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

时间:2022-09-14 13:19:22 普通话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家长或老师们可以以中秋节为题材让小朋友们试着画一画呦!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

  中秋节作文

  今天中午,我们一家人一起吃着大餐,共度中秋佳节。我要求我们一家人讲一讲他们小时候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姥姥说,她小时候中秋节过得很简单,我姥姥的爸爸是一位医生,中秋节时,有很多病人拿着月饼来看望他,但是很多家都买不起月饼吃,我姥姥的爸爸每当中秋节时,就把别人送的月饼乘到一个大篮子里,提着篮子,挨家挨户的发月饼吃。那时的月饼只有五仁馅儿的,又大又硬,咬都咬不动,但是那是姥姥都认为那是最好吃的东西。

  姥爷爷说,小时候要吃一块儿月饼很难很难,几个月饼分下来,一人只能吃到一小块儿月饼,分到手里的月饼舍不得吃,只能一会儿闻闻月饼的味道,最让我想笑的的是我姥爷和我姥姥刚认识的时候,我姥姥在八月十五去我姥爷家里时,我姥爷就拿出仅有的一小条月饼来迎接姥姥,还说:“甜着呢,快吃吧。”我姥姥最终还是没吃,让给了姥爷,姥爷今天说起这事,也脸红了。

  接着,妈妈也发言了。她说,小时候姥爷已经是一名工人了,每到中秋节,就从厂里买回十几块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并且我姥爷还会带回一些苹果啊,石榴啊,鸭梨啊来欢度中秋,在中秋节那天,还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肉了。

  听了姥姥、姥爷和妈妈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就说月饼吧,每逢中秋节,爸爸妈妈都会发一盒非常漂亮的月饼,每盒月饼都有十几块儿,每个月饼的配料都不同,有红红的豆沙,有黄黄的莲蓉,等等,色香味都非常诱人,每年的月饼我们都吃不完,放在冰箱里一直能放到春节,在中秋之节,我们还等吃到各种水果,如金黄的香蕉,晶莹的葡萄等等,比比他们,我们真是幸福了。

  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是爷爷,他说:“我们一年只能吃一顿肉,一顿白馍,到妈妈的时候,一个月就能吃一顿肉,然而,到你们现在时,几乎是顿顿吃肉,这还不算,还能去吃肯德基,炸牛排,我小时候和你们根本没法比。”

  我真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北京中秋习俗

  习俗一:拜月

  有时人们说到中秋节,不免得提到月亮,好像月亮是中秋的主角似的。在老北京中秋这些活动中拜月可能算比较隆重,比较有意思的。

  在民间有这么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那天全家除了成年男子之外,无论老幼都要拜月。那位朋友说了为什么不让男人拜月?这很简单,因为嫦娥是女性,所以让女眷和小孩们主祭。有的比较迷信的家庭还在院里自设香案,供桌,摆上水果和月饼,还有的放上两个花瓶,一个放毛豆枝,一个放鸡冠花,最后将有兔儿爷的画像或泥塑的兔儿爷放在桌上,按辈分跪拜。

  习俗二:请兔儿爷

  北京人过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请兔儿爷。那位先生说了为什么请兔儿爷?那是因为民间传说月宫有玉兔捣药,后来下凡,救了百姓的疾苦,那药罐里红白色的小药丸自然演变成了自来红和自来白了,所以到了秋初时节,那时京城很多小商贩都活动起来了,主要是在小摊上出售兔儿爷。在南城兔儿爷的种类很多,有泥塑的,布做的,纸做的,木块做的……一般泥塑的和布做的比较多。

  如今很多民间作坊为了让兔儿爷人性化,给兔儿爷穿上靠旗,戴上头盔跟个将军似的。还有的头戴乌纱身披朝服的。还有像小贩的,像歌妓的。民间百姓为了想让兔儿爷有个圆满家,所以还虚构一个兔儿奶奶。总之,什么职业的兔爷都有,甚至网络版的都很平常了。如今的人们只不过把它视为一种应节玩具了,至于这些迷信也快烟消云散了……

  习俗三:赏月

  在北京有些成年朋友都记得,一般吃完团圆饭拜完月,有的家庭还有赏月的活动。所谓赏月我觉得有时就是一种社交机会。一家人小孩们在前面打着小灯笼,家长随后跟随上山,一般情况下都是去景山、香山或者八大处赏月。还有的有条件的去后海,北海,昆明湖,玉渊潭等一些水面边划船,边闲聊赏月,品茶,吃点心。

  有时,晚上出门赏月的时候老人们还经常提醒,要我们学会“秋冻”,寒冷时不要立刻添加衣物。刚开始我们年轻人还不理解。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一些资料,原来“秋冻”不但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还可以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最重要的提高抗寒能力,更快的适应冬天的到来。

  习俗四:吃月饼

  中秋节在北京最普及的可能就是吃月饼了。一家围坐在院里,围着饭桌,看着山珍海味,茶余饭后吃几块月饼,有的还吃一些时令果品,像苹果,葡萄,栗子,芋头等。总之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希望家庭团圆吧!

  可是近年来,几乎每年一到中秋节超市就进行“月饼大战”。可能每家不管是亲朋送的还是,自己买的凑起来得三四盒。好像没有月饼不算中秋似的。如今即使人们这么说月饼是高糖,高热,高油脂的食品。可是还有一些上年纪的朋友还依旧喜欢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自来白、五仁、双黄等这些传统月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习俗有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

  故事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节日别称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手抄报素材06-20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06-20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素材06-25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内容05-19

手抄报素材:团圆中秋节06-21

中秋节的神话的手抄报素材06-23

中秋节的手抄报素材资料06-25

中秋节手抄报图片素材05-31

中秋节手抄报图片素材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