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3-18 14:42:53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范文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教学设计思路: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里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说话、朗读、想象、质疑、争辩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1.通过朗读张扬个性。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在学习1-2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插图,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通过看板书,从自己编动作到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这一段的教学“活”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学中的读、说、演正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为结构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作好铺垫。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2.通过提问演绎精彩。课标指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要及时适当地创造条件,营造空间,设计一些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具有多种功能。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根据条件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思维流向及心理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提问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和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讲到老鹰第二次的“还不算会飞”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与前一个“还”有细微差别吗?老鹰心里会怎么想?再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回答,通过此环节,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设下线头,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又如在讲第六自然时提出:望着上空盘旋的鹰,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这个问题的空间较大,学生完全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但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大都一致,也许是我无意中已经把答案灌输给了学生。

  3.通过活动感悟寓意。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设计几种学习方法

  (1)小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和贯穿整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时应用。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导读三、四自然段时,因与前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时可半扶半放伴随着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心态。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的长处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在学习五、六自然段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一读,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疑问是智者的明灯。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是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学生心中的疑窦。学生读中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抓住时机,巧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这时,老师巧妙地过渡,指导学生朗读“急促地喘着气”这句话,使感情朗读有了扎实的基础,这里用调动生活经验的手段,使整个课堂沉浸在美育气氛中,读文、体情统一于一体。接着引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理念

  1、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轴心,以"师恩难忘"为切入口,教材引路,巧妙地将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交流、汇报、探讨中,从不同角度回顾追忆,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感受浓浓师情。

  2、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和探究活动,彰显语文综合学习的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个体性。

  3、重视有效的小组评价和教师的激励评价、情境评价,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

  4、阶段性的回顾和过程性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不断深入和充实探究的内容,为确保下阶段活动质量奠定基础。

  二、说教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

  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本次课我主要进行的是“成长足迹”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板块的总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策划简单的活动,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活动计划”的课时目标: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制定并交流活动计划。

  三、说教法

  教法一:情感熏陶。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六年的五彩斑斓的小学生活的回忆,引发学生的感慨,感受自己的变化和进步,记录下成长的足迹。

  教法二:以“评”促“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成果。中评价中渗透方法的指导。

  教法三:学科融合。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因此,在本次板块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生活的汇报活动,其中会涉及到绘制“班级纪念册”,整理“成长记录袋”等内容,制作要求有特色,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将语文与美术等学科有机地整合中一起了。

  四、说学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合作,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我引导学生注重以下学习方法:

  学法一:自主参与。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展开活动(制作班级纪念册)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各显其能,各尽所长。

  学法二:体验与感悟。体验友爱、感悟师恩,并按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学法三:精诚合作。分组制定计划,分门别类搜集和整理资料,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习得方法,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

  2、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1)说说在活动中让你感觉最快乐和最难忘的事。

  (2)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3)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引导学生为本次综合性学习做好身心两准备。)

  (二)流览教材,交流感受。

  1、快速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对方可以读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三)、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已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或活动。

  4、制作班级纪念册。

  (四)合作讨论,制作活动计划。

  1、请引导学生回忆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好的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给予一定的指导: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定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读教材中的建议,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从活动建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4、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五)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报告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中不一样的内容,如有需要或质疑,可以向汇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六)作业: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收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围绕“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个任务展开,可将纪念册分为:“集体荣誉”“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我爱我家”四个栏目,围绕这四个栏目学生自主合作,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确定分工与合作的事项后分小组挖掘素材,多渠道收集资料,并围绕各个栏目分别组织过程性交流。

  第三个阶段:学生展示各自制作加工的文集,小组间交流赏析,探讨活动成果的利用,为下一段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材内容为两头翘、仰卧起坐传递球和投掷。

  “两头翘”又称“俯卧挺身”,和“仰卧起坐传递球”一样是一个以腰背腹肌活动为主的素质练习,虽然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是较为枯燥的,而且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然而,它们对发展学生们腰腹背肌弹性和力量有一定的实效性。“两头翘”在二、三年级的教材中曾经出现过,但由于当时学生们年龄小、力量素质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完成的质量不高。本课把“两头翘”作为主教材,目的在于通过尝试性的辅助练习和比谁翘得高,提高“两头翘”的动作质量,以便有助于以后学习难度更大、动作更为复杂的滚翻、平衡等技术动作。

  投掷在田径运动和达标内容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学生们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们上肢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掷教材在一、二年级时以简单的掷纸飞机、掷降落伞等形式出现,到三年级时学习了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四年级起逐步学习上步、助跑投掷垒球技术。本课通过“投掷过关”、“投掷目标”等练习,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的技术,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投掷时出手的角度与远度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上步及助跑投掷垒球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技术性强的“两头翘”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们掌握技术;把趣味性较强的投掷练习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们的练习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

  1、小学四年级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A、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强;C、好奇心强;

  2、四年级学生们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故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3、我所借班的班风活跃,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们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而且大部分学生们平衡能力和投掷能力均较强,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学生们力量素质较差,这样对学习“两头翘”和进行投掷教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要求教师区别对待、正面积极引导。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俯卧挺身的动作概念和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标:A、学会俯卧挺身技术,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们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们腰背腹弹性和力量;

  B、通过“投掷过关”等投掷游戏,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提高学生们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们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配合上体协调上举;

  B、投掷垒球时的出手时机;

  本课难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夹紧并充分伸展;

  B、投掷垒球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四、说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们“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们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们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

  五、说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三排小垫子(共24块、前后间隔为3米、左右间隔为2米)、两只篮圈间拉一根挂有彩色气球的横绳、自制小地垫49块、小黑板8块、录音机1台。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8-9分钟):

  1、常规教学(1-2分钟):

  1)学生们跑进上课场地,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配以《运动员进行曲》的原地踏步练习。

  2、模仿练习(2-3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摇橹”动作;

  2)学生们跟教师做原地和行进间“摇橹”模仿练习;

  3)学生们跟随教师模仿渔船出海动作;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一路纵队,绕垫子行进。

  3、自编游戏:“大鲨鱼”(4-5分钟):

  方法:教师扮演“大鲨鱼”,学生们演各种“小鱼”,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鱼”们在“大海”上游动。音乐停,教师喊:“大鲨鱼来了”,“小鱼”们迅速两两一组逃到“礁石”(垫子)上,“大鲨鱼”迅速去追赶“小鱼”,“小鱼”在逃进“礁石”或没有组成小组前被抓住的,与“大鲨鱼”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教学步骤:1)教师提示,并模仿各种鱼类游动的动作;

  2)学生们发挥想象,进行各种鱼类游动的模仿练习;

  3)教师先扮演“大鲨鱼”,共同参与游戏;

  组织队形(同上)

  通过上述几种练习手段,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创设情境,通过“愉快--紧张--喜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们很快进入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展开(26-27分钟):

  1、两头翘(10-11分钟):

  方法:俯卧垫子上,两臂前举,头、肩用力上抬,背部用力后弓,同时两腿用力(并腿)后举。

  教学步骤:1)教师正确的示范,并结合“造船”创设情境;

  2)学生们尝试性练习;

  3)手持轻物和两腿夹物做“一头起”练习,并触及上方的标志物(即“造船头”和“造船尾”);

  4)学生们在同伴帮助下(同时托两臂和两腿)完成动作(即“造船身”);

  5)学生们独立完成;

  6)优生表演,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小组自评;

  7)分组比赛:A、看谁“造船”造得高;B、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造得多。

  组织队形:二人一组一块小垫子

  教学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的教学原则,使一个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教学变得较为生动活泼,使学生们在尝试、相互比较、研讨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要领。

  2、仰卧起坐传递轻物(3-4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们在教师统一的口令下练习;

  3)每组连续做十次,看哪一组先完成。

  组织队形:四人两块垫子(合并)同时练习。

  3、投掷(8-9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正面和侧向投掷垒球技术;

  2)学生们在教师统一口令下练习正面和侧向投掷垒球;并比较两个动作的投掷远度;

  3)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距离进行投掷过关的游戏;

  4)理解道理后,面对气球进行投准比赛;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创造性练习;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教学情况反馈。

  组织形式:散点练习。

  投掷教学,主要采用对比教学法,通过不同动作比较,找出共同点,研讨得出要想投得远必须有一定的出手角度且挥臂速度要快、要想投得准转体方向正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比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4、接力游戏:中国奥运金牌榜(3-4分钟):

  结合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安排了“中国奥运金牌榜”的接力游戏,将思想品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方法:按小地毯的序号,排成八路纵队。排头学生们手持小地毯,站在起跑线后,令下,迅速跑出并将自己的小地毯上写的金牌项目与折返处小黑板上的金牌运动员相对应后跑回,拍第二个同学的手,第二个同学出发;依次进行,看哪一组又快又正确。

  教学步骤:

  1)教师提示并示范;

  2)学生们跨过垫子到折返处,将小地毯贴在小黑板上,直线跑回;

  3)学生们绕过垫子到折返处,将小地毯取回,直线跑回。

  组织队形:八路纵队

  (三)延伸(4-5分钟):

  1、小地毯拼字游戏:

  方法:每组6人,在最前面的垫子上,把6块小地毯拼成一个字,看哪一组最快。

  2、自编舞蹈:《歌声与微笑》

  方法: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舞蹈。

  组织队形:同上。

  3、小结讲评,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学生们经激烈运动后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荷,应在课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减轻和恢复,并将课堂中的兴趣保留到课后。本课安排了游戏和舞蹈,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七、说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们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75次/分左右。

  3、心率曲线(略)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2 lesson 2。这是一节情景对话课,围绕“征询意见”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能听懂会说cookies, French fries, popcorn等食物单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两个句型:

  1.用一般疑问句“Would you like a/some……?”进行征询意见并作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Yes, please. /No, thanks.

  2.用特殊疑问句“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please.”进行问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安排和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听懂并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句型。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表演和口语交际。

  3、情感目标:在对话练习中,不断鼓励学生开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4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句型。教学难点是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表演和口语交际。

  5、教具准备: 录音机,卡片,多媒体

  三、说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Warming up

  Sing a song.

  (通过唱唱、问答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

  (二)、Revision.

  快速呈现食物图片,围绕呈现的图片快速对话。

  (以对话的形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熟练运用旧知。)

  (三)、Presentation

  1、呈现图片,演示A部分对话。

  T: Would you like a sandwich?

  S: No, thanks. I’d like a hot dog, please.

  2、 展示图片,直观形象作练习,重点呈现“Would you like……”句型,完成B部分练习。

  (利用旧知,在已熟练的新单词中学习交际,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并由师生操练转向生生操练,由模仿提高到运用。)

  3、角色扮演,教师当服务员,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将单词融进有实际意义的对话中,充分体现在交际中教,在运用中学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4、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角色表演,回答问题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景练习达到掌握C部分和D部分的目的。

  (由模仿到练习,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

  (四)、Play a game.

  (这是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学,这样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通过评价总结,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激发其进一步追求成功的欲望。)

  (五)、Homework

  (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知识理解。)

小学说课稿 篇5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二册宇宙单元中的《太阳系》。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由这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宇宙天体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文献研究,第二,本课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值得争论的地方也多,而这正适合网络的特点。因此,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的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这一目标正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提出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究”和“意义建够”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⒈创设情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次网上旅游中进行的,其中创设了乘坐神州号航天飞机、参观网上博物馆等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也符合现代生活的气息。

  ⒉设计游戏:网络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将枯燥的记忆通过网络游戏来完成,使学生轻轻松松得到收获。

  ⒊自主质疑:疑问是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关注对象和不同的知识积累,提出不同的研究主题,从而使而后的网上学习有了主题和目标,也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⒋网上浏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主题,自由的在网上搜索、浏览,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在纷繁的网络世界中不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仅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功能,更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⒌组织争论:课堂需要争论,对太阳系的探索更需要争论,争论不是为了形成定论,追求的是产生新的观点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争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

  ⒍交流心得:如果说引导争论是为了学术争论,那交流心得则是情感的交流,在整个网上旅游过程中,有意设置了许多值得学生触动和深思的地方,在课的最后进行这样的交流必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利用这六条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与学生很随意的谈话,引导学生进入一次特殊的网上旅游,伴随着到计时、发射和隆隆的火箭声,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享受着、幻想着,当他们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的一切使他们大吃一惊。伴随着这惊讶声,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已经被激发到了极点。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境和氛围。

  二、观察分类、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让学生对太阳系的运行动画观察1-2分钟,找出太阳系中有关特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出来,通过这个动画,学生通常可以发现太阳系中十多个特点,并对观察仔细、有独特观点的学生进行表扬,最后,在观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进行分类,这是一改常规的教学思路,将打破分成6类的思维定势,只要有正确的标准或理由,都可以,这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设置游戏、加强重点。

  让学生记住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将他们的排列顺序很快的记住吗?这不仅是为了记住他们的顺序,更是一种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记忆要讲究方法。然后在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进行强记,最后通过愉快的网络游戏来检查和巩固记忆的成果,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自主质疑、确立主题。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对太阳系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太阳系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进一步研究的主题,从而体现出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开放化。事实上,学生也确实有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学生研究主题的确立,将消除上网时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

  五、网上浏览、深入探究。

  这将是本课的重要环节,也将形成课堂中的一个高潮。因为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后的汇报过程中,必将会对有些问题产生一些争论,而这争论正是我要大力挖掘的教学资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关于有无第十大行星和有无外星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因此,当学生的争论产生后,我将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第二次上网学习,以收集更多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在第一次上网中是各研究各的,而第二次网上学习则是大家围绕一个研究主题进行的,这时,学生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也许会觉得老师提供的网页和网址不够用,这时,我完全放开,让学生直接上英特网,按照自己所喜欢和善于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在学生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进行第二次争论辩,组织这样的争辩并非为了得到什么结论,最后的争辩将在没有结论和输赢中结束。但正是这样没有结论的争论将继续激发学生研究下去,也许是一段时间,也许将是一辈子。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

  六、启发情感、交流心得。

  在整个网页中,我有意设置了许多容易引起学生触动和震撼的信息,学生在上网中将会有意无意的注意到这些信息,也必将产生一些想法和体会。而这些体会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对太阳系一课进行网络教学的一些设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

  ①、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

  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

  ③、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

  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

  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

  (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

  (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

  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说教法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小学对话说课稿二

  《人物外貌》片段描写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并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长期以来,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视作文为苦差事。三年级又是“说话”过渡到“写作”的转折点,每到作文课,绞尽脑汁,生憋硬挤,编出一篇文交差了事,老师一遍遍地帮助他们修改,苦不堪言。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求,抓住人物的长相、穿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介绍自己或别人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爱写。

  教学重难点:我把“让学生领会介绍人物的其本要领,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要描写的人物”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法:在课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情景教学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基于这种理论的指导,教学中我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

  三、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交流法:学生互相交流习作;

  2、评价法:对同学的习作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形势下,传统的“板鸭式”教学必然有背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作文教学,若采取“板鸭式”的“满堂灌”,则老师“累”学生更“累”,老师讲得满头是汗,头头是道,学生却还是无从下笔,

  这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此我们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导”促“写”,下面我就教学过程进行解说。

  (一)故事导入

  我给他们讲故事:古代有一个县要抓小偷,于是贴了张告示,告示上这样写着: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黑不白,眼晴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而后提问:根据告示上的提示能抓到小偷吗?孩子们都说告示上没有抓住人物特点写,抓不到小偷。由此我轻松地导入到课题——外貌描写。

  通过这种方法导入,让学生感到有趣、轻松,进而产生学习的冲动,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猜漫画

  “说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许多名人漫画让学生猜,很多同学一眼就认出了潘长江和毕福剑,我问孩子们:你们怎么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孩子们都说漫画抓住了人物特点,于是我又让孩子们看看漫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体型、长相、衣着、神态等方面去说。这样让学生多说,会让学生达到出口成章的程度。

  (三)评一评、写一写、猜一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个环节中我并没有直接要孩子们写作文,而是先出示一张他们都熟悉的人的图片,老师朗读出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让学生评价,从中引导学生按顺序去说,并把人物特点说生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在场同学或老师,并用文字给他们或自己画肖像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白地说要写作文,但学生已经在写了,面且是兴致盎然地写。写好后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到与自己相关的特点就站起来,如果没有按要求写的,全班交流,共同修改。形式比较活泼有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起来也有话说,这样既生在玩中学,学生也因此感受不到写作文枯燥,强化了教学重难点,又让孩子们想写,喜欢上了写作文。

  四、课后巩固练习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顺落实到学的最优化。”为了巩固知识,我设计了练习:我的妈妈。然后结合板书加以引导,这样即回顾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又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在一节课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小学说课稿范文7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Pizza and Hombutgers》说课稿范文01-31

《雪孩子》小学说课稿范文12-18

小学美术《亮眼睛》说课稿范文11-19

小学语文《穷人》优秀说课稿范文11-17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称赞》范文11-17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范文11-04

小学英语《Happy birthday》说课稿范文10-22

小学《珍珠鸟》说课稿范文09-18

小学英语《Hot Dogs and Donuts》说课稿范文02-02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蜜蜂引路》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