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时间:2022-07-17 13:19:07 通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公布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我国在2017年对小麦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公布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公布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农业厅(局、委、办)、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分行: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6年水平不变。

  鉴于小麦即将开始大面积播种,各地要认真做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农 业 部

  国 家 粮 食 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16年10月21日

  拓展阅读: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

  一、小麦的土传病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土传病害的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

  小麦田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

  1、纹枯病

  纹枯病的病原是禾谷丝核菌等,菌核则是最为重要的初侵染源。

  识别:

  1)烂芽:小麦的芽鞘受害变成褐色,在幼芽阶段造成作物枯死。

  2)病苗:在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

  3)花秆烂茎:在返青拔节之后,小麦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在茎秆上出现“眼斑”。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能看见蛛丝状的白色菌丝体,以及类似油菜籽状的黄褐色菌核。

  危害:

  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和枯白穗。一般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会减产5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

  2、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根腐平脐蠕孢,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识别: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色梭形病斑,比那远清晰,中间稍褪色,扩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病组织坏死,上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朽腐。麦苗平铺在地上,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亡。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危害:

  一旦感染上了根腐病,小麦的茎秆极易折倒,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到70%-80%。

  3、全蚀病

  全蚀病是由于子囊菌亚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从而造成的。

  识别:

  我们在全蚀病的辨别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腐烂,根的表面有葡萄菌丝。

  2)分蘖前后:老叶变黄,分药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

  3)早春:返青迟缓,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多或枯死。

  4)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的部分腐烂加重,植株矮化。

  5)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呈现黑变腐烂更加明显,形成“黑脚”,病部的叶鞘易于剥离,叶鞘内侧和茎基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籽粒枇瘦。

  危害:全蚀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可怕的,属于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是大片枯死。一般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在50%以上,甚至绝收。

  二、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特点

  1、菌源量大。这些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过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传播,经过逐年积累,田间菌源量极大,条件适宜,随时可能萌发致病。

  2、致病力强。这些病害的病原菌的致病力都非常强,对根、茎、叶、种的'影响极大,一旦感病,小麦的形体遭到破坏,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经济价值。

  3、前期发病早。这些病害发生都是在苗期感病、春初扩展、后期危害。播种后即开始感染,播种后到越冬前为第一个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个感染高峰,病斑扩展造成苗黄、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现死苗、黄叶、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大幅度减产。

  4、发病部分隐蔽。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苗期病情发生轻,症状不明显。特别是前期旺长造成群体较大,田间郁蔽,病株不易被察觉,到后期出现死苗等症状时,已错过防治适期。

  三、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病原因

  1、偏施氮肥:不均衡施肥,尤其偏施氮肥,有利于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发生。早播及播量大有利于纹枯病、全蚀病、线虫病的发生。

  2、连作: 小麦连作及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导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使小麦根系处于一个易感病的环境中,增加了发病机会。

  3、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大量未经处理的小麦病残体直接混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迅速增加,分布更加均匀,非常有利于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粉病等病菌的传播蔓延,使土传病害由点到片,由零星发生到普遍重发生。

  4、现行种衣剂质量差、防效低: 据农业部近两年的抽查,国产种衣剂的合格率为70%左右,从市场上抽取的样品合格率不足30%,不合格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为零。

  5、农民防病意识淡薄: 只重视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对小麦种传和土传病害的防治认识不足,只用杀虫剂拌种或使用劣质的种衣剂拌种,导致小麦种传和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重。

  四、小麦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

  小麦土传病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导,协调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此类病害的发生。

  1、加强植物检疫。

  繁育小麦种子必须在播种前15天向检疫部门申报,繁育材料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严禁在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而擅自繁育、调运、经营小麦种子的单位与个人依法严肃处理,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检疫性病害的传播。

  2、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良种。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多发区,应种植豫麦18、豫麦49、新麦11、周麦18、高优505、矮早4110等抗病品种。

  ②轮作。在小麦全蚀病重发区,改种非禾本科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③精细整地。实行深耕,精耕细耙,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壮苗早发。

  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

  ⑤加强管理。避免早播,合理密植,返青期及时中耕,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⑥消灭病残体。小麦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的病残体,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腥黑穗病和全蚀病的病残体要就地烧毁,以免疫情扩大。

  3、化学防治。

  早春小麦起身返青前田间接力药剂喷雾防治,直接把药物喷到植株的根或茎基部。

  1)药剂灌根。小麦返青期,在全蚀病、纹枯病重发区,每亩用20%的三唑酮100毫升,加水50公斤灌根,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锈病。小麦根腐病发病初期,可以用99%恶霉灵原药4克/亩灌根,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也可以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30ml/亩,兑水15kg喷雾。

【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相关文章:

2016深圳最低工资标准通知07-24

25省份公布省属国企限薪令通知07-29

关于调整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08-08

2016江苏省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07-21

最低工资规定10-20

南京公积金最低标准07-06

厦门社保最低缴费基数07-11

武汉社保最低标准07-16

沃尔玛提高最低薪酬07-21

最低投标报价承诺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