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7 09:09:51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口海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合理地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三、想清楚我们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 ×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2

  5月22日---23日,我有幸在婺源参加了教育新视野第一届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余颖、江苏的周卫东老师、江西南昌的叶青老师、江西省万年县第三中学李国瑛老师等6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周卫东教授,华应龙教授、专家报告,及有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游戏公平》利用学生喜欢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省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华应龙教授、周卫东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师者若水和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3

  以前,只是听说钱守旺、王彦伟、刘松、张冬梅老师的名字,看过他们的录像课,知道是四位数学教育专家。12月3日和4日,借助“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终于有机会和4位专家见面,现场聆听4位专家的讲课,感受颇深。经过两天的学习,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两处最有感触的地方。

  钱守旺老师先是生动有趣的讲授了《24时计时法》,接着做了“从双基到四基”的报告。向老师们展示了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与学员们畅谈了实施新课标的感想,让学员们认识到新课标“从双基到四基”的教学理念,使广大学员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王彦伟老师就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这个块面进行了梳理。她先讲了一堂生动的《图形的旋转》,接着带来了一堂“渗透‘数形结合’的策略”的讲座。把各个年级段教材中出现的几何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清晰的陈列方式了罗列每让老师们直观感受到小学数学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体系。王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几何教学的重点不是图形计算,而是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列举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一些常见的疑难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本以为枯燥乏味的讲座,原来是那么的`引人入胜。

  我听完讲座,感触颇深,通过与名师的零距离接触与交流沟通,就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四位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令大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想想以前的教学中只知埋头苦干,不知课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想“怎么做”,更要深层次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4

  我有幸参加了市优质课,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北京市新鸿儒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5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南昌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毓信教授,还有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朱乐平教授,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刘德武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郑毓信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 郑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平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课堂,此次观摩学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郭素英老师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堂课中,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太阳城”超市引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容易的引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次,结合例题中具体情境,分析得出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单价×数量=总价;并从中引申出: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流畅、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最后,郭老师设计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当堂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王有花老师在讲授《加减混合》这节课时,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迅速与老师拉近距离,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开始时,王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为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故事,王老师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复习旧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衔接了起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动静结合地方式,使学生轻松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观摩两位老师地课堂,我认识到,在教学时要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7

  我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刘子跃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学习单位体积的问题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烧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币的大小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慈老师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吕金颖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8

  这几位老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及儿童视角建构有效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和游戏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并体会数学的乐趣。下面我就针对这次学习谈谈我的感想。

  一、 注重课前交流,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准备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三、 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总之,在本次的听课中我最喜欢刘松老师上的课,回归数学本质,展现了本真教学 ,语言诙谐幽默,真正让学生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其次,在学习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要创设有价值的、生动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精彩的生成!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六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及来自永济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太原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成艳斌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的许洋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潘雪琪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10

  上周末,听了《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数学大赛》中的“用韦恩图解决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三节课。这次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潘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开始,通过创设“少年军校演练”的情景,找小强的位置,由于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况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导哪是列,哪是行,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给予肯定,最后再说说自己的位置。通过找生说自己的位置,其余同学记录,比比谁记得快,最后通过讨论认识数对。

  在教学中潘老师没有教给学生确定,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06-04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范文11-09

小学数学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08-16

小学观摩课的心得体会07-29

小学数学观摩课《不退位减法》说课稿08-20

小学数学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1篇)06-22

小学圆的面积的数学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01-21

小学数学观摩课学习总结(通用6篇)03-11

数学名师观摩课心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