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

时间:2020-11-23 19:05:3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模板

  一、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模板

  (一)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就江苏省而言,在创业意识上也与其它省份不一样,如浙江省、东北诸省等,就江苏省苏南、苏中与苏北也不一样。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二)前后内容的联系及学生的实际学情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以想象的学生(平均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判断 :

  教学重点 :

  1、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2、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3、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维权途径

  教学难点 :

  1 、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劳动者失业现象 (尽管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但在企业的兼并与破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在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时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见书本P48所举的例子)

  ( 1 )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一直把劳动者失业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现象在我国社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2)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逻辑。独立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一定量的劳动者失业现象的产生,否则市场经济就不能成立。同时,发展中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也会不 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失业。所以,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我国现实社会,部分劳动者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失业的劳动者在数量上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达到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不可演化为社会问题;

  (4)同时,就业乃民生之本,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因此,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对失业的劳动者应依法给予必要的扶助,特别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并努力为失业的劳动者重新就业或创业创造条件,失业的劳动者自身也应更新观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辟新的就业途径或自主创业。

  2 、如何看待我国现实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

  ( 1 )剥削是一个经济范畴、历史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也就是消灭剥削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但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2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但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我们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一种必然。而在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企业主以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的剥削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说,剥削现象的存在在我国现实社会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允许其存在正是为了创造其退出历史舞台的条件。

  (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已载入《宪法》,正当的剥削行为受法律保护、政策支持。不正当的如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剥削行为,为法律、政策所不容。同时,合法经营并对社会有贡献的私营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与雇工之间存在着平等、合作的关系。

  ( 4 )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同时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

  1 、适当删减 (对于旧教材的知识,而新教材删除的部分,绝不再提及)

  2、适当补充知识 (对于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更新提法,应作说明,可适当阐讲,例如劳动与劳动力或劳动者的区别:创造财富的要素是劳动不是劳动者,或者说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由此显出劳动的光荣、就业的重要)

  3 、适当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 (按新课程理念与新教材的编排程序,坚持归纳法呈现知识、以指导 —— 发现法 来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少用演绎法。)

  4、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 (对新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如有关就业问题以及择业观教学、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与后面的综合探究活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结合起来)

  二、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意图: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按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并组成不定分割的有机整体。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就业途径与创业方式以及劳动者的法定权益及其保护途径、方法。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获得对就业选择能力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和正确的择业观,认同 “ 行行出状元 ” 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1、课堂教学部分按本单元的标题分为三大线索:

  生产 —— 生产的制度背景(发展生产的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劳动 —— 生产的微观主体 / 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分类和经营;劳动和就业)

  经营 —— 投资方式的选择(储蓄、股票、债券、保险)

  2、活动教学部分:(见后面)

  三、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策略:

  (一)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1、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以归纳法为主的:

  这是符合教材编写的要求及从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们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的。所以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如:以案例、漫画、图表等形式引导 —— 提出问题 —— 师生、生生交流 —— 得出结论。

  例如:李师傅的下岗再就业案例 —— 就业的重要性与我国的就业问题(包括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途径、择业观念)

  小张的工作现状案例 ——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维权途径

  2、指导 —— 发现教学法(与传统的呈现 —— 接受相对) 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指导学生发现劳动与公民的其它权利与义务有什么不同?从书本的表述上,启发学生劳动与劳动者、劳动力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这些认知层面上的问题。

  2、 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于 1957 年提出了通过团体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们集思广益,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从中选择最佳答案。它与传统的讨论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鼓励团体的所有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有创见的意见;

  3 、追求答案数量,鼓励个体提供尽可能多的答案;

  4 、不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合理, 暂时均予接纳,不作批评;

  5 、 在答案没有穷尽之前,不作任何评价;

  6 、 等到同学们提完意见之后, 教师和学生们再从所有的意见中选择、扩充、修改, 从中得出正确答案;

  7 、 鼓励对不同答案进行组合和改组。

  优点:由于成员间交流意见的气氛和相互的启发,头脑风暴法往往能产生高质量的答案。同时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体现民主与广泛参与性,还可以测量出学生们的思维状态(是否产生思维定势等)

  如: P50 ,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原因在哪里?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

  (二)着眼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

  1、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体现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以人为本)

  非指导性教学表面上看来是“无为而治”,事实上是“蓄意而为”,非指导不等于取消指导,并不是“无指导”,还是有一种牵制力,是一种“放风筝”的活动。

  教师要做到“真实”、“接纳”、“同感”,教师越是真诚,无条件积极的关注,投情性理解,教学效果就越好。人都是有感情的,人格也是平等的。越把学生当人看,你就越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果把教育看成是灌输,那学生也只能是一个容器。如关于下岗职业问题,当同学们联系自身家庭状态时,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时,教师应予以接纳,以谈心方式进行。例如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人供他上学生活,最近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替人代充液化气谋生,生活特别艰苦。当这位同学流露出看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大家庭的温暖时,教师应在同情的基础上予以接纳,然后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教育,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甚至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通过学校、班级等帮助,尽量让其更觉大家庭的温暖。

  核心提示:

(一)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2、 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如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创业的观念和正确的择业观,认同 “ 行行出状元 ” 的价值取向时,教师让一封毕业学生的来信引出情境,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其排忧解难,并从教师的角度给这位学生回一封信。既帮助了别人又教育了自己。此信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高中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模板】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模板12-15

人教版高中政治说课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1-03

高中政治的教学反思范文03-28

高中政治经济的论文09-14

高中政治教学的论文08-30

新时代歌颂党的歌曲09-02

新时代的财务管理08-23

高中政治教学10-13

高中政治分层教学08-11

超实用的说课稿模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