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日记范文(精选17篇)
一天又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扶贫工作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扶贫工作日记 篇1
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 ,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
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200元,他家有30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5公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10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20000元资金用于拉水。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 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
建一座25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农牧部门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水窖建设补助资金,提高暖棚羊舍补助标准,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扶贫工作日记 篇2
建档立卡整改,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驻村一个月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次进行逐一检查梳理,对照入户调查信息,查缺补漏,完善规范档案资料。这些信息覆盖面广,精准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2”“白加黑”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周末几乎从没休息过,晚上夜夜加班至凌晨。第一书记胡红宝长时间填写档卡,眼压升高,有时候看东西都重影模糊,我的体重也减了五斤。想想也不错,这下一举两得,既干了工作,又减了肥,只是有时有点头晕,看来要增加些营养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村,大部分驻村干部都这样,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
扶贫工作日记 篇3
驻村条件艰苦,但单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久富村坐落在卢氏县西南偏远山区,离县城约35公里,距镇约6公里,交通非常不便。我们所住的村部不通水,用水需到200米远的小河沟里用水瓢一瓢一瓢舀到水桶里,静置后才能使用。村部附近没有住户,静谧的夜晚,远处的村民8点就休息了,周围没有灯光,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只有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偶尔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初来的欣喜过后,孤独感顿生。
但我更深知扶贫不是单个人在战斗,因为单位是我们坚强有力的后盾。为给我们改善生活条件,单位为我们送来食品、饮料,单位食堂还专门为我们制作了方便食品,稍一加工便可食用。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爱护,心中倍感温暖。因为有你们,在这里孤单但不寂寞;因为有你们,在这里艰苦却很欣然。精准扶贫志比金坚,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久富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扶贫工作日记 篇4
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三家村九户人家进行了走访。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终于找到三家村外坪子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4月,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那是他们的儿子,2018年患尿毒症去了。儿媳从此再无音沓。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王福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没有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
扶贫工作日记 篇5
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好、春光融融。
一大早,我叫醒与我一同派驻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李思维和临沧财校的张元翠,一起搞我们村的大扫除。正当我们3人干得起劲的时候,只听有人喊“大石四在吗?”我抬头一看,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在问我。我回答说:“大嫂,你有什么事吗?石副主任到外面办事去了。”大嫂告诉我,她要找石兴良副主任拿她家的户口册和身份证到信用社办事,我立刻和石副主任联系,并到办公室取出户口册和身份证交给她。花了整整2小时我们才打扫完毕。此时,一辆白色越野三菱车驶入村部的院场,他们是玉临高速公路项目部的,来村里找陶先明支书协商项目部选址相关事宜。我一边招呼他们,一边向陶支书报告了此事。过了一会,陶支书便及时赶来与他们协商。
14时许,几辆越野车驶入我们驻村的卫平村忙东易地扶贫搬迁点。这时,陶支书、李思维和我已早早等候在事先准备好的展板前。区委副书记龚文军招呼考察团成员围拢到展板前,听取了邦东乡主要领导介绍项目点的规划设计方案、易地搬迁工作推进情况和项目点建成将达到的效果,参观结束后我们随同车队返回村委会。15时30分,龚副书记在卫平村脱贫攻坚大会战办公室召开了临翔区脱贫攻坚推进工作现场考察团会议。
短短的一天,紧张而忙碌,各级领导的关心鼓励使我们驻村队员倍感温馨,工作的有序推进增进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我们参与脱贫攻坚的使命感。我想,这次派驻到这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除了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还要珍惜自我锻炼磨砺的机会,更真实地感受农村、了解农业、理解农民。
扶贫工作日记 篇6
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20xx年我单位就开始定点帮扶久富村,为改变其贫困面貌,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对村里道路的改造,大部分村民告别了泥泞、颠簸的土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们帮助村里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还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好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产业扶持。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单位帮助村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目前,久富村有种植产业4个,核桃、连翘、香菇、大樱桃已形成规模;养殖产业1个,修建8个养鸡大棚,已投入使用,另有养牛产业正在酝酿中,全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扶贫工作日记 篇7
宣传部共有13名干部,20xx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年老,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包扶干部通过调研,决定对年老和残疾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在支撑着这些人?为了消除心中这一疑问,宣传部及时购买了老年收音机、各类书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笔墨纸砚,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当天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刚下过雨的庄稼汲取着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长着。已经30多岁的王彦辉,本该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因童年的灾难沦为一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他看到有人来访的时候,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什么样的雨露和阳光能滋润他茁壮成长,收音机里的音乐或许能打开上帝留给他的另一扇门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温度是32度,实际可能都达到了35度。宣传部所有人员却出发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着西瓜、饮料、白糖、饼干等消暑用品,大热天的,你们还记得我们王娥娥的妈妈向包扶干部说道。礼轻人意重啊包扶干部还显得不好意思。不轻......不轻......娃娃们连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大妈说着,我们已经走远了。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我们该回去了,送出去我们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级好。
残疾人王振祥行动不便,夏天还不知道吃西瓜没有?一个暖心的疑问,形成了此次送凉爽之行。
一个志愿者希望与王道老人结对帮扶,这是个好思路,精准扶贫的链条应该越长越好,一定要抽时间和其他志愿者好好谈谈这事这是精准扶贫日志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话。
扶贫工作日记 篇8
今天下午,电话联系马吉米村马吉米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付早,打算再次去他家走访。因他有事,只好傍晚去。晚饭后,我和队友苏煜、吕继踏着暮色,走过半个多小时的水泥台阶山路来到邓付早家。
邓付早一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邓付早爱人端来几根黄瓜招待我们,大儿子李学普忙着泡茶,被我止住。我对他说,吃黄瓜就行啦。坐在邓付早家客厅简陋的沙发上,我们拉起家常。 “10多年前,爸爸在兴建的电站工地打工,因房屋垮塌,肋骨被砸断。此后,爸爸一直在家养病,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妈妈一个人撑着。爸爸现在都不能干重活,只能背三四十斤重的东西。这些年,辛苦妈妈啦。”
健谈的李学普边介绍边削黄瓜。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恰付前用生硬的汉话说:“没事。没事。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灯光下,恰付前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乐观。她告诉我们,现在最让她焦虑的是,小儿子李学邓已经22岁了,除了偶尔上山采药,大部分时间闲在家里,对象也没谈着。 “你那么一个帅气聪明的小伙子,还愁找不到女朋友?不过,男人再帅,没本事也没人喜欢。要赶紧想办法挣钱。”我接过话茬对李学邓说。李学普今年26岁,5年前曾到怒江州府六库打工,现在主要从事屠宰。他告诉我们,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上山多买到几头猪,屠宰后到马吉乡集镇上卖。由于无法称秤,与村民交易时全凭经验估算。有时估算多了,自己就亏本。我们建议他多养猪,他说,家里耕地少,每年收入包谷500多斤。加之住在山上不通公路,养猪不太可行;养鸡,他和父亲共同养鸡12只,前段时间鸡瘟死了4只;扩大草果种植面积,他家只有1亩多地适合种植草果……
去年,李学普种植了300来株重楼、养了两窝蜂。他觉得,种重楼是目前他们家增收的好途径。李学邓则自有他的想法,他想养竹鼠。不觉中,已近10点。我们起身告辞,邓付早一家挽留我们在他家留宿。因要赶回驻地有事,我们谢绝了他们一家的好意。恰付前拣了几根黄瓜装在塑料袋里,送给我们。拗不过她的一番情谊,我收下了两根。
下山路上,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邓付早一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如何才能帮助他家如期脱贫?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值得深思的问题。每次走访贫困群众,总是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究竟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却又无能为力。
扶贫工作日记 篇9
11月1日,在真朴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真朴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我及乡里的工作组和村支委会代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李俊青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本次真朴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4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要求各工作组组员在本村内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三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
3、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四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骤安排。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对象识别阶段、信息采集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总结阶段,并要求务必于11月9号前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要求各乡(镇)务必认识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根据会议的要求,做好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扶贫工作日记 篇10
10月13日,我们村挂包单位保山市水务局一行5人到村里进行“挂包帮”“转走访”走访、回访工作,分三组对所挂钩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家对扁里村的变化给予了肯定,近来加大了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泥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人家日子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都在建新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户户通水通电,农忙之余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大学生读书也有了长期的帮扶,路灯照亮了扁里,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素质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扶贫工作日记 篇11
今早我去参加全县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了,老公在家里就忙着帮我联系电工,我们约好了下午要去帮王安秀家修电路的。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局长后,他也很支持,还派了单位的公车专程送我们去复兴。下午3点左右,我们就驱车来到了复兴。踏着一级级石头砌成的台阶,在复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的陪同下,我们向15组王安秀的家进发。
雨后的山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我们左右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尽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路上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只正在核桃树上辛勤搬送核桃的小松鼠,还是一次两颗呢。来到王安秀的家,已是20分钟以后了。大家汗流浃背,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摆开电工设备,忙碌了起来……
前一次走访慰问王安秀的时候,我就了解到王安秀家快60岁了,家有一女已外嫁,有一儿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她本人体弱多病,曾患过精神病,自理能力有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只能靠低保来维持生活。因为火灾原因,王安秀家里的用电线路严重损坏,不能照明,夜里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勉强摸索着生活。
回到家,我就与当电工的丈夫协商了一下,在他的组织动员下,他和两名电工师傅,积极行动,提着电工设备,带着电线、插座、开关、节能灯等材料,来到复兴村15组王安秀的家,专程为老人家的受损线路进行改造,一边还向她讲解安全用电和节能知识。
王安秀家的木梯都被火烧没了,这个歪叉的木梯还是去隔壁老乡家借的呢。因为木梯长短不一、地面高低不平,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人帮忙扶着……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就只能在旁边偶尔帮忙递一下扳手、扶一下木梯、拿一下钳子,顺便照照相……
我和同行的吴书记、谭义丰,不时向王安秀了解她的受灾详情、厨房维修的打算、资金筹措情况等,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快改造好住房、厨房和猪圈等,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雨后的夏日,依然闷热难耐,没多久,大家还没干透的衣服就又被汗水浸湿了。
终于第一盏灯亮了,大家看了下时间,从动手开工修电也不到一个小时,耗时不是很多哦,接下来会更容易呢,大家不禁信心百倍。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辛苦工作,王安秀家的灯终于又恢复了光明了。当看到自己家里原先凌乱的线路,已经由崭新的导线整整齐齐的排列;明亮的节能灯泡取代了原先昏黄的白炽灯时,王安秀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连连感谢:“你们真是太好了,专门来帮我修电,今天晚上我家里就亮堂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啊。”
因为有位电工要赶回去上夜班,我们顾不上喝口水,就急忙又往回赶。一路上,大家既对能帮忙修电颇有些成就感,也对王安秀家的困境很是忧心忡忡……
扶贫工作日记 篇12
7月19日:在甲寅村委会,与龙普村委会驻村指导员郭正云一起,到龙普村委会交流学习工作, 并到龙普村委会甘蔗地及山林边,查看是否有适合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与当地养牛户交流,探讨如何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问题。通过了解,要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不容易,特别是要求必须有扶贫户参加时,好多村民并不乐意,怕不会成功。主要原因是,扶贫户要钱没有钱,要人也没有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怕养不好牛而拖后腿,不单赚不了钱还会倒贴,失败在所难免。在村委会吃饭。
7月25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洛玛坝、作夫查看养鸭过渡房建设情况。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计划养殖10000只的简易过渡房主体已建设完,再需5-6天左右的围边铺地就可以进鸭苗过渡养殖了。发展稻田养鸭,确实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大量发展后鸭子及鸭蛋的销路问题。还有“稻鱼鸭”发展模式其实是很矛盾的发展模式。稻鱼鸭不能同时养,稻鱼可共生,稻鸭基本可共生,但鸭鱼确不能共生,鸭天生就爱吃小鱼、泥鳅、黄鳝、螺蛳等,可说是鱼的天敌。目前,发展种养殖业,老百姓种养技术基本过得去,不怕养不出来,最怕养出来后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
8月4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村委会干部一起查看洛玛坝养鸭过渡房里的鸭苗。进苗10000只,暂时还行,勉强养得下,养上1个月左右,肯定很拥挤,也容易出问题。听说,进苗时供鸭苗商没有认真交待清楚如何防疫等问题,特别是刚进苗几天需要冷开水饲喂,要做好防疫措施,否则会引起应急反应,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而死亡。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就有大量的鸭苗死亡,只少每天死亡200只左右,很不正常,产生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说是供鸭苗商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8月29日:经甲寅村河谷土地流转的香蕉基地、本那养鸭场,到甲寅村委会。经过一路实地观看后,见到香蕉长势喜人,说明土地流转很成功,也看到好多良田还荒芜。土地荒芜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又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只种自家的一小点田也确实划不着,入不敷出。虽然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部分领导并不赞成把梯田变成香蕉地,但是比起大片大片的梯田荒芜来说,应该算是很成功的了。下午到扶贫户家中,查看猪圈建设情况,大部分扶贫户都已经建设好猪圈,等待政府发猪苗。实际上政府是不会发猪苗的,只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以免被说闲话,给猪苗不得还会说政府给的猪不够值或是有问题等等。因此正式告知扶贫户,要养猪,自己到街上买,见猪见鸡就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见猪不见鸡鸭不发钱。通过了解,部分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好多没建档立卡的农户也想要。要政策可以向领导汇报,要技术可以随时给,要观念也可以探讨,但是来不来就要钱,无法给以满足,很是无奈。更有甚者发给20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觉得不够多,发10000元以上才觉得基本满足。
9月1日:深入扶贫户家中,进一步核实地震局挂联的21户扶贫户需要发展产业情况。经过实地了解,符合产业发展的有16户,绝大部分已经购买了小猪、小鸡等。其中有5户,没有产业发展条件,只能加入专业合作社或是其它。由于甲寅村委会处在集镇中心,大多数农户远离梯田,因此绝大多数扶贫户,不适宜发展养鸭产业,而只能要求其发展养鸡,并要求发展不少于30只鸡,关键是养母鸡两只以上。只少养猪不赚钱养鸡赚钱,保证其一。
9月9日:从镇政府杨副镇长处领取了扶贫户产业发展资金36000元。晚饭后深入到扶贫户家中,一户一户兑现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资金,交流了产业发展经验。群众领到钱后,大家都很高兴,感觉生产生活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在发放产业扶贫资金过程中,也看到还有很多需要扶持的贫困户,他们见到给建档立卡户给予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很多贫困村民也提出,能不能给他们也发一点,但是名额有限,资金有限,除自己单位挂联的扶贫户外,无法满足其它贫困村民的要求。
9月20日:为刻录农村实用技术光盘,发给扶贫户在家中以碟代训学习和自己购买了刻录机和空光盘,并安装在甲寅村委会电脑上。局里没有项目,资金也有限,拿不出多余资金帮助扶贫户开展脱贫工作,不管贫困群众高不高兴,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刻录些农村实用技术,以增强扶贫农户的脱贫致富技能。精准扶贫工作中,上策是给致富理念和点子,增强内生原动力;中策是给技能,增高致富本领;下策是直接给钱,提供临时基础保障。经过半年多的驻村了解,不管领导干部职工也好,还是贫困群众也好,大家的想法基本一样,希望得到的却是能提供临时基础保障—给钱,对长久性的致富理念、点子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一顾,不会讨要项目资金就谁也瞧不起,也可说几乎没有人理会,驻村白驻工作白辛苦,也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的表现。也许是制度造成的,上级组织或领导关心又会讨会要,就能把工作干得顺顺利利,活得潇潇洒洒,否则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工作也是不敢担当的无能之辈,顶多给你死不了也活不成。要求一两年就把贫困户的贫困帽摘掉,欲速则不达,也可说是异想天开,太天真,临时基础保障性的脱贫方式,脱了贫还会返贫。要想长久脱贫,一要靠政府主导,给理念、点子、技能和政策项目资金,多管齐下;二要靠群众自身,提高生产生活积极性,发挥自身内在动力。
9月28日:与县农科局培训人员一起,在甲寅村委会开展扶贫户农村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有60余名扶贫户参加。 培训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本人讲的内容主要是理念性的,简明扼要地讲一些农村实用技术,主要的农村实用技术内容刻录成光碟,发放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到各自家中,与其他村民一起以碟代训自学。中午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甲寅委会的梯田,查看适合发展泥鳅养殖的地块。梯田很多,适宜发展泥鳅养殖的也不少,高投入高产出,三分养殖七分管理,但关键是管理问题。离村寨那么远,泥鳅放养后怎么管理是个大问题,有人为的偷盗问题,也有泥鳅的天敌,如鸟、青蛙、蛇等。还有老百姓害怕,泥鳅养出来后,担心回收问题,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实在话。跟村委会干部及群众探讨,甲寅村冬闲田地那么多,收完玉米后,为什么不种冬洋芋或是红薯等冬季作物,都千篇一律回复说,种出来后,怕卖不出去。但有什么总比什么都没有好,怕就怕什么也没有。卖不出去可以自己留着吃,吃不完可以喂猪,出口创收总比进口消费好吧,总比什么都要进口,辛辛苦苦打工赚点钱回家,留不住几天就没了,忙活了大半年等于白辛苦。
9月29日:早上,与镇政府职工一起到甲寅村11组其它精准扶贫户家中,查看扶贫户自己家中没有饲养条件要寄养在亲戚家中饲养的情况。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自身积极主动性不够、无技能而动力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土地缺乏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也是贫困原因之一。自家没有条件饲养也就只能寄养在亲戚家中饲养了,否则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就难以领取。同时看到,有一定小规模的稻谷玉米烤酒,酒渣喂猪鸡,猪粪施肥种农作物稻谷玉米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确实是可当作精准扶贫发展模式之一。再后,到甲寅村二丙丁,与乡村干部一起查看二丙丁群众自发组织抢修进村公路情况。有个别人为自己私利阻碍群众修通公路,打击群众修通进村公路的积极性,以讲道理的名义无理取闹,满足过份提出的要求才肯允许修通,要不然谁讲道理就赖谁,恶语相加实在是无赖,也许是有点能耐和实力,对当地群众欺压惯了。在乡村组干部多方做工作无果的情况只好强行拉开,最终还是顺利修通,方便了群众出行,路通了思想观念也随之通,万事通,皆大欢喜。有时候,在农村谁霸道谁有理,欺善怕恶一点也不假。
扶贫工作日记 篇13
今天是田坝乡联合村正式选举村干部的日子。白天,村民们忙着在田间抓春耕生产,我们为方便群众投票,设立了6个投票站,决定在早晨村民还没有出工前每两人一组带着票箱进入投票点组织村民投票。经过投票、计票。最后,王廷天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王廷德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当选后,他们表示,将带领全村人早日脱贫致富,尤其是把建档立卡的115户贫困户345人的生活摆在首位,为他们谋产业、做规划,制定到户到人的脱贫帮扶计划。
市、县安监局对驻村扶贫工作高度重视,选派3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长期驻守联合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的计划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按图施工”,逐月销账,让各项脱贫措施顺利推进,落到实处。
通过前段时间的走访,我们获悉联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后续发展缺乏支撑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联合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经研究分析,市、县安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决定把促进产业发展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工作队与乡、村工作人员实地踏勘,计划在村委会公路以下几个组试种佛手瓜,截止目前,已落实土地面积102亩,正在同江城一家公司联系,由他们提供树苖和技术人员,在6月上旬发动群众开挖坑基种埴。产品由公司统一按保护价回收。
扶贫工作日记 篇14
9月4日,蓝田县财政局的扶贫干部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入户走访所包扶的贫困户,真抓实帮,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干部们今天冒着细雨,带着爱心和牵挂来到小寨镇看望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牛奶、面包等慰问品。他们入户了解了贫困户王养利儿子大学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情况、焦江锋家生产生活及孩子上学情况。在项振强家中,他们详细询问了新栽的1000颗白皮松的长势情况。随后又来到项顺明家里,仔细查看了房屋是否漏雨,询问了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看到门口挂的新玉米穗,老人亲切地谈起今年玉米的收成情况及对我们帮扶工作的肯定。
鉴于9月的连日阴雨天气使危房户的生产生活存在极大隐患,扶贫干部重点走访查看了危房户在安置点的生活情况,同时积极督促加快危房改造进度,确保在冬季来临前使贫困户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今后我们将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结合实际全力以赴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继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早日脱贫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扶贫工作日记 篇15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又再次去走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一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里拔花生、有的在割晚稻、有的田里放牛,有的在土里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一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她老公罗林长和小孙子在摘花生,他看到我起身招呼我。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老伴在帮别人割稻子,就自己和孙子孙女在家,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听到贫困户的心里话我心里很高兴,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扶贫工作日记 篇16
第一次走访下来,我对扶贫便不抱多大期待,与印象中的贫困户不同,我的帮扶对象所居不是四层大楼房就是别致农家小院,准确来说,他们是脱贫户。我不曾想我于他们、他们于我会有如此重要意义。
孝心修得宽容豁达。脱贫户金伍叔家曾因学致贫,为了抚养三个未成年女儿,金伍叔两口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剩年迈爷爷奶奶留守。爷爷肠胃不好,也常因骨质疏松致腿脚疼痛卧病在床。我每月都会定期探望,进屋寒暄拉点家常,也帮忙整理厨房、刷洗锅碗。爷爷从不埋怨儿女的缺席,熟络以后每每问及金伍叔最近是否回来看他,他都说“他忙不得空来,但是他一有空都会来陪我”。爷爷一旦能下床了就会在旁边的耕地里侍弄瓜果,有时候会盯着新长出来的茄子、辣椒一看就是小半天。他也常常拿出工具做木工,家里面的梯子、长凳、拐杖都是他自制的。他说这样时间过得快,也能自给自足少给儿女添麻烦。在爷爷身上,丝毫看不到农村留守老人的孤苦,反而多了几分乐观自在。生活不完美,家人不完美,多包容不苛求,日子才能过得顺心如意。
诚心修得知足感恩。晓兰阿姨家拆迁以后搬进了四层大楼房,可她依然愁容不展,为了帮大女儿带孩子,她没法出去务工了,而小女儿又还未毕业,家里负担全落在她的丈夫一个人身上。晓兰阿姨家住在建材市场附近,入户公路修得宽阔平坦,一楼适合作为仓储,是否可以给她招个租呢?我把她家房子拍了照自制传单到建材市场去发放,遇到有意向的就带到她家实地看,经过连续两个周末的努力,晓兰阿姨家招租成功。隔三差五,我总会接到晓兰阿姨的电话说给我带了家里面自己种的菜放在门卫室了,春天煮社饭、端午包粽子、腊月杀年猪,晓兰阿姨都会叫上我。帮扶是我的职责,晓兰阿姨却把我当成晚辈一样关怀,将我的帮助记在心上,给予的反馈远比我的付出要多。
热心修得勇往直前。这几天光祥叔在微信上反复询问我50岁以上是否可以参加创业培训,得到肯定回复以后,他便着手办失业证明为报名做准备。参加创业培训不仅不花钱,还能拿到政府补贴给建卡户的生活费、误工费,光祥叔对这项政策的赞誉极高。光祥叔和儿子原本都是在外省做装修工,业务的熟练加上脱贫后生活压力的减小,父子俩准备闯一把,注册营业执照,做工转包工。打定主意,父子俩做出分工,儿子继续在外面务工养家,父亲回到家中办理创业相关事宜,我负责帮他们咨询政策和办事程序、对接扶贫小额信贷和小微企业创业免息贷款。他们的敢拼敢闯在我受挫时也照亮了我,无论身处何境都要仰望星空,无需害怕山重水复,总会等到柳暗花明。
衷心修得潜心钻研。佳佳原本在灯具市场做库管,三年下来对产品的熟悉使他想要调岗做销售,申请失败以后严佳佳离职了。这可愁坏了他的父亲仲华叔,仲华叔是残疾,靠低保生活,佳佳虽然年龄不过24却有了两岁的儿子,佳佳的离职使得一家生计陷入危机。幸运的是,我一位亲戚经营灯饰照明用具,近期正缺人。我把佳佳介绍给亲戚,亲戚高兴坏了,一来佳佳熟悉产品上手快, 二来佳佳是建卡户,解决他的就业能得到政府的补贴。虽然工作解决了,可我不敢大意,生怕佳佳做得不开心或者不尽心,经常向亲戚旁敲侧击打听情况。得到的回复使我心宽,亲戚说佳佳总是最早到岗最晚下班的,熟悉产品不说,一心钻研安装维修,技术型销售深得客户信任,半年来逐渐成长为店里业绩靠前的员工。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刻苦学习钻研、增长技能站稳脚跟。
扶贫过程中,我力所能及尽心尽责,所结家庭亲切爱护,视我如晚辈。我为他们提供政策信息,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做事的道理。扶贫既是平等的交往过程,也是一场真心换真情的修行历程。
扶贫工作日记 篇17
在帮扶的日子里,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帮助村委会建立帮扶台帐,确保精准脱贫。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众发展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协助村委会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指导村干部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帮助村、支“两委”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帮助村委会协调衔接落实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必须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的同盟时,不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指导村、支“两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助村、支“两委”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村支“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找到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掌握了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一、扶贫让我增强了感恩之心。
在帮扶工作期间,我接触的对象就是农民。我时时刻刻牢记我也曾是农民的后代,农民群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在开展工作中,时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心系群众,增加沟通和了解,或许很多不理解就能变成相互理解,很多疑难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以解决。要真正扎根到群众中去,切实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帮扶工作的职责就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让他们真正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一定要做到有“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在农村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生产,积极开展贫困生、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作为一名帮扶队员更要怀有爱民之心,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在工作中,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农民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以诚相待,以心交心。
二、扶贫让我增强了工作信心。
村干部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我充分抓住这次帮扶机会,虚心向包村工作队长、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请教,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扑下身子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严格按照帮扶要求,坚持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按帮扶纪律要求,从而做到了心入、身入、深入群众。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晰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商脱贫致富的大计。根据村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寻找技术优势。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村内确立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养殖业及种植业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扶贫增加了我人生的阅历。
帮扶工作虽则条件艰苦,寂寞、孤独和生活的单调枯燥,但正是这种工作环境,将在我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份宝贵的资源。而且能响应国家、省、市、县、镇扶贫政策,让我增添了工作本领,学到了没有学到的东西,让我在帮扶工作期间,坚守信仰、守住清贫,激励我在日后工作中爱岗敬业,增添服务人民的资本。
【扶贫工作日记】相关文章:
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11-12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精选10-31
扶贫工作帮扶日记09-06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10-26
扶贫工作日记精选09-01
扶贫工作日记08-26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10-08
扶贫工作开展民情日记11-13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11-05
下乡扶贫工作日记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