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书收购

时间:2021-05-02 13:04:11 委托书 我要投稿

委托书收购

  委托书收购,是指收购者以大量征集股东委托书的方式,取得表决权,在代理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时,集中行使这些表决权,以便于通过改变经营策略、改选公司董事会等股东大会决议,从而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经营权的公司收购的特殊方式。委托书收购的核心在于收购者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以低成本取得对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其本质是一种收购人(股权征集人)在授权范围内,代理股东行使表决权的行为,产生的是委托代理关系。这本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但是,由于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可能与股权式收购一样,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同样也涉及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不予以严格的规制很可能导致委托书收购的功能被严重扭曲。因此,法律要将其作为特殊的收购行为予以特别规制。

委托书收购

  一、基本资料

  委托书收购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几种公司收购行为,在法律性质上是不同的。和股权收购相比较,委托书收购是一种代理行为,双方是委托代理关系,仅在授权范围内代理行使表决,股东仅将基于股票所有权而产生的表决权全部或部分委托他人行使(一般都是全权委托),并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可随时撤销委托,不发生股票所有权的转移,而股权收购则是一种买卖股票的所有权交易行为;另一方面,委托书收购比股权收购成本低、简便易行,法律对其规范也较股权收购更为细致和严格。 委托书收购和资产收购相比较,被收购方的主体不同:委托书收购的法律行为主体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而资产收购的法律行为主体则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其次,行为的法律后果不同,资产收购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被收购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所有权转移到收购公司,发生物权的转移,委托书收购则是有偿或无偿地征集被收购公司股东的表决权,股份本身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再次,操作程序不同,资产收购是一种公司购买财产的行为,性质上应属于公司的重大经营行为,所以经股东大会批准方能进行收购,主要由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范调整,而委托书收购则是一种获得代理表决权的行为,无须股东大会同意就能进行,一般更多地受证券法及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法规调整。

  二、产生机理

  委托书是股份公司的股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亲临股东大会而委托他人代为出席,发给受托人确认代理权限的书面证明。而在委托书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书收购制度则有其更深层次的诱因。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书代理关系是存在于股份公司中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普遍关系,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活动中,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管理级上”。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从事活动,代理人则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在现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所有者)与代理人(经营者)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所有者(外部人)与经营者(内部人)签约之前,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即经营者知道自己工作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所有者不知道;在所有者(外部人)与经营者(内部人)签约以后,又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知道自己是否尽了力,是否按所有者的利益谋划和决策,但所有者不知道,所有者要获取这些信息必须支付很高的监督信息成本,外部人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取了企业相当部分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往往和公司成员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1)。 “内部人控制”其实就是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滋生的代理问题,表现在企业的具体事例上就会发生诸如;经理人扩大不必要的投资,雇佣大量冗员,加大销售管理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财富转移到个人拥有公司等现象。而解决经理人渎职所滋生的代理问题,固然可以通过董事会的监督功能来制约,但董事们基于自利动机,从理论上讲选择与经理人勾结可能更为有利。所以,解决代理问题靠企业内部是不够的。股票市场的并购功能就发挥了控制代理的作用。一般来说,并购有三种途径:一是经由董事会来进行并购案谈判;二是通过二级股票市场来进行股权收购;三就是通过大量征集委托书以求在股东大会上控制董事会、监事会人选以及公司经营权。

  委托书收购

  应该说,这三种途径都可以发挥对经理人监督的效果,“内部人控制”受到市场层面的控制,经理人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代理问题就不至于恶化。而这三种并购方式成本与收益也各不相同:通过董事会来谈判并购案,除非双方互在需求,一般不易成功,而范围也较局限;二级市场股权收购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甚至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而利用委托书收购来掌握董事会、监事会人选取得经营权,是一种比较节约成本的作法。

  三、利弊分析

  委托书收购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以委托代理关系保障了中小股东参与上市公司重大决策的权利。立法者设置委托书授权的初衷是为了让广大无法或无力参加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得以通过合法的渠道,以他们所信任的形式行使投票权。这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委托书收购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大会的召开易达到法定人数,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使少数股的股东通过集中表决权的行使,实现自己的股东权利;另一方面,它具有收购成本低,程序简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合股权式收购使用等优点,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与股权式收购并列的一种收购方式。但是,委托书收购作为一种收购:工具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它总是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损伤公司及股东利益间游走,它的优点同时也使其容易沦为有效的、廉价的工具,被用来争夺公司经营权,干扰公司的正常运行;或是被用来“做局”,操纵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牟取暴利,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委托书收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这些问题。 委托书收购是指公司的股东出于控制支配或改组公司董事会进而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之目的,征集其他股东授权其代行投票权的委托书的行为。收购委托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到府收购,即针对特定股东,在各地设收购代表;另一种是零购,针对不特定对象,举牌告知收购信息,以吸引投资者授予委托书。“通百惠”委托书收购即属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