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时间:2020-12-19 16:47:47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模板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要想完整勾勒中国近代急剧变动的全貌,是离不开社会生活方面内容的。

  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为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全课分为三目:“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本课的内容标准是:1、简述鸦x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能进一步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社会生活现象开展历史研究,要使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①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

  2、教学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指导思想:教育的“角色互动和定位”原理。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许多教育家把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社会来进行研究,运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堂生活”理论,就是当今十分活跃的教育社会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课堂是由师生角色的互换互动而构成的一种社会生活环境。所谓角色的互换互动,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不同的教学环境师生的角色在不断转换,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研究、讨论、探究促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发展。所以,师生角色的互换互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对当前的历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点,依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启发教学、问题教学和谈话教学,让学生在民主、酣畅的氛围中巩固基础、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四、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预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2、 学法指导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4)、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演示,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挑战权威的勇气,从而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真正实行学习方式从“奴隶”到“将军”的变革。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将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推荐给学生。这些资料包括: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告别二十世纪丛书》、《老城市系列丛书》等书;教育信息网网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上图书馆、上互联网搜集资料,进行新课预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这样做,不仅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还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既培养了学生通过媒体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表现

  2、主要原因:

  3、认识: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洋务运动的概念

  2、洋务企业 ⑴洋务运动前期:

  ⑵洋务运动后期:

  3、评价洋务运动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民族工业的特点

  4、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七、课外探究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

  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哪一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体现?俾斯麦为何能做这一预见?

【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模板】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蒸汽”的力量》12-03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八篇06-11

中考历史怎么复习效率高07-02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7-07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6-20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12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06-16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13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6-09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