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0-10-24 20:15:1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怎么写?看看下面的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吧!

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

  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1】

  **,我校体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曾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到村任职的选拔,担任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乡盐西村党总支副书记。

  对于任晶晶来说,找工作并非难事。

  早在2009年5月,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任晶晶就和灌云县伊山中学签订了就业意向。

  但毕业之前,与辅导员的一次深入交谈使他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对身边人有意义的事情,造福一方!这让他毅然放弃了学校丰厚的物质条件,回到了农村做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

  为了激发村民们的创业致富热情,他动员了返乡农民和他合作建起了电瓶厂,并与全乡10名大学生村干部建起了“大学生创业园”。

  他那爱村如家,敢想敢干,乐于奉献的精神,深受褒奖。

  为理想重回农村

  2009年的7月,任晶晶满怀青春昂扬的热情,张扬活泼不羁的个性,带着一点神气、一点勇气、一点傲气和一点孩子气回到了这个不太富裕的苏北农村。

  对一个县城里长大的男孩子来说,农村仍是一个陌生的课堂,农民仍是一个不太熟悉的群体。

  因此任晶晶到村的第一件事是就是绘制村图,以此了解村里的每一条路,每一道沟渠,每一块田地,每一个小组。

  紧接下来的便是走访农户。

  他走进农户400多户,了解村情,与村民屈漆谈心千余人次,倾听农民心声,并在走访、谈心中,向村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以及惠民政策,为他们创造真正的实惠,谋最大的发展。

  向全体村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以及惠民政策,并召开“两委会”,制订了该村五年发展规划和近期急需做好的10件大事。

  “有了目标,重在落实。

  ” 于是,他首先在想到为盐西村筹建“农家书屋”,现在他正在积极的联络赞助单位,希望借助“农家书屋”开拓农民的视野,成为农民的“致富的小金库”。

  靠实干赢得信任

  在农村工作,任晶晶时刻牢记“让百姓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让农村得发展”这一思想原则,认真踏实的开展工作。

  首先,他强化调研意识,充分的发挥村情民意调研员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

  搞好调查研究,是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任晶晶总是细心观察,少下结论,不断学习。

  有很多村民给他反映不同的问题,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有针对性的,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来胧去脉前,他不会轻易的说谁对谁错。

  但他总是把村民反映的问题记在心里,回来后再慢慢核实。

  在农忙时,任晶晶经常跑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同劳动、同生产,帮助大家收割。

  在得知很多村民家中只有老人小孩在家、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情况后,任晶晶总是卷起裤脚,帮助农民收割麦子,原本在家娇生惯养的任晶晶手上磨出了很多的老茧和水泡,皮肤也晒得黝黑。

  地里的很多村民都连声称赞说:“大学生来做这事可真是不容易啊,也不端架子,不错啊!”

  “盐西村自然条件不错,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就是缺少项目引路。”任晶晶走马上任后,迅速走进农户,与大家共同研究如何以项目富民强村的问题,任晶晶发现,盐西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的贫困户还有70多户,占了全村总户数的20%。

  他为了积极响应县委组织部发出“大学生村干部5100创业工程推进会”的号召,仅仅抓住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在和支部、村委干部商量后,决定结合本村实际,与返乡的农民工结对,通过上级扶持及自身出资等形式,办起了电瓶厂、种植钢架大棚等创业项目,并成立农业合作社。

  现今,盐西村共有79户已脱贫。

  任晶晶作为小伊乡09级大学生村官带头人,还联合小伊乡11名大学生村官搞起了日光温室大棚。

  为贯彻落实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关于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一线开展创业实践,实施“1123”工程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宁连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建设高效农业经济带的战略规划,紧抓小伊乡党委政府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大孙、洪河两村集中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契机,任晶晶联合全乡11名大学生村干部及部分贫困农民,共同出资15万元,创建了小伊乡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

  并成里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在创建初期,大家决定采取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但是这就对自身的技术及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因此,任晶晶就与几个男生一起远去北京、上海等地,学习无土栽培的种植技术,并与北京瑞克斯旺公司签订了种植产业书,形成结对种植。

  回来后,他又挨家挨户的收购鸡粪、牛粪等原料,他不怕苦、不怕脏,回来后自己搅拌发酵,做成营养液。

  现在,园区内共有20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并采用周年生产的高效模式,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皇太妃彩椒等农作物,收成喜人,2009年实现收入35万元,吸纳劳动力22人,帮助11户贫困户脱贫。

  现在,创业园中种植西葫芦、青椒、西红柿等农作物,长势良好。

  任晶晶说,要想带领农民致富,首先我们要做好榜样,农民看见了效益,自然就会投身其中。

  任晶晶的.创业项目分别荣获连云港市“首届金海投资”创业大赛优胜奖、第二届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大赛优胜奖。

  其创业事业分别在江苏省大学生村网站、江苏信息田园上刊登。

  任晶晶的创业项目已经汇编进小额贷款典型项目。

  成功,还在路上

  面对取得的一点小小成功,任晶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离成功还很远,只有更加的努力工作,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才能对得起得上级领导的关心,才能对得起村民的信任,才能对得起自己。

  任晶晶说,在农村这片广阔的热土上,如果仅以狭隘的视野来剖析她的肌理,只会让农村的发展陷入瓶颈。

  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寻觅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路径,并且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立学立行。

  对他来说,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还离不开科技的扶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不仅是科技还是文化,都是现今农村最为匮乏的资源,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展望农村芳草路,无边花柳正含春。

  在村官的这条路上,任晶晶总是心怀希望,积极进取,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为民谋利益为根本,拟好新的一季度的工作计划。

  以朝气勇气灵气,凭信心决心恒心,走好每一步,用青春激情在黄土地上写下豪迈的誓言:传好接力棒,做好新一代的“农村人”!

  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2】

  ***同学,江苏师范大学2010级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2014年4月份,徐州玉清缘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随后,公司获得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

  在创业的过程中周海沙同学从“打游击” 式的蔬果贩卖到逐步明确规划、创立自我品牌,从租赁经营到逐步掌握经营自主权,从青葱稚嫩的少年到逐步成熟坚强的创业者,当中曲曲折折的追梦之路,如今回望,都是人生历程中难以忘记的绚烂篇章。

  胸中怀梦,向着目标开始前进

  周海沙同学自小受家庭经商环境影响,立志创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自己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于是暗下决心——要在物流这个行业扎根,做出点名堂来。

  带着这个决心,周海沙开始关注身边的很多行业,希望可以找到专业和行业的契合点。

  因为家在农村,接触最多的就是农副产品,加上新闻中时常报道“菜贱伤农”和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尴尬局面,这引起了周海沙的极大关注。

  在阅读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过程中,周海沙发现农副产品运营成本非常高,蔬果流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行业内很早就已经倡导的“农超对接”,迟迟得不到推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周海沙决定踏入蔬果这行一探究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农超对接”。

  社会第一课——冷静与思考

  在与父母认真沟通以后,周海沙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本以为可以像电影里一样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现实却是数不尽的煎熬和迈不完的坎。

  刚开始,周海沙就像只苍蝇一样乱撞,想到什么做什么,卖过蒜种、批发过草莓、种植和批发过蒜黄......为了买到好的蒜种,周海沙跑到几百里以外的河北大名;卖蒜种时,一批2万多元的货款不翼而飞,损失惨重;为了弄清楚水果市场的交易时间,寒冷的冬天里,周海沙和家人在面包车里呆了一天一夜;采购和批发了一段时间的草莓,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一笔;深冬时节的深夜,同学都呆在暖暖的被窝里,周海沙却要在零下十几度的田地里将蒜黄冲洗、晾干、打捆、装车,夜里11点运输到蔬菜批发市场,然后在一件大衣的陪伴下,呆到凌晨两点,等待买家……这段经历让这个一腔热血的大男孩一下冷静了好多、清醒了好多。

  但这并没有把他吓退,在周海沙看来,这些都是他步入社会交的第一笔“学费”,而社会也很“认真”的给他上了一课,教会了他冷静与思考。

  社会第二课——泥沼中的坚持

  后来,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周海沙发现“打游击” 式的贩卖蔬果,根本不是自己最初的目的。

  建立一个联合采购组织,通过规模化产地采购,然后向多家超市统一配送,可以有效缩短蔬果的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这才是推行“农超对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走访了数十家超市,没有一家超市有合作的意向,商家总觉得自己采购的成本最低。

  随后,周海沙决定租下超市的柜台,然后自己去经营。

  第一个试点很成功,3个月的时间里,超市蔬果营业额翻了4-5倍,超市老板看到生意很火,便以各种理由收回了他们的柜台。

  此后,周海沙并没有急于寻找下一个可以租赁合作的超市,而是就此放弃租赁经营的方式。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周海沙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营的主动权和品牌意识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周海沙开始做自己的品牌——“玉清缘蔬果连锁专卖”。

  运营之初,因为考虑不周,盲目的扩张将周海沙和他的家人拖进了漫长的泥沼中,一熬就是2年半……

  盲目扩张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销售。

  超市试点的时候,周海沙全家人一起上阵,卖点儿蔬菜水果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当店铺自2010年冬的一家到半年内的三家、再到后来的四家,销售问题捉襟见肘,周海沙和他的家人不懂销售,聘请的店长和店员也不懂,以至于商品无法迅速出手,蔬果商品的存放周期又特别短,大量蔬菜水果迅速腐烂,纵使是周海沙和他的家人再怎样努力,也没能改变亏损的局面。

  盲目扩张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采购。

  因为缺乏采购经验,高价买次品是常有的事。

  很多箱装蔬果商品表面摆的特别好看,箱底全是次品,这使得店铺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第三个,人才缺乏。

  发展需要强大的团队,采购、配送、销售都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最初起步时的伙伴,因为看不到希望,又难以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选择离开。

  如果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己都不懂,又何谈培养别人,因此店铺的管理与扩张出现瓶颈。

  第四,资金问题。

  为了能够将设想的体系铺展开来,周海沙的父母将家里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但是租赁店铺、购置设备和车辆,积蓄很快被消耗一空;无奈之余,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借来以后很快又被消耗掉;以至于到后来,亲戚朋友觉得这个行业赚不了钱,便不再敢借给他们,而这个时候,周海沙一家已经债台高筑,没有退路,一旦停下来,将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

  迫于无奈,周海沙的父母将房子和车卖掉,同周海沙一起继续坚守。

  这个最初设想的红红火火的连锁专卖店,那时却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2年多的时间里,不知不觉已经耗费了130多万。

  经营状况虽然有所好转,却仍不见盈利。

  周海沙说,他在推行连锁店的过程中,失落过、犹豫过,甚至不止一次的怀疑过、否定过自己。

  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常问自己的就是为什么?努力是为什么?坚持又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可以和同学一样去聚餐、K歌、旅游,却要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为什么自己不能吃早饭、下午5点吃午饭、晚上10点吃晚饭?为什么自己的寒暑假要夜里12点睡觉,凌晨2点半起床?……

  在一遍遍追问自己的同时,他开始一次次的寻找答案,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

  周海沙说,那段时间他不停的去寻找别人创业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时候他了解了马云、潘石屹、柳传志,但是这些励志的内容就像止疼药一样,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无法除根。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继续纠结着、挣扎着……

  有一次,周海沙的父亲发烧烧的厉害,上午送货回来后,迷迷糊糊的,没办法只好去医院,医生开了2瓶吊水,他的父亲因为赶时间,一瓶水在医院吊,而另一瓶则是在面包车上和家里的厨房吊完的,拔下针头吃完饭,便开车去市场采购了。

  这份坚持给周海沙很大的触动。

  有一年冬天,从批发市场附近租赁房出发去学校的周海沙,刚一打开门,眼前的情景让他愣住了。

  地上是昨天还没有化完的雪,不远处是一箱箱装满韭菜的纸箱,而韭菜的上面躺着一位贩卖韭菜的大叔和一床算不上厚的棉被。

  这一幕再一次触动了周海沙。

  周海沙意识到,从业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

  生活中的点滴触动着他的内心,周海沙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却又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直到后来,周海沙看了一篇文章《什么叫卖猪肉卖得最好》,结合此前的种种经历,让他忽然有了云开月明的感觉,明白自己如此付出的真正意义——他要改变这个落后的行业。

  一种强大的信念在他的心里扎了根,也正是这种信念在他每次犹豫的时候,最终选择坚持下去。

  在店铺运营最困难的时期,周海沙和他的家人选择了坚持,为了让连锁店正常运转下去,他们决定赌一把,不惜使用年息42%的,这才度过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多的经营与探索,玉清缘从最初的一个不足70平方米、年营业额不足40万的小店,发展到今天的几家玉清缘蔬果连锁专卖店,店铺平均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每个店铺年平均营业额在140万以上。

  店铺也于2013年实现盈利。

  稳扎稳打,向着目标不断推进

  店铺实现稳定盈利以后,周海沙算是在蔬果行业站稳了脚跟。

  然而这距离“改变这个落后行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海沙和他的团队成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总结,最终确定了“一大主线、两大核心”的发展目标,即“农村包围城市”的主线和乡镇“农超对接”、市区“蔬果宅配”两大核心业务。

  2013年夏天,周海沙的创业团队依靠线下实体店的优势,开办了玉清缘蔬果配送网,开始了玉清缘蔬果电子商务的探索之路。

  到目前为止,玉清缘蔬果宅配业务运营状况基本良好,已经覆盖了徐州市金山桥、新城区、云龙区等地,为600多个家庭提供蔬果配送服务。

  2014年4月份,徐州玉清缘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随后,公司获得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为企业的后续发展争取了宝贵的资源。

  下一步,周海沙将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同为改变这个落后的行业而共同努力!

  未来的6年里,周海沙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以徐州地区为重心,在乡镇开设更多的玉清缘蔬果连锁专卖店,让每个店铺与当地蔬果种植户(合作社)对接的功能更加凸显;同时,不断推进市区的蔬果宅配业务,让更多的徐州市居民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农村的新鲜蔬果。

  未来的人生有太多的未知数,但我们坚信周海沙同学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一定能让泪水浇灌出希望的幼苗,让汗水凝结出成功的花朵。


【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05-30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事迹材料10-04

青年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11-11

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材料10-12

大学生典型创业事迹材料10-03

创业大学生事迹材料10-22

大学生创新创业事迹材料08-24

创业的事迹材料10-23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路事迹材料11-29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路事迹材料范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