩走走真好》、《没有作业的感觉真好》、《一天有三节体育课真好》等诗作。
(四)看图意象法
先出示图例,让学生看懂图意。即图上画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产生的意象,写成诗作。如《路》一课,看完路的图片后,学生会说,路是大地妈妈的领带,路是一根长长的扁担,路是一张弓;路是珍珠线……再引导学生适度扩充意象,就能成诗了。如
“田垅小路,
是一张弯弓,
父亲的背,
是一根绷紧的弦。
滴下的汗水,
是一支支射向丰收的箭。”
(五)实物化诗法
出示实物,先让学生感知其颜色、形状、大小、性质等产生表象,然后进行形象化,引发独特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成诗。在教学《苹果》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一个红苹果,然后以它像什么,进行思维训练,因为有了直观的感知,学生会说像小灯笼、小太阳、小胖子、爱脸红的小姑娘、小火炉、大树的酒窝、树上的一只鸟……有了这些鲜活的意象,再尝试衍化出富有灵气的小诗。
(六)扩词成句法
先出示主题字,然后组词,再扩成短语、句子,最后成篇,分行后变成一首儿童诗。如“雨——雨点儿——调皮的雨点儿——调皮的雨点儿,在云端上,练高空跳水。——调皮的雨点儿,站在云端上,练高空跳水。一不小心,栽了下来,屁股摔成四瓣。”分行整理后,就是一首诗。也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调皮的雨点儿,/站在云端上,/练高空跳水。/扑通一声,成功啦!/你看他多开心呀!/笑容一圈一圈,/荡漾开来,/波及整个水面。
(七)画作配诗法
除了借助语言、身体动作、表情等手段表现自己的感受外,孩子们最喜爱的方式就是绘画了。几支笔、几张纸在孩子的手里,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形象。画是有形诗,给自己的画作配诗是孩子喜欢的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八)音乐熏陶法
科学研究表明,轻松欢快的音乐能够触动人的情思。在课堂上,通过播放音乐,能激发学生的诗绪,引发学生的诗情,从而写出诗。如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孩子们就会在音乐启迪下幻想:月圆的夜晚,星星眨着眼睛,花儿绽放,虫儿鸣叫,一个无限美好的夜晚。诗自然也在笔下流淌了。
(九)游戏促情法
把游戏有意识地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使孩子爱玩的天性得以充分激发和张扬,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可以先让学生参于一种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体会参予的乐趣,然后说出感觉,记录下来,再进行必要的提炼,最后在游戏中运用,就会成为长久流传的童诗或童谣。如《马兰开花二十一》、《我给地主做三年》都是孩子自发创作的、喜闻乐见的童谣。
(十)自然美景法
看到美丽的景色,儿童往往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整日被关在房子里,较少接触大自然,所以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时,他们会异常兴奋。老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激发他们书写大自然的创造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教育专业小学实践报告06-30
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03-01
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报告11-24
教育实践调查报告02-13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06-27
小学教育社会实践报告01-02
教育实践调查报告范文02-21
中学体育教育社会实践范文11-09
当代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