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特征
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实物劳动产品,或者提供无形劳动服务过程产品。
背景知识: 1, 劳动的本质: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满足价值主体“获取并消耗价值客体”的需要。(换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表述: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帮助价值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的价值,也只在于获取和消耗。这是劳动存在的根本价值。除此以外,劳动不存在另外的价值。
2,劳动不创造任何价值。它只能在帮助价值客体实现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只对价值主体有价值,而对价值客体没有价值。这种情况的劳动价值, 我们称之为“劳动的单向价值”。
4,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同一个劳动所涉及到的两端的事物,互为价值的主体和客体。这样的价值周期,我们称之为“双向的价值周期”。而这种价值周期中的劳动,它同时充当了分别为两端的事物获取并实现对方价值的角色,它的所具有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劳动的双向价值”。双向的价值周期向我们展示出她的许多温柔和美好的特点:公正、平等、双赢和可持续的建设性。
5,所谓剥削,是指单向的价值周期中的价值主体向价值客替施加的劳动。
“三爱三节”的内容是什么?
“三爱三节”是由XXX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 。
三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爱学习”:每天早晨,我们精神饱满地来到校园,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爱学习,因为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我们在读书中不断的成长。
“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在我们的心中,“劳动”两个字最热烈。劳动者应该受到尊敬,劳动者更应该获得生活的酬谢。
“爱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
三节即:节水,节电,节粮。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1、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 2、要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将节粮行动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少食品浪费。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节电节水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关水、关灯习惯,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现象。
节约粮食必要性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yjbys为您推荐精彩内容
1.三爱三节手抄报图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