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01-28 编辑:莲喜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书使人明理。下面一起欣赏一则优美的读书破万卷手抄报吧!

  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好书推荐卡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 老子

  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经典

  《圣经》 希伯来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司马迁

  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读书破万卷手抄报

  《资治通鉴》 司马光等

  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

  《神曲》 但丁

  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

  《西厢记》 王实甫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