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时间:2025-01-16 14:24:56 炜玲 三字经 我要投稿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

  《三字经》教案 1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经》教案 2

  经典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具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我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今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字经》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

  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 4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三字经》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演讲评分

  3、名言推荐。

  二、导入。

  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 8

  【教学资料】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亲师友,香九龄,孝于亲,融四岁,弟于长。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积极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字经》教案 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我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三字经》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三字经》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背诵古典诗文的兴趣。

  2、通过了解《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的故事,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体会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会背“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背诵“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

  2、感知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由故事导入“三字经”。

  1、出示图片(古代私塾)

  2、提问: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看一看它的摆设,有桌椅, 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再想想?(我们学习的地方叫学校,古代人们学 习的地方就称为“私塾”)

  3、那你们知道古时候的孩子都学什么书吗?(三字经 百家姓 千 字文 弟子规)

  4、出示图片:(三字经)

  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字经》(板书)

  二、复习:齐背“人之初 性不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三、新授:

  1、师导:你们知道为什么起名叫《三字经》吗?《三字经》,三 字一句而得名,三个字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背起来也不难,可这里 面可藏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

  2、播放视频:《孟母三迁》。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

  3、边看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孟母搬了几次家?最后搬到了 哪儿?为什么?这个故事精炼起来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字经》里的六个字。

  4、出示板书:“昔孟母 择邻处”(拼音文字一起出现)

  5、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6、谁来试着读一读?(三人)纠正字音,读正确,读充分。(互相读、 齐读)

  7、播放视频《孟母断机》

  8、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故事:《孟母断机》。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 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 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 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 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 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 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9、妈妈为什么生气?(孟子逃学)机杼断了结果怎样?(不能织 布了)妈妈想告诉孟子什么?(孟子逃学学习不努力就如同这织布机 没有用,成不了才)

  10、三字经里也用六个字记录了这个故事。

  11、出示板书:“ 子不学 断机杼”。读正确、读充分。

  12、连起这四句一起背一背。(全体、个别、拍手)

  13、讲五子登科的故事。

  14、播放视频:动画音乐《三字经》,大家一起唱。

  四:拓展总结:

  师: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生自由畅谈。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每时每刻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让我们 珍惜他们的付出,努力学习,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教室里都会传出诵读《三字经》的朗朗 读书声。《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三字一句, 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记得小时候,似乎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一直只停留在它是 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网上得知联合国教 科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 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 一个熏陶,为了传承经典诵读,为了给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 我认认真真读了这本书;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研究学习 我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学生,甚至 成年人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述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 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 的书。这本读物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 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而又言简赅。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已开始教孩子们理解朗读《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们 的品德、礼貌、文化修养。更好的实现养成教育。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 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k;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有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 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 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 对孩子们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 所作所为就是当代中小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 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 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 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果你的家中还有有待教育的子女, 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养,《三字经》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三字经》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3、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好处。)

  (4)小结: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忙。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这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案 1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一本概述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它以简明的三字一句式表达深刻的道理,透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本教案旨在通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掌握《三字经》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感受《三字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三字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背景:讲解《三字经》的作者王守仁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关注。

  3.解读篇章:逐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每一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道德观念。例如,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让学生理解人性本善的观念,探讨善恶的辨析。

  第七课:“七善八恶”、“十恶不赦”,让学生认识到何为善行何为恶行,并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评价。

  第十五课:“父母呼,应勿缓”,让学生了解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要求。

  类似方式解读其他篇章。

  4.深化理解:围绕每一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例子说明自己对其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5.反思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并和现实生活联系,探讨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日常中去。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对《三字经》解读的思考和体会。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分析: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整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3.书面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质量、思考深度和观点独特性进行评估。

  结语:

  通过解读《三字经》,学生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三字经》的内涵,发扬其中的优秀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字经》教案 15

  一、教学资料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资料,此刻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仅要背,还要说说怎样记的。)

  [推荐]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推荐]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必须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这天所学的《三字经》。

  [推荐]

  新课标十分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期望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忙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资料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此刻,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推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潜力的构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这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推荐]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段,初步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教学准备:

  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

  教学模式:

  故事导入、情境激趣——诵读、品读解意、实践活动——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老师这节课要给同学们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孔融。究竟这两个小朋友为什么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呢。

  请听师范读(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设计意图:从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导出原文,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各种形式朗读?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名吗。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2分钟)? 师:这两个人物都是男孩子,现在请我们的男同学自豪的读一读(男生读)? 师:请我们的女同学为男孩子宣扬这两个人物,读(女生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传诵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多种方式练读,达到读熟原文的目的。)

  三、品读、理解故事

  师:这段《三字经》总共讲了几个故事。

  生:两个

  师:你能告诉我们是哪两个故事吗。

  请你把第一个故事读一读(出示故事,指名读)

  师: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请你们看一看黄香他是怎么做的。

  (展示课件包括此句三字经)想象一下

  故事的情景,说说你的体会。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说……)

  师:多么懂事的小孩呀。他的这些行为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黄香如此,那么孔融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看: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读。

  谁读过这个故事,你来说说。生说:……请你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你觉得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应该吗。为什么。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从中受到友爱兄弟,关心他人的教育。)

  让我们把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铭记于心吧。读课件:香九龄……

  四、表演故事

  (一)师: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想把这些故事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告诉别人,教导别人吗。生:想。

  师:那赶快行动吧。现在各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情况:

  第一小组

  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第三小组画画展示黄香温席的故事。

  师:真是各有各的精彩,那就请你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这些故事吧。《三字经》里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你们可以多去读一读。(设计意图: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避免单一枯燥的诵读,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同学们,你们为孔融、黄香的故事感动吗。你们喜欢他们吗。

  1、 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说:……生说:……懂得尊敬兄长、关心兄长、心地善良、很细心的孩子……这样的好孩子,我们真的应该夸一夸,读……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加深感悟。)

  2、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做人就要首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出示“首孝悌”)其次是学习一些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出示“次见闻”)并且要学会数学,懂得文理(出示“知某数 识某文”)。

  齐诵: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设计意图:在前两段学习、总结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这一段的学习中来。)

  3、师:黄香,孔融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你有什么打算。你身边的同学谁也是这样做的。生说……师:我们的同学都可以是黄香、孔融型的新人,只要你的心中装着爱。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同学们,无私的奉献、尊敬长辈并不代表一味的谦让,任人欺负。当一些有危险的事发生时,当我们无能为力时,千万要记住要想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牺牲型的奉献。(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三字经

  孝 敬 父 母

  友 爱 兄 弟

  增 长 见 识。

  《三字经》教案 17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学习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六、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七、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三字经》教案 18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字经》教案】相关文章:

国学三字经教案02-16

《三字经》教案(精选14篇)03-16

三字经12-16

《三字经》作者及新旧《三字经》版本04-07

三字经大全07-12

三字经全集04-01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教案02-16

三字经的解释启示06-03

三字经意思解释06-04

在线咨询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案(精选18篇)

  《三字经》教案 1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经》教案 2

  经典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具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堕

  活动目标

  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

  2、识字:山、远、近

  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

  字卡:山、远、近

  “多闻之星”贴纸

  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

  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

  〔一〕诵读

  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读完后,请小朋友轻轻地将书合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4、游戏‘身体上的字’。“小朋友,你们会唱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儿歌吗?”和小朋友一起来唱儿歌并加上动作。完了以后,问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选三个,如头发、肩膀、膝盖。然后用刚才唱儿歌的节奏,加上排头发、肩膀、膝盖的动作来读《三字经》第一课。一个字拍一个部位。

  5、比赛读。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比如香蕉组和苹果组,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更棒。

  〔二〕识字

  6、“今天还有三个字宝宝也想来和我们做游戏。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三个字宝宝必须在我们今天学的三字经里找到和它长得一样的好朋友。小朋友,快来帮帮字宝宝吧。”出示写有三字经的黑板和三张字卡:近、远、山。请三位小朋友分别上来,在黑板的文章里找到和它一样的字。找对了,老师奖励一颗“多闻之星”。如:找到‘近’以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看‘近’应该怎么念,从第一句读起:“人之初···性相近”,这个字念‘近’。这样在读文中让小朋友识字,一举两得。其它两个字也是这样。

  7、说文解字。“小朋友,你们知道‘窦燕山’的‘山’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汉字老爷爷怎么说的吧。”播放vcd,看说文解字。

  8、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三〕知行合一

  9、“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过〕“生病的时候是谁在照顾你呢?”〔爸爸妈妈〕“如果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自己说〕“好,我们来看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出差了,多多是怎样做的。”播放vcd知行合一。看完后,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总结。

  10、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带小朋友来表演创编《妈妈生病了》。

  三、活动结束

  播放vcd,学生跟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多闻之星”。

  延伸活动

  1、好习惯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给爸爸妈妈倒杯水。

  2、亲子共读

  今天我学了《三字经》,回家要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字经》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三字经》节选

  2、围绕“善”,让学生在读中知善、懂善,课后能积极行善。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从读中“悟善”、听中“知善”、课后“行善”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三字经》简介导入,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板书“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听促读(通读)

  ①师出示教学内容:“人之初……老何为”

  学生看拼音,自由习文。(师巡视指导读音,教{jiaojiao}处{chuchu}

  ②师播放多媒体中的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注意读音)

  2、以读促学(熟读)

  ①围绕这66个字,展开朗读(注意方式指导,读出韵味)

  如:

  a、摇头晃脑读

  b、拍手读

  c、同桌击掌读

  ②教师示读或是师生赛读

  3、以促听思

  ①引导学生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做个好孩子的条件

  4、以背促悟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学习、背诵《三字经》节选

  ②学生表演背

  5、以写促行

  ①围绕“善”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明白做个“善良”人的基本条件

  ②围绕“善”,布置作业

  a、回家后将今天所学内容向父母汇报

  b、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好事),结合课外实践本。

  三、总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经》教案 4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三字经》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演讲评分

  3、名言推荐。

  二、导入。

  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 8

  【教学资料】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亲师友,香九龄,孝于亲,融四岁,弟于长。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积极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三字经》教案 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我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四、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第2页/共2页<上一页

  《三字经》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三字经》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背诵古典诗文的兴趣。

  2、通过了解《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的故事,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体会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会背“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背诵“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

  2、感知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由故事导入“三字经”。

  1、出示图片(古代私塾)

  2、提问: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看一看它的摆设,有桌椅, 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再想想?(我们学习的地方叫学校,古代人们学 习的地方就称为“私塾”)

  3、那你们知道古时候的孩子都学什么书吗?(三字经 百家姓 千 字文 弟子规)

  4、出示图片:(三字经)

  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字经》(板书)

  二、复习:齐背“人之初 性不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三、新授:

  1、师导:你们知道为什么起名叫《三字经》吗?《三字经》,三 字一句而得名,三个字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背起来也不难,可这里 面可藏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

  2、播放视频:《孟母三迁》。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

  3、边看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孟母搬了几次家?最后搬到了 哪儿?为什么?这个故事精炼起来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字经》里的六个字。

  4、出示板书:“昔孟母 择邻处”(拼音文字一起出现)

  5、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6、谁来试着读一读?(三人)纠正字音,读正确,读充分。(互相读、 齐读)

  7、播放视频《孟母断机》

  8、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故事:《孟母断机》。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 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 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 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 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 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 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9、妈妈为什么生气?(孟子逃学)机杼断了结果怎样?(不能织 布了)妈妈想告诉孟子什么?(孟子逃学学习不努力就如同这织布机 没有用,成不了才)

  10、三字经里也用六个字记录了这个故事。

  11、出示板书:“ 子不学 断机杼”。读正确、读充分。

  12、连起这四句一起背一背。(全体、个别、拍手)

  13、讲五子登科的故事。

  14、播放视频:动画音乐《三字经》,大家一起唱。

  四:拓展总结:

  师: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生自由畅谈。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每时每刻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让我们 珍惜他们的付出,努力学习,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教室里都会传出诵读《三字经》的朗朗 读书声。《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三字一句, 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记得小时候,似乎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一直只停留在它是 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网上得知联合国教 科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 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 一个熏陶,为了传承经典诵读,为了给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 我认认真真读了这本书;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研究学习 我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学生,甚至 成年人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述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 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 的书。这本读物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 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而又言简赅。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已开始教孩子们理解朗读《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们 的品德、礼貌、文化修养。更好的实现养成教育。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 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k;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有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 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 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 对孩子们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 所作所为就是当代中小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 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 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 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果你的家中还有有待教育的子女, 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养,《三字经》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三字经》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3、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好处。)

  (4)小结: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忙。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这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三字经》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案 1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一本概述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著作。它以简明的三字一句式表达深刻的道理,透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本教案旨在通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出版背景及意义;

  2.掌握《三字经》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感受《三字经》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三字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背景:讲解《三字经》的作者王守仁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关注。

  3.解读篇章:逐篇解读《三字经》,引导学生了解每一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道德观念。例如,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让学生理解人性本善的观念,探讨善恶的辨析。

  第七课:“七善八恶”、“十恶不赦”,让学生认识到何为善行何为恶行,并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评价。

  第十五课:“父母呼,应勿缓”,让学生了解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要求。

  类似方式解读其他篇章。

  4.深化理解:围绕每一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例子说明自己对其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5.反思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并和现实生活联系,探讨如何将这些道理应用到日常中去。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思路,撰写一篇关于他们对《三字经》解读的思考和体会。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分析:引入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整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学生展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3.书面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质量、思考深度和观点独特性进行评估。

  结语:

  通过解读《三字经》,学生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三字经》的内涵,发扬其中的优秀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字经》教案 15

  一、教学资料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这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资料,此刻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仅要背,还要说说怎样记的。)

  [推荐]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推荐]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大器晚成的`苏洵》和《韩愈苦读》(见《三字经》第108—109页)

  (2)你还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必须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这天所学的《三字经》。

  [推荐]

  新课标十分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期望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忙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资料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此刻,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推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潜力的构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这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推荐]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三字经》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段,初步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教学准备:

  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

  教学模式:

  故事导入、情境激趣——诵读、品读解意、实践活动——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老师这节课要给同学们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孔融。究竟这两个小朋友为什么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呢。

  请听师范读(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设计意图:从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导出原文,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各种形式朗读?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名吗。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2分钟)? 师:这两个人物都是男孩子,现在请我们的男同学自豪的读一读(男生读)? 师:请我们的女同学为男孩子宣扬这两个人物,读(女生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传诵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多种方式练读,达到读熟原文的目的。)

  三、品读、理解故事

  师:这段《三字经》总共讲了几个故事。

  生:两个

  师:你能告诉我们是哪两个故事吗。

  请你把第一个故事读一读(出示故事,指名读)

  师: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请你们看一看黄香他是怎么做的。

  (展示课件包括此句三字经)想象一下

  故事的情景,说说你的体会。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说……)

  师:多么懂事的小孩呀。他的这些行为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黄香如此,那么孔融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看: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读。

  谁读过这个故事,你来说说。生说:……请你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你觉得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应该吗。为什么。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从中受到友爱兄弟,关心他人的教育。)

  让我们把这两个小朋友的故事铭记于心吧。读课件:香九龄……

  四、表演故事

  (一)师: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想把这些故事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告诉别人,教导别人吗。生:想。

  师:那赶快行动吧。现在各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情况:

  第一小组

  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第三小组画画展示黄香温席的故事。

  师:真是各有各的精彩,那就请你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这些故事吧。《三字经》里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你们可以多去读一读。(设计意图: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避免单一枯燥的诵读,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师:同学们,你们为孔融、黄香的故事感动吗。你们喜欢他们吗。

  1、 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说:……生说:……懂得尊敬兄长、关心兄长、心地善良、很细心的孩子……这样的好孩子,我们真的应该夸一夸,读……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加深感悟。)

  2、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做人就要首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出示“首孝悌”)其次是学习一些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出示“次见闻”)并且要学会数学,懂得文理(出示“知某数 识某文”)。

  齐诵: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设计意图:在前两段学习、总结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这一段的学习中来。)

  3、师:黄香,孔融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你有什么打算。你身边的同学谁也是这样做的。生说……师:我们的同学都可以是黄香、孔融型的新人,只要你的心中装着爱。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同学们,无私的奉献、尊敬长辈并不代表一味的谦让,任人欺负。当一些有危险的事发生时,当我们无能为力时,千万要记住要想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牺牲型的奉献。(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三字经

  孝 敬 父 母

  友 爱 兄 弟

  增 长 见 识。

  《三字经》教案 17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学习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六、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七、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三字经》教案 18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这时候,谁在喊她?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