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时间:2022-03-21 15:27:30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道之行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 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

  难点: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

  1、导入(约 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

  朗读:

  (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2)齐读课文,掌握文意。

  (文言文的朗读十分重要,读通全文,才能为理解文意作好铺垫。)

  3、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1)简单提点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迅速带过)

  (2)抽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分别讲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同时,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更正讲解,运用多媒体显示每部分的相应图片,加深印象。

  (5)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

  (6)让学生自主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4、句段赏析(约7分钟)

  (1)首先,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

  (2)全班背诵全文。(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5、文章研读

  (1)讨论以下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室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

  6、拓展

  抽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7、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未来蓝图。

  (2)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全文。

  五、说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 详述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

  总括全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篇2

  您们早上好!今天我要汇报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下面,就请允许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准备情况。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是一片著名的文章,曾经影响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这篇文章出自于《礼记》,文章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孔老先生的一番谈话,主要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大道”虽然体现的是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但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知识,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的基本特征。并能背诵默写全文;能力目标,先提高学生朗读和背诵能力,再在整体感知内容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真正理解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与《桃花源记》美好理想的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的理想和智慧,激发自己也树立远大理想,敢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之一即使学生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并领会文意;之二引导学生能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即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的问题。

  二、 说教法:

  1、 诵读法:因为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美,欣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既然是名篇,理当熟读成诵,本节课学生要读十遍左右。

  2、 合作探究法与点拨发相结合:对于文章的理解,利用课件既可质疑一些课文问题,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激发思维。或师生互动,稍作点拨,以加深理解。

  3、 想象创新法:在学习了古人美好的理想之后,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异想天开,谈论自己美好的愿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

  三、 说学法:

  学法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以及同桌合作讨论法。

  文言文重在反复朗读,读熟了也能为下面学习做好准备;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掌握好文章,对发挥学生个性有很大帮助;小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意见,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即语文学习规律,主要环节为: “ 导入——朗读感知——研读理解课文——理清脉略——拓展延伸——课堂练习”等。

  1、 导入:从标题入手,就学生对“大道”一词的理解引入,从而引出古人崇高的“大道”社会理想。

  2、 了解作者或文章出处。

  3、 朗读感知:师先范读,学生把准字音、节奏等,再让学生试读,再小组读,男女赛度等,基本能熟读成诵。

  4、 自主疏通文意:学生参考附注,借助工具书,翻译理解全文,并交流。

  5、 质疑理解文章:这里要设置一些问题,讨论回答,并体会课文层次,最后小结,板书结构(这里用课件出示)。

  6、 拓展延伸:设置一些开放性思考题,学生可以大胆发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提高想象能力等。

  7、 课堂练习:就所学进行知识竞答,以巩固所学。

  8、 最后,教师小结(总结全文,指明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蓝图),布置作业。

  五、 说板书:

  由于本次要使用多媒体上课,且准备较多,故主要问题及文章结构就用课件来出示,这里已有依赖课件之嫌,至于真正板书的,可能是一些新生发出来的文言词语知识或其他零散东西(如下示意)。总之,不妥之处已经出现,恳切希望各位尊敬的评委批评指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篇3

  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

  二、说思路

  ⒈说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⒊说教法:

  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⒋说学法

  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

  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⑥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篇4

  一、 授课班级:

  八年级(上)

  二、 授课时间:

  20xx年5月31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五、学习时间:

  十分钟

  六、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找出不懂的词句,课堂发问。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一幅和平宁静的社会图片,引入课文——大同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解疑时刻

  解答学生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懂字词句。

  (三)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四)分析大同社会特征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互相帮助的图片,就图片深入分析课文,扩大和补充课文。

  2、“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一幅婚嫁图片(新郎是残疾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出与课文切合点——⑴女有归之喜;⑵废疾者,皆有所养。⑶壮有所用。(新郎身残志坚)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译文:(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劳动场面的画,引导学生回答出“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社会特征。

  (五)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大同社会。尝试背诵课文。

  (六)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爱,是最重要的,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

  八、教学板书

  关 爱

  安 大 人

  居 尽

  乐 其

  业 同 力

  物 用

  尽 其

  九、教学后记

  1、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普遍喜欢大同社会,因此能够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很好的解决。

  3、板书设计比较特别,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4、教学图片生动直观,引起学生联系课文探讨图片的兴趣。

  5、导入不够简洁明白。

  6、所用的图片与课文的契合性不大,有点勉强。

  7、直接进入教学重点,利的是开门见山,弊的是仅仅依靠学生预习所得来展开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11-15

大道之行读后感2000字10-31

游学之行知中学08-12

职场故事大道理11-01

社交礼仪之行为形象09-03

关于职场故事大道理11-07

职场故事大道理「必备」11-03

大道理哲学名言10-30

职场励志故事大道理12-04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