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

时间:2020-11-08 20:11:3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为社会做一份贡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一)

  石桂蓉同志是曾都区国税局南郊税务分局的一名普通党员,虽身有残疾,却在分局身兼三职,背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她今年人过中年,家有老小,却仍然多年坚持学习不放松,取得了工作及学习上的双丰收。

  在石桂蓉很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意外,导致年幼的她髋关节错位,加上诊断不及时、医疗条件差等原因,她不能再如正常人一样行走和奔跑。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人生,她选择了学习,并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成就人生的价值。

  “学习”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天一上班,她就象一只陀螺开始旋转起来,统计报表、信息编报、电脑故障排除、文书审查和传递,征管数据的核实……除了在分局办公室忙碌之外,还要经常往来于分局与区局之间,根本不能利用上班时间静心读书和思考。

  在单位要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单亲母亲,下班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她去监护,需要她在学习上辅导督促。当白天为单位、夜晚为孩子忙下地之后,才是真正属于石桂蓉的学习时间。掐指算起来,一天之中,留给她学习的时间就是每晚的八点钟之后的几个小时。

  就这样,石桂蓉克服了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克服了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衰退等种种困难,每天坚持读书学习至少一到两个小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别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的时候,她正在电脑前潜心听课;当别人约齐了朋友,在马路上聊天散步时,她还在书桌前翻阅专业书籍;当别人早上还在甜美的睡梦之中,她已经早早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回到家快速拿起注税的梦想成真习题集仔细斟酌和思考……

  2012年,石桂蓉的注册税务师考试还剩最后一门。6月,距离考试不到二十天。6月,正是分局时间任务“双过半”的攻坚时期。6月,一年一度的固定资产清理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还是这个6月,对业务水平和细致程度要求极高的税收调查工作任务也赶来凑热闹……

  每天,石桂蓉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她要完成自己三个岗位上的日常工作,要完成固定资产清理工作,仔细核对分局每一件办公物品,大到公用楼房及车辆,小到一张桌椅厨具;要完成税收调查工作,逐户审核数据,打包上传……整整三个星期,她没有一次按点下班,经常是晚上六点半之后才回家,而带回家的,常常是两腿的酸胀、双眼的干涩、浑身的疲惫,甚至蚊虫在手臂、脚背叮咬的红包。

  但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在回家把孩子安顿完毕之后,石桂蓉才能开始考前的最后冲刺。她坐在书桌前赶做注税模拟考题,常常是做不了几题就感觉困倦不已,眼皮沉重得直打架,好几回不知不觉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而后一个激灵又从小睡中醒来,匆匆去洗手间洗把脸后,重新投入当天既定的学习任务中。她不是不想睡觉,只是因为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自学计划,她是绝不能心安理得躺到床上闭眼睡觉的。她始终记得一位师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感觉自己过得很轻松很惬意的时候,多半表明你已在走下坡路了!”

  就这样累着并快乐着,石桂蓉熬过了这个6月,在自己年满40岁的这一年拿到了注册税务师证。200多名干部的曾都区国税局,拿到这个证的不过寥寥数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多年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10年,石桂蓉成功跻身市局的“十佳税收业务能手”行列。同年,在曾都区税企合办的“程力杯”企业所得税知识竞赛中,摘取桂冠;2011年,在全省国税系统能手竞赛中夺得第九名;2012年,通过注册税务师最后一门考试。

  面对取得的成绩,石桂蓉感到无比骄傲和快乐。她说,今后的人生之路,她会继续学习,累并快乐着!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二)

  每天早上5点半不到,他就得起床,确保6点钟以前赶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为老人们精心准备早餐。他,就是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厨师后盾。

  今年32岁的他,自200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以来,与锅碗瓢盆作伴7年。

  3月12日,笔者来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这个小伙子不错,在福利院厨房一干就是7年,从未诉过苦喊过累。现在,他正在厨房为老人们做饭呢。”区第一社会福利院李院长介绍道。

  剁得细碎的瘦肉、洗得干干净净的各类蔬菜、豆腐分别放在菜盆和菜篮里,一旁的蒸饭机冒着白烟,阵阵饭香扑鼻而来。

  “再过半小时,米饭就蒸熟了,今天的午饭是两荤两素:瘦肉炒芹菜、豆腐炒青菜、炖鸡蛋、素炒豆芽。”来到厨房,后盾一边熟练地切着菜,一边与笔者交谈。

  他说,老人们的肠胃、牙齿都不太好,喜欢吃软一些和清淡一点的食物,所以饭菜要尽量做得熟烂可口,还要少辣少盐。

  每天的早、中、晚饭时间,老人们来打饭,后盾都会细心留意,如果发现哪位老人没来,后盾一定会问问是什么原因。这几年来,福利院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都被他时时记在心上。有一次,得知76岁的肖婆婆,因为生病没有胃口,早餐不想吃稀饭、馒头,他赶紧专门为其做了鸡蛋面条。

  为了照顾病患中的老人,后盾还细心研究制作病号饭。“谁有胃病,谁有糖尿病,谁头疼脑热,都要清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老人的饭量和口味,这样老人才能吃得多一些,身体好起来也会快一些。

  数年如一日,每天忍受火和油烟的熏烤,对身体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让老人们每天都能吃到可口饭菜,这么多年大年三十,后盾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坚持上班。此外,没有节假日,每月仅有的几天轮休,也无法和妻儿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说起这些,后盾有些愧疚,他说孩子刚4岁,在幼儿园上中班,可是因为每天早出晚归,自己从未接送过孩子上下学,自己虽然是厨师,也没给父母做过一次像样的饭菜,但家人从未因此责怪,总是说院里的老人更需要他。

  “福利院的老人就是我的家人,家人吃好住好,幸福地安度晚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后盾朴实地说。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三)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山村农民家庭;她,是一个普通的公路女职工,但在平凡的生活中,对身患重病的养父母不离不弃,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养父母的一片晴空。

  她,就是随县公路段公路养护女工王何琳。

  命运坎坷,从小被人收养

  1983年8月16日,一个女婴来到了人间。婴儿的哭声,换来的不是父母的欢颜,而是唉声叹息。

  这源于父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家里已经有3个女孩,盼的'是生个男孩。后来,她被无儿无女的王明祥夫妇收养。王明祥、何明兰夫妇在公路上帮工,后转为正式职工。他们为人忠厚,工作积极努力,是公路沿线乡亲们眼里的“大好人”。

  王明祥夫妇将这个婴儿视为亲生,并用两人的姓氏给女儿起名“王何琳”。王何琳在这对“大好人”的关怀呵护下长大成人,养父母善良的品德与无私的爱心培养了她的忠孝品质。

  倾注孝心,感恩大于一切

  1999年,养父到了退休年龄,按照国家规定,子女可以顶替工作岗位,16岁的王何琳接过养父手中的石镐、铁锹开始了修路养路生涯。第一次领到800余元的工资时,王何琳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为自己买漂亮的衣服、高档的化妆品,而是给父母买了一大堆衣服和营养品。母亲问:“林儿,你怎么不给自己买衣服?”“爸爸妈妈为我操劳了一辈子,我要好好报答你们。”爱美是女孩的天性,王何琳却深知“感恩大于一切”。以后每月发的工资,她除留少量的零花钱外,其余的都交给了父母。

  大概是因为出世后没有母乳哺养的缘故,王何琳个头不高,体质瘦弱,还没有铁锹把高的她挥动着石镐、铁锹修路、养路,与她的身材极不相称,但她没有怕辛苦,每天起早歇晚,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之余,她更是理家的一把好手,下班一到家,接着就做家务,不让父母插手,母亲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不离不弃,久病床前有孝女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春,王明祥病倒了,经医院检查,他患有心脏病,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病情虽有所好转,但每年复发,一年要住两次院,几年下来,医疗费花去两万多元。2010年,王明祥心脏病加重住院,患有糖尿病的何明兰又突发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王何琳不得不同时照顾养母。

  时值六月,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擦几次身,换几次衣服。当时,王何琳的体重只有80多斤,要翻动150多斤重的养母十分费劲。养母昏迷不醒15天,她就连续照料15天,直到何明兰病情稍稳定出院,她白天弄好一切,安排邻居帮忙看护,自己从随县殷店镇搭早班车去随州中心医院,帮养父擦洗身体等,晚上再搭末班车回家,这一干就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明祥从亲戚口中得知何明兰的病情后,不忍看到女儿如此奔命,待病情稍有好转执意回家静养……

  王何琳的养母因为瘫痪一躺就是3年。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大便干燥难以排出,王何琳就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硬是把干结成硬块的大便一点一点地掏出来,八十多斤的身体要拖起一百多斤重的养母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抱到床上,这一抱就是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天天如此。

  情深义重,孝感乡里四邻

  也许是上天有意考验这位孝顺的女儿,2010年11月,王明祥病情复发加重,经常突发高烧、休克,为方便照顾两位老人,王何琳把两位老人一起送进了随州中心医院,养父住永康楼四楼,养母住世康楼十一楼,瘦小的她每天在两楼之间穿梭,照顾两个重病人。

  一个月后,两位老人病情才稍好转了些,又一次出院。可还未等她回过神来,养父病情再次发生变化,胃癌晚期,这对王何琳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啊。医生叫她回家准备后事,她嚎啕大哭,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泣不成声:“求求您了,救救我的父亲吧!我是他养女,是他把我养大,抚育我成人,给了我一个家啊……”撕心裂肺的声音让在场的医生病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为了让这对父女多一天相守,医生让老人留下来用营养针药进行保守治疗。

  几年来,为了给父母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并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5万元,直到养父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有人劝说:“作为一个养女,你已经对得起养父母了,二老的病,都是绝症,你何必贷款背一身债?将来你用什么还?”但她不是这样想的,她说“亲生父母嫌我是女孩,遗弃我,养父母收养了我,恩大于天!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要尽到子女责任”。

  为了报恩尽孝,王何琳还失去了自已的爱情。曾有几个男孩同她接触后,得知她家中有两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一套空荡荡的房子还被抵押,还有近八万元的债务,都临阵退缩了。养父生病后,她的亲生父母来探望过几次,但王何琳一直无法解开心结,对他们很是冷淡。这次为了养母,王何琳第一次来到了亲生父母的家里,她含着眼泪,请求亲生母亲帮忙照顾养母。亲娘被她的孝心感动,抛开繁重的农活来到王家,照顾何明兰。 周围的邻居也被这个孩子的孝心所感动。白天王何琳上班的时候,大家伙都自愿过来担当义务“保姆”,在王明祥病逝期间,村邻们自发的送来米面菜帮助她渡过难关,安排后事。

  持续孝道,报恩路愈行愈远

  养父走了,王何琳最忧心的就是养母。为了使王何琳能安心工作,照顾好养母,中心领导特意在管理站调节了一间房子,同事们帮忙把妈妈搬到管理站来住,工作间隙,王何琳就过去看看妈妈。这样,她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养母。

  三月的春养检查是王何琳最忙碌的时候,在服侍好养母入睡后,王何琳马上到隔壁的办公室绘制图表,希望能在检查之前顺利的完成任务。春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连续的降温让人吃不消,不知不觉,已是深夜2点了,王何琳给养母翻身,发觉养母身体滚烫滚烫,她给养母喂了一点退烧药,用湿毛巾把养母的身体擦拭了一遍。为了随时掌握养母的病情,她把养护图表拿到床边,趴在地上绘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母亲还熟睡着,摸摸养母的额头,烧退了。窗外,一束晨光正照射进来,要开始准备养母的早饭了……

  如果说苦难是真情的试金石,那么坚强就是可以击退厄运的法宝;如果孝道是人生的瑰宝,那么仁爱就能让生活的道路洒满阳光。

  王何琳的感人事迹先后在《经济日报》、《湖北日报》、《随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刊登,并被省公路局作为“最美养路工”代表推荐到交通运输部。

  2012年3月5日,王何琳获得“2012感动随州人物及随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

  2012年5月30日,王何琳一家获得随州市“十佳文明家庭”殊荣。根据她精心照顾病重养父母感人事迹改编的情景音乐剧也在当天的颁奖现场演出,反哺报恩的场景赢得了现场几千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3年9月26日晚,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妇联和随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随州十大女杰”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养路女工“公路孝女”王何琳荣获“随州十大女杰”之“道德女杰”。

  2014年4月,“公路孝女”王何琳入选2014年度全省“好人好梦”百姓宣讲团,并跟随宣讲团在全省巡回宣讲。

  2014年6月5日上午,全省首届寻找荆楚“最美家庭”颁奖大会在宜昌举行,随州市公路孝女——王何琳荣家庭获首届荆楚“最美家庭”提名奖。

  2014年7月2日晚,根据王何琳的事迹改编,由我局与曾都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纪实随州花鼓戏《公路孝女》,作为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惠民展演剧目之一,在武汉珞珈山剧院浓情上演。这也是时隔25年,随州花鼓戏再度亮相省会大舞台。

  2014年7月17,全国“第三届帮好人万里行”来到随州,看望慰问了“公路孝女”王何琳,并赠与慰问金5千元。据了解“帮好人万里行“活动的目的在于发现身边的好人,帮好人,不让好人孤独,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活动已举行两届,本届“帮好人万里行”活动代表团将驱车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河南等14个省份,全程约1.5万公里,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好人送去慰问与温暖。

  2014年7月23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牵头组织的“湖北好人”七月榜单正式发布。我市“公路孝女”王何琳以“孝老爱亲”荣获“湖北好人”称号。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创业好青年先进事迹材料10-22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12-15

孝老爱亲好青年事迹材料12-21

孝老爱亲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12-20

好媳妇好婆婆事迹材料02-26

青年创业事迹材料05-07

好婆婆事迹材料03-01

农村好婆婆好媳妇事迹材料02-25

《奋发向上 崇德向善》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10-14

五四青年奖章事迹材料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