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

时间:2020-11-17 10:25:09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范本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一)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范本

  我说课的课题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文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很常见但又很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三个环节,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它是地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小朋友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小朋友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小朋友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小朋友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小学语文教学视频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小朋友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仍然是让小朋友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小朋友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让小朋友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小朋友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1)将相和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小朋友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一是引导小朋友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小朋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小朋友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小朋友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小朋友的主体地位;引导小朋友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小朋友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小朋友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小朋友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1、是检查小朋友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小朋友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小朋友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小学数学教学视频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小朋友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小朋友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小朋友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小朋友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小朋友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小朋友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小朋友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小朋友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小朋友思维,鼓励小朋友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小朋友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小朋友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小朋友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小朋友领悟。(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小朋友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小朋友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小朋友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小朋友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小朋友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小朋友"自己读",让小朋友"自主读",让小朋友"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小朋友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小学英语教学视频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小朋友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小朋友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小朋友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小朋友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小朋友潜在的智力。

  附: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设计理念;二、说对教材的解读;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三)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诵读《秋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秋思》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中的古诗诵读。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重难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张籍的秋思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教学中,我运用音乐、画面将情境交融,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诵读法:

  为了完成秋思的教学,我采用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诵读来展开教学。

  第一次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读正确,读流利以至于熟读成诵。

  第二次采用读重点词和诗句,体会诗句含义。

  第三次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课后我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学生很容易说出:"一轮明月嵌在蓝蓝的天空中。"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此时学生自然想到了《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接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我让学生课下查阅关于张籍的资料。此环节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最后我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搜集的资料,我的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张籍写《秋思》时的背景,为讲解古诗做好了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在"初读质疑"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诗题──《秋思》并把诗题的意思给大家作了解释。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你能从诗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再读一读:试着联系注释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词语,这一问题抛给大家,让学生带着思考与疑惑去感知文本,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指向性的阅读体验,再配以明晰的自读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效果远远好于以往传统流程。而这一带有统领全文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在"再读解意"环节,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或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第一组学生站起来说,我从"洛阳城里见秋风" 感受到因为作者看见了秋风,看见了被风吹落的树叶,就思念自己的家乡了孩子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PPT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学生回答说,他的内心是孤单、寂寞的,(板书:见秋风)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家乡的明月,有的说是亲人,有的说是作者的母亲。是呀,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家乡的红柑树、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紧扣一个"见"字。引导学生说说诗人见到的是什么?见不到的又是什么?在一次次"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第二组学生说,()我从"意万重"这个词感觉到诗人思绪万千,有许多话想对家里人说。恩,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有哪些话想要对家人说呢?学生回答:"张籍可能会说我很想念你们,你们想我吗?""他可能说你们过得好不好?要保重身体。""他可能会说这么多年在外漂泊,已经感到很疲惫了,想和家人团聚""他可能会问家人银子够不够用,要不要寄银子回来?".我一听,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意境,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这一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读后第三组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是呀,这封饱含着意万重,价值抵千金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又怎能不开封呢!

  3、悟诗情,入诗境。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人张籍的思乡情怀。(师配乐范读。生闭目感受。)

  请同学们睁开双眼,你们是否感受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情怀?谁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生配乐朗读。)这时学生们都沉浸在了这浓浓的思乡情里,很明显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接着,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我安排了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种从"悟"到"诵"进而从"诵"到"悟"的方法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最后总结: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什么情?学生回答:思乡情。

  4、寻诗律,悟诗律。

  这一环节,我扣住"思乡"由古至今,让学生感悟千古思乡情。

  首先体会古人的思乡情。

  (1)教师引读:

  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古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

  (2)课件呈现:古人思乡名句。

  A、师:在思乡人的眼中,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难怪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B、师:四处飘泊的游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为不愿让家人担心。就像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cén shēn)

  C、师:夕阳西下,鸟儿回巢,船儿归港,但诗人的故乡在何方?李觏不由得长叹——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gòu)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古人思乡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现象。以前面《秋思》学习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导读,背景音乐《思乡曲》的渲染,让学生在品读这些思乡名句中融入一种思乡悲愁的诗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乡情。

  (1)导语。

  师:同学们,古人思念家乡,今天的人们远离家乡又何尝不思念?你们听。

  (2)配乐欣赏:余光中《乡愁》。

  【设计意图:引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配乐范读,使全课意境统一,让学生懂得张籍思乡,古人思乡,今人思乡。】

  四、说反思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时刻在跳跃着,大脑在不停地思索着,同时配以凄婉的背景音乐,有感情的诵读深化体会,使得这节课舒缓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组枫叶落叶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很快的走进了作者的心田。而将思乡的情怀,思乡的诗句,由古至今通过PPT演示娓娓道来,仿佛引领学生穿越时空,感悟千古思乡情。

  有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其实也是相通的,"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有多大的创新空间。"我希望我的古诗教学课堂上学生会闪现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范本】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假如》说课稿11-27

小学语文说课稿11-25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1-12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10-14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8-20

高二语文《祝福》说课稿范本11-27

小学语文《风娃娃》说课稿11-26

小学语文《自己去吧》说课稿11-22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模板11-22

小学语文说课稿《匆匆》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