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知识
国民政府时期休假
国民党奠都南京之后,极力推行阳历,以取代阴历,开展了所谓的“推行国历”运动。但是,推行国历以来,民间泥于旧习,效果并不显著。国民党高层意识到,须进行大规模的提倡宣传,才能转变数千年来之民间旧俗。为此,增加阳历元旦的放假天数等手段也就应运而生。
1930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皓电,称“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起见,“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据此,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而到1933年,国民政府则通令各界,元旦休假改为三天。此后元旦,也基本保持三天休假的制度。
不过,各业实际执行情况不一。例如上海钱业公会发布公告:“(自)元旦日起,庆祝新年,休假四天、五日照常营业”。银行业也是如此,例如1930年12月31日,中华劝工银行通告社会:“本行兹因办理结算,定于国历新正一日至四日休业四天”。中央信托公司总公司上海虹口办事处也登出广告:“一月一二三四日国历新年,休业四天,自五日起照常营业”。同期,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也于一月一至四日停止交易。也有一些企业休假三天,例如同益信托公司1930年12月底通告社会:“一月一二三日新年,本公司休业三天”。上海先施与永安两大商场均于1932年12月底宣布,自新年元旦日起“休假三天,四日照常营业”。如同北洋时期一样,也有不少银行与店铺等仅休业两天。
元旦的“被休息”色彩
国民政府时期极力推行元旦休假,主要是为推行历法改革。一方面利用各种宣传办法,冀图“使民众心悦诚服地来奉行国历”;另一方面则强行将民众的阴历休假习惯移归阳历。所以在规定阳历元旦放假天数的同时,复声明在“旧历新年,各界一律不得休业”,将阴历称为“废历”;要求民间将各类祭祀、庆祝与娱乐活动一律移至国历元旦举行,包括吃年夜饭、守岁、送礼、团拜等活动,也应改在“国历”元旦,意在推行“国历”之际,仍能酌存旧俗,俾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同时,“严禁废历岁首,假借任何名义休假”。甚至命令学校在春节不得停课;这一时段“非有疾病及重要事故,不得请假,违则惩戒”。民国时期,大多数市民在元旦可谓休而不息,或者说实际上是“被休息”。元旦的时令意义越来越被政治意义取代。
元旦笑话
一个鸡蛋跑到了山东,结果它变成了鲁(卤)蛋;
一个鸡蛋跑去松花江游泳,结果它变成了松花蛋;
一个鸡蛋无家可归,结果它变成了野鸡蛋;
一个鸡蛋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结果它变成了导弹;
一个鸡蛋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结果它变成了原子弹;
一个鸡蛋跑到青藏高原,结果它变成了氢弹;
一个鸡蛋生病了,结果它变成了坏蛋;
一个鸡蛋嫁人了,结果它变成了混蛋;
一个鸡蛋跑到河里游泳,结果它变成了核弹;
一个鸡蛋跑到花丛中去了,结果它变成了花旦;
一个鸡蛋骑着一匹马,拿着一把刀,原来它是刀马旦;
一个鸡蛋滚来滚去,越滚越圆,结果就变成了圆蛋--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