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18 20:54:2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他们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不平凡的“劳模”风采。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借鉴!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楷模,他的工作为人所称道。

  他技术娴熟,业务精湛,经他加工的齿轮从未出现过质量差错,加工废品率为零,被大家称赞为“齿轮王”。他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带领班组全体同志在生产一线大胆进行技术革新,攻克了齿轮加工中的多项关键性难题,创造了国内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国内外同行们称为“徐强精度”,每年为企业创造价值4000多万元。他是当代中国青年产业工人的代表;他的事迹,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产业工人的昂扬奋进、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

  所获主要荣誉:

  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增速机车间,一台高两米、长五米的磨齿机床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的工人。正是这个年轻人,正是这台机床,让“沈鼓”牌透平式压缩机拥有了与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分庭抗衡的实力。

  在这台一尘不染的数控机床上,“青年文明号”、“共产党员岗”的标牌闪闪发亮。青年技术工人徐强,12年来,始终把个人的工作与民族工业的发展牢牢拴在一起。他创造了大型齿轮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国内外同行们称为“徐强精度”,每年可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这既是当代产业工人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希望所在。

  “中国要强大起来,民族工业必须走在前面。因此,作为当代工人一定要有一身过硬的硬功夫”--徐强

  在集团里,徐强差不多是个传奇的青工。他创造了名噪中外的“徐强精度”,他是全企业乃至全国同行的技术老大。他能准确地翻译进口设备的说明文件,也能用英语与外国工程师直接交流,甚至敢与洋专家叫板斗法。那么,这一切从何而来呢?

  1990年,徐强考上了沈阳鼓风机集团技校的数控大专班。毕业后走上生产岗位,他的师傅马永思,是当时厂内磨齿技术水平最好的技师。徐强想,遇上这样的好师傅,是自己的幸运,一定要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按照规定,学徒期是一年。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出徒了。看到他进步这么快,领导非常高兴。他们决定让徐强去操作从瑞士进口的一台马格32X磨齿机。徐强以为只要用原来学的办法操作就可以,结果将给进倍率的旋钮多拧了一周,速度竟成倍地增加,这一来便出现了一个废品。这件事,让他非常震动。他暗暗发誓,绝不能有第二次!从那以后,徐强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几年过后,徐强终于成为企业内著名的技术能手。1994年全厂举行技术竞赛,徐强报名参赛。理论竞赛获得第一名,实际操作获得第二名。

  “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犯错也是错,我要用我的技术捍卫中国人的尊严”--徐强

  2001年,徐强的技术水平遇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那年2月,沈阳鼓风机集团准备从德国奈尔斯公司进口一台代表世界上最尖端的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这将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台同类设备,企业领导决定由徐强来验收、操作这台设备。当徐强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到德国验收设备的人员名单上时,他感到十分紧张。他知道,这一台设备的价值是1280万元,如果到时自己操作不了,那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他默默地做着出国前的一切准备。翻阅技术理论书,向老师傅们求教,主要想弄清验收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去德国的飞机上,他一点睡意也没有,10个小时的行程,他看了10个小时的资料。有一回,在演示这台磨床一个设置的精度时,检测Y轴与A轴作台的平行度,按规定要在5个微米之内,可是,德国专家只做了2个微米。徐强问:“为什么你们不打入全程?”对方的回答竟是“没有那么长的测棒。”徐强说:“我看你们还是想个办法。”德国专家没有理他,可是在测试时出了麻烦,反复测量的结果最终超过了误差标准,无奈,他们把2个微米提高到5个微米。

  当年4月,我方验收结束。8月,外方要来国内安装调试设备。在把散件组装成整机的过程中,徐强一个细节也不放过,眼睛死死地盯着,发现不懂的问题,立即向专家请教。德国专家自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不时地表露出一种自负的神态。在磨削精度验收中,厂内提供的磨削试件是一个大型齿轮。虽说是试件,但若磨削合格,作为产品件,其价值起码在10万元以上。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徐强发现德国专家输入的齿轮螺旋角有问题,当即提了出来。可对方却不耐烦地说:“我们从来都这么输入”,徐强保留了意见。过了一会儿,德国专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把徐强找来说:“徐,刚才是我输错了数据,感谢你给我指出了这一失误,不然,后面的麻烦可能还要大。”错误纠正了,齿轮保住了,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十几万元。

  十天后,徐强达到了机床操作培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德方对徐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掌握机床的关键性能,表示由衷的敬佩。也对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离厂后第二天,徐强便开始独自操作这台机床。从那时到现在,他所加工的高精度齿轮,在变速机试车中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

  “我要走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我叫他徐强精度”--徐强

  在生产过程中,徐强觉得随着企业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新问题。前一段困扰企业的几道难题,虽然解决了,但解决办法还只是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果能把类似的解决方法规范化,以后再遇到同类问题,处理起来就更有可操作性。有了这样的认识,徐强就从各种渠道来积累找正的办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终于让他归纳了出来。而带有偶然性的现象,又激发了他的创造欲望,这恰好成就了他的多项技术革新。他自制了一个轴类齿轮的上顶尖误差校验打表杆。该打表杆不仅适用磨齿机加工找正使用,也适用在其它机床上顶尖的检修;他自制了重型齿轮找正工装。这个发明,利用顶丝顶齿顶来找正的原理,仅用一把扳手就能和很轻松地解决找正工作台;他自制了磨齿、滚齿、插齿胎具高度调整垫铁。齿轮在加工时由于受到制齿设备刀架加工行程的限制,需对胎具高度的规格有不同尺寸要求,他利用垫铁的尺寸弥补胎具高度不足,满足各种高度齿轮的加工,而且安装、拆卸方便。这些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004年的一个加工项目,让徐强创造了奇迹。客户要求生产的是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是5级。齿轮的加工精度共分为12个级别,在实际操作中,大型齿轮能达到5级精度,难度都是相当大的。所以,车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徐强。在加工过程中,徐强一边操作,一边告诫自己,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因为他知道,稍一疏忽,摁错了一个按钮,就会使齿轮报废。这不但要20多万元,连企业的信誉也要跟着丢了。徐强的细心得到了回报,产品检验证明,他加工的齿轮不仅满足了客户5级的精度要求,居然达到了4级!

  徐强创造了国内大型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回访的德国专家吃惊地说:“虽然我们的.设备实际精度可以达到这个精度,但真正能在操作中达到这个精度的实在太少,徐的技术令我感到吃惊!”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压缩机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的25个国家和地区,同行们将徐强创下的高精度纪录称为“徐强精度”。徐强精度,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我要把我的班组带成一个先进的团队。”--徐强

  2003年,徐强当上了增速机车间4组组长。他所领导的班组是全厂惟一24小时倒班的单位。徐强常说,自己是劳动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厂内的职工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标杆,我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我要把我的班组带成一先进的团队。

  在实际工作中,徐强一向坚持团结友爱的原则。他从来不对组员们指手划脚,挂在嘴边的,常常是那温和的一句话:“需要帮忙吗?”由于倒班的缘故,每周全组召集一次班前会,各个班次的人到齐后,他把一周的工作布置到位。然后,走到各个床子前询问,有什么困难没有,需要我为你们做些什么?这样既实现了沟通,也让同事们有了一种亲切感。创造了这样的气氛后,班组内的生产任务都能按照进度有序地进行。组内加工的齿轮,合格地转入了装配和试车工序后,他也常到试车台跟踪寻访,向试车人员了解齿轮通过试车所反映出的质量水平。

  最近,徐强被企业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他成了企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还是沈鼓集团劳模技师协会的常委,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特聘教师。每年的新员工培训,徐强都要给他们讲课,他不仅课讲得生动活泼,而且,他本人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大家,徐强成为企业内新员工竞相学习的标兵。这几年,在年青人中间不断掀起向徐强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热潮。

  沈阳鼓风机集团从德国引进的这台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由于其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保证了压缩机组中精密齿轮的质量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从此以后,国内又有多家企业相继引进同类设备数十台。每次其他企业到这家德国企业订购设备,德国专家都要把客户领到沈阳鼓风机集团来,请徐强为他们演示操作过程。如今徐强不仅将这台进口设备的全部功能挖掘了出来,同时还纠正了说明书中的个别错误,他总结出来的加工操作办法比说明书上的还要多。过去,沈阳鼓风机集团的一些精度高齿轮要到其他企业去加工,如今那些企业反过来到这里来加工高精度齿轮了。因为他们了解这台进口设备的功能,更相信徐强的技术。徐强,这名字本身已成为一个企业的品牌。

  “徐强精度”显示了当代青年工人的精神风貌,它证明,今天的产业工人是有知识、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同时,我们也在这种精神风貌里看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希望。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二

  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平凡的身影。岁月的风霜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和所有倒班的员工一样,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常年奋战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一晃就是30多个春秋。在这30多个春秋里,他算是精盐分厂的一名元老,自精盐厂建厂初期,他就有幸加入到精盐建设的队伍里,用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伴随着精盐一起走过了一道道坎坷,创造了一次次辉煌。他把投身企业作为一生的事业,一点一滴用心经营,一步步用汗水浇灌。他就是来自精盐热电工段汽机岗位的胡xx老师傅。

  说起胡xx师傅,也许还有很多青工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精盐热电的人来说,他可谓是岁数较大的一位,胡师傅中等个头,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最早来到精盐厂时曾干了十几年的电工,2001年因工作需要,他离开了心爱的电工岗位来到了热电汽机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他虚心求教,认真摸索汽轮机的操作工艺要点,熟悉操作规程,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常言道:隔行如隔山,2001年,初到汽机岗位。胡xx感觉是那样的陌生,已经四十岁的他又得开始重新的学习,看着那些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师傅们驾轻就熟的操作,好生羡慕,深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工作要求。为了尽快的.胜任现在的工作,他首先从熟悉设备和系统开始,认真钻研,虚心向年轻的师傅们请教。在虚心学习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熟悉及其结构,在师傅的指导下,他按照系统图的标识与就地设备一一对应查找,一方面搞清楚设备的作用、特性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弄清楚工质的流程,从单个设备到整个公用系统,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开始熟悉汽机操作盘,为加强记忆,他把操作盘面布置情况绘制成方框图,把各种电动设备的控制开关和各类监视仪表的布置规律及其具体位置一一记在脑海之中。背画汽机系统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终于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读书学习,永无止境,胡师傅在汽机岗位上没有放弃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苦,严格要求自己,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操作实践,胡xx由一名初学者变成了一名老师傅,在工作中他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以开朗的性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汽机新分来一批实习生,胡xx也逐渐从一名徒弟变成了带徒弟的师傅,看着年轻的徒弟他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更想到了师傅当年教导自己时的不厌其烦,身躬必至,不遗余力的工作态度,他清楚的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都但在这些年轻人的肩上。从带徒弟的第一天起,他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从汽轮机的设备机构,工作原理等等详细的操作技巧,教徒弟一边实际操作,他一边纠正指导,徒弟学的刻苦,他教的认真,另一方面,他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徒弟做出最好的榜样。

  胡xx在思想上努力学习技术,在工作中积极肯干,在生活中经常帮助他人,平时遇到哪个同事家中有事需要替班,下了班,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不会拒绝。他的徒弟家都在外地,每逢过年过节,他总会把徒弟叫到家里,做上一桌丰富的好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们一样,招待自己的徒弟,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在徒弟们眼中他既是一位好师傅,更像一位好父亲。在妻子眼中他更是一位好丈夫,每天回到家里,无论多累,他都积极替妻子分担家务活。而在母亲家中他更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自父亲去世以后,他和妻子就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这么多年来,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顾下,母亲身体一直很健康。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但矢志不移的奉献精神,却让 胡xx如此不平凡,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一生热情与执着的老师傅,这份执着也许并不轰轰烈烈,但至少也是一生的精彩。这位朴实诚恳的精盐人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不平凡的“劳模”风采。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三

  他在工人们中间驾驶机械工作效率最高,完成同等工程量所需时间最短、油耗最低;他处理过的作业面平整度最好,无需平地机大幅度整修;他在零下20摄氏度能见度很低的夜晚,是唯一安全优质完成任务的司机。

  他就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三局集团青藏铁路项目部推土机司机罗发兵。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大秦、京九等10多条铁路建设,被授予内昆铁路十大功臣、朔黄铁路施工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脸庞黑里透红、棱角分明的罗发兵认为:“干啥子没有本事都不行,干就要干出名堂来。”

  “我对推土机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熟”

  2003年1月,罗发兵主动申请赴青藏铁路参战,来到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之前,作为一名普通工人的罗发兵,已经在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很有名气,熟悉他的人都叫他“罗铁马”。这不仅是因为他开的推土机被称为“铁马”,干活有铁马的劲头,还因为他对机械设备的深入研究、熟练驾驭和精心爱护,罗发兵学习开推土机18年来,换过4台推土机,每台都是别人不能开的旧推土机,经过他的精心维修和保养,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罗发兵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平时默默无语,但他勤于钻研,善于学习。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自学了《推土机使用手册》《机械工人识图》《内燃机原理》等多本专业书籍。

  罗发兵爱机械如爱自己的孩子,上班时精心驾驶,下班闲暇之时,总是围着推土机转悠,细心养护,上润滑油、擦拭灰尘,无微不至。他听机械的声音就能知道机械关键部位的工作状态,他看机械的排出气体,就能准确判断机械核心的功能。

  青藏高原低温、低压、缺氧,机械效能普遍降低,只能达到内地的70%,且故障频繁,特别是春冬季节,极度缺氧加上低温霜冻,早晨上班时打不着火,而罗发兵的车却与众不同,他上班精心驾驶,有空就维护保养。下班后把它开到避风处,把车头对准太阳的方向,早晨太阳出来时照射在发动机上,到九点多钟上班时很容易就发动起来。在他的精心维护和保养下,他的推土机成为中铁十三局集团青藏铁路工地出勤率最高的工程车辆。两年施工时间里,没有一次因抛锚趴窝影响正常施工。

  罗发兵说:“搞机械,除了学习理论,更要操作和实践。我就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遇到问题就钻,有时一个问题弄不明白,急得嘴都起泡。现在,我对推土机等机械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熟,只要听声音、看排气,就能知道核心部件的状态和功能。”

  “能为青藏铁路出点力,付出值得”

  青藏铁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点达到5072米,高寒、缺氧、低压、强紫外线,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0多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11%左右,气压几乎也是内地的一半,可谓是生命禁区。

  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罗发兵说:“我不是不想离开青藏高原,每次我在夜间开车,头胀得要炸了的时候,我就想赶快离开这里算了。但当我看到项目部门口的青藏公路上每天发生的车祸,看到当地藏族同胞因为交通不便,成群的牛羊卖不出去,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的时候,我又想,还是干完了再走吧!”

  2004年9月,罗发兵看到工期吃紧,工友们倒班非常劳累,他主动提出在不违背上级规定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多承担任务,另外让队长多安排更艰苦的夜班给他。在西藏那曲地区,夏天夜间气温达到零下5摄氏度,即使在白天也要穿棉衣棉裤,晚上还要加一件大衣。由于夜间寒冷缺氧,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路基上颠簸,罗发兵几次在驾驶室里呕吐,吐得上气不接下气,眼泪直流。有时因缺氧困倦,脑袋突然一片空白,头磕在驾驶室的前挡风玻璃上才清醒过来。为增加驾驶室里的`氧气,保持头脑清醒,他在夜间施工时一直开着驾驶室的窗户。

  曾经有人对罗发兵说:“老罗,荣誉是别人给的,可身体是自己的呀!”罗发兵回答:“能为青藏铁路出点力,付出也是值得的。”

  “徒弟超过师傅,我才高兴呢”

  罗发兵总是说:“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点精神,有点爱。”

  为给企业培养技术后备力量和驾驶能手,他把所掌握的知识无私地奉献出来,从来不讲回报。10年间他培养了10多名徒弟,每个都能独当一面。他教徒弟学技术的同时,也教徒弟学做人,他们人品大都很不错,在施工一线很受欢迎。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繁忙时期,机械出现故障较多,谁的机械出现故障,他都二话不说,及时赶到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工友们如果身体不好,他都主动请医送药、洗衣打饭。

  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罗发兵不仅自己严格按照环境要求施工,还主动当起了环保监督员。有一次,一辆汽车拉路基填料,司机为了多跑两趟,就抄近路从草地上开了过去,草地上留下两条明显的车印。罗发兵立刻叫住他说:“汽车不能从草地上走,高原的草可不像内地,压死以后就很难长了。”那个司机开始有点不以为然,嫌罗发兵多管闲事。罗发兵告诉司机,环保是每个人的事,还耐心地向他讲述高原环保的重要性。最后,司机不好意思地说:“老罗,就冲你这个认真劲,我再也不从草地上跑了。”

  有人劝罗发兵:“老罗,你别太无私了,当心别人抢了饭碗!”罗发兵说:“一代就要比一代强,他们超过我这个师傅,我才高兴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劳模事迹材料500字简介

2.企业劳模事迹材料

3.化工企业劳模事迹材料

4.电厂班长劳模事迹材料

5.医院集体劳模事迹材料

6.局长劳模事迹材料

7.妇女劳模事迹材料简介

8.压铸工厂劳模事迹材料

9.财务劳模事迹材料

10.电力领导劳模事迹材料

【倒班工人劳模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劳模事迹材料11-13

工厂劳模事迹材料09-26

煤矿劳模事迹材料03-24

劳模事迹材料范文03-25

劳模事迹材料医生04-24

劳模工匠事迹材料04-24

劳模事迹材料模板04-20

先进劳模事迹材料04-27

五一劳模事迹材料06-14

劳模事迹材料专题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