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树节当天,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公司会响应造林的号召,集中举行植树节仪式,从事植树活动。现在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介绍的是植树节手抄报图片:植树趣闻,希望能够帮助你!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植树趣闻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植树趣闻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植树趣闻
植树趣闻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路旁植树
路旁植树制度始于周代。河南洛阳是最早施行这种制度的城市。周代,洛阳各干线车马大道上都有绿化。当时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置庐舍并藏食粮,以供守路者食宿。最初的道路植树,是作为道路的里程标志,尔后发展成为绿化道路。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小雅·采薇》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中颂扬召公的《甘棠》中写道:“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公所说!”从《甘棠》三章中,说明路旁草木盛茂,人人爱护道林,也可以看出笔直的周代车马大道的两旁,植树很多,管理得很好,人民也倍加爱惜道旁树木。《左传·襄公九年》,有晋国军队曾“斩行栗”的记载,说明春秋时期的道路植树相当普遍。到了秦代,洛阳的东方、东北方、西方车马大道,每隔三丈(今6.9米)远植一棵松树,也就是西汉贾山在《至言》中所讲的“三丈而树,树以青松。”汉代大道旁栽植桐梓之类的树木。隋大业元年(6XX年),炀帝在开凿洛阳至扬州的大运河同时,在运河两岸开大道,“种榆树、柳树,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至元代,河南府及所辖各县在道路旁植树造林,凡“非理砍伐”路旁树木者,由“各路达鲁花赤管民官依条治罪。”道路植树制度就这样沿袭下来了。
《天南地北变绿洲》
改造祖国旧山河,
天南地北变绿洲。
天连五岭银锄落,
处处绿化处处歌。
松杉竹树和花果,
桃李柑柚堆满仓。
四季鲜果开不败,
八节都有果子香。
开发山区经济林,
家家户户奔小康。
山也秀来水也青,
防涝抗旱立奇功。
绿荫屏障遮风沙,
喜看年年好收成。
风光秀丽真不差,
一川绿树一湾花,
秋来园林摘金果,
植树造林能发家。
鲜花堆里抒豪情,
绿树丛里唱山歌。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