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习方法

时间:2020-10-24 12:09:20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语文学习方法

  篇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中学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如何理解语文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之外,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人文性与思想性,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两者只是对一样东西的不同表述。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

  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多少语文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着课外的语文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实践性、应用性实践出真知。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比较机械,效率不高。任何理论的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方和环境。不同地区,人们的语言、风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北京有上海不同,沿海与内地不同,牧业区与农业区又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文性很强的语文科教学。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人们,教学不但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而且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已经列为中学阶段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创新观点,应用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去创造。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样是语文科必不可少的特点。

  语文学科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仅仅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紧密联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语文反映历史,也反映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语文又属于先进文化的内容。先进的文化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又是引导人们前进的动力,还必须具有超前性。语文学习的内容,同样既有时代性,又有超前性。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区别

  1、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主要是打基础,学会汉语拼音、写汉字、阅读浅易的文章,学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初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学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并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及内容扩大、加深。

  2、思维层面

  小学:形象思维

  初中: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以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为线索,编排为三个板块: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个版块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一、提高效率——五到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二、积极思考,课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课下

  三、课堂笔记——四个内容——老师每节课所讲的新知识、新见解;老师所介绍的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老师所讲的而自己缺乏的知识;老师所讲的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课外语文学习

  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读者》《 青年文摘》《 意林》《 满分作文》《 经典名著》 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多积累才能练成锦心绣口

  写:摘抄别人的名段佳句名篇

  坚持写日记、周记

  一、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一读:速读、默读、朗读、背诵等 课文及其课下注释

  二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三标记:不动笔墨不看书——精彩语句、疑难问题、阅读感悟

  加强写作训练

  1、要多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的素材。

  2、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2.说明文的要素: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和观点的连接。

  3.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修辞的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等。

  6.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7.词的分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8.短语分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等。

  9.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顺序:主、谓、宾、定、状、补。

  篇二: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

  初中语文字词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打基础阶段,高中是学生素养的提高阶段,初中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而字词学习是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在“反正字词中考不会考”的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前中学生词语学习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学生词语积累的量与小学相比没有进步,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回生”现象,有些学生在平时的交流和作文中语言表达词汇量较少,错别字成堆,小学学过的拼音到了初中依然不会写。其次,对一些常用词语或成语的用法并不能很好掌握,在语言实践中词语运用能力较差,在各项测验中错误率较高。

  所以,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的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 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此次科研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2. 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 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五、步骤

  1.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词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还帮助我们理解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社会有多么复杂,词语便有多么深刻。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个人语言的丰富程度往往同他的思想和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联系着。以词汇而言,一个人掌握的词汇的多寡,是在总体上反映他所掌握的概念(实词)的多寡和他对概念与概念之间多种关系(虚词)的理解的深浅的。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词汇积累越丰富,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越深广,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越细密。从人的发展的高度认识词语教学的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词语教学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2.制定科学的词语教学目标

  完整的词语学习过程,应当包括“由识记到理解、体悟,再到运用”这样三个基本环节。对于词语教学,学生大部分是学一路丢一路,他们的语言生长仍然是自然形态的。这同我们教师的教一路丢一路有直接关联的。当我们在责怪学生“一年、两年笔底还是这么几个词儿”,埋怨学生“不善于吸收新鲜词汇”的时候,倒应该首先反躬自问:我们可曾在词汇教学方面真正当个“有心人”?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先对新课本上出现于各篇课文中的生词新语作一个基本的统计,做到全局在胸,胸中有“数”;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订出本学期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运用比较法,联系旧知讲解新知,使学生一边“温故”一边“知新”;又注意运用综合归类法,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之后,采取词性归类、近义词归类、反义词归类等等方式把已学的生词新语加以整理,以加深印象。一学期结束,作总的复习和考查。这种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应该说,除了一些最普通的基本词以外,一个中学生的词汇积累,如果每学期能以150个到200个的数字递增,10个学期积累的数字已相当可观;至于平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还不计算在内。当然,这种数字计算法,可能带有某种主观设想的成分;但是,我们既然要向“语文教学科学化”的目标努力,那么,努力加强词汇教学的计划性,使教和学双方都能心中有“数”,就决不是毫无意义的了。

  3.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语用学理论视野下的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音、形、义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词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要遵循。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最重的是要让学生能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的经验,包括一般理解和变式练习。让学生直接感觉到词语在具体语段中的存在,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中的例句,以此为范例指导学生由模仿起步,学会运用。

  比如课前检查预习,可以采用情境填词法激励学生抢答填空,让学生养成关注生词语境的意识和习惯。在默写的时候,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也不直接报词默写,而是让学生听老师的例句提示,在省略部分填上恰当的词语。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为了增强词语学习的趣味性,老师可以组织竞赛、互相出题等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4.注重课外延伸,努力开发生活中的词语教学资源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语言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词汇尤其如此,因为它是语言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应脱离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当研究新词,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学好语文,学好、用好母语。

  首先,应从文化多元的角度对新词的使用持宽容的态度,对低级庸俗的用语坚决抵制。其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正确引导,规范使用新词。作为母语教育的基础,中学语文教育在继承中国语言文字传统的基础上,当然还应肩负更多的责任。了解过去固然重要,面向未来则更是责无旁贷。正确的做法就是筛选出能反映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新词,引入我们的课堂,丰富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同时,老师们也应当坚信,在正确引导下,新词的学习也会对学生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有益的作用。

  篇三:初一语文最佳学习方法

  案例: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学生王涵,她数学英语都还不错,可就偏偏语文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其它任何科目都要比语文好学些!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任何一科成绩不理想对于参加考试来说都是很不利的。为此王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忙采取请家教,上补习班等措施为她进行补习!结果时 间金钱都花了不少,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没有提高。

  对于她我还是像其他学生一样首先给她沟通以及分析: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很正常,是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初中学语文与小学学语文的不同:

  1、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

  3、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为主,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受 ;

  4、小学以上课听课为主,中学则要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自己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既然了解了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那么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衔接,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形提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文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内容,重点是阅读和写作。

  首先,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 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 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孔子也说:“知之 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自己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其 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奋斗目标(理想)。当然,所讲的目标是长远的、大的方面,宏观的。而更多的是阶段性的,或说近期的目标。比如:刚入校是 中等,现在要进入前十名;上学期是30名,这学期达到20名或超过xxx;这周测验85分,下周争取90分;拿起今天的作业,争取全部做对等这些都是阶段 性的近期目标。接着该怎么样做呢?

  一、学会利用语文书

  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 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在利用课本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 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 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 然。

  学会利用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学会上课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 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

  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 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习效果好。

  2、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讲析,听老师的提问,听同学的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力。

  3、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并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记笔记,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记重点,老师的板书、开场白是重点。有的学生开头没注意,再听后话,不知所 云。有的认为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 讲的结论也是重点,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记在哪?语文课上一般记在书上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上,整理总结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怎样记?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4、积极答问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答。这是一个模仿学习的方式,或是成功,或是失败,总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反应与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提问,请老师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认真对待作业

  做作业,要目的明确,切忌以下几点。其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向老师交差;其二,做作业前不认真看书、消化课本内容,甚至连概念都没弄清;其三, 不动脑筋,套书本格式做作业;其四,抄袭别人作业,互相核对答案。这样做作业尽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错误多、效率低、容易遗忘。

  做作业究竟应达到什么目的呢?首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它可用来检查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 救;第三,通过做作业,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做作业可以累积资料,为了全面复习做好准备。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阅读学的原理,阅读效率等于阅读时间乘上阅读的认识水平。如果是考试,阅读时间对大家是同一的、公平的,可以说是一个常量。而阅读的认识水平则因 人而异,各人的差异极大。要提高阅读的认识水平,当然要靠平时的多读和考时的读准。而这点又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平时阅读量甚少,即便读了,其实也不是 “读书”,而是“看书”,关键之点是没有读出声音来,亦即没有朗读,正因为没有朗朗上口的朗读,缺乏出声的吟诵,所以没有语感,缺乏语感或语感不强,要进 行阅读和写作是有困难的。

  1、熟读、背诵的习惯。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他们日日诵,天天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横飞,读得喉干舌燥,所以古时候有“手肘成胝,口 舌成疮”之说。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因为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实现识字悟意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另一方面,只有 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深刻的感受汉语所特有的审美表现力。比如,汉语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不通过诵读是很难品味出来的。其他诸如词汇 美、句式美等,都要在反复诵读中予以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要熟读成诵,特别古诗古文。常说语文学习“要死要活”,就是要“死 背”。自己不读不背,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阔视野,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 力,错过“季节”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2、精思的习惯。读书的同时必须学会思考。要眼到、口到、心到,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精思,才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独到的理解、独到的体验和评价,才能产生新的疑问,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发展。

  3、博览的习惯。我们说某人学识渊博,“渊”是指高深,“博”是指广泛,语文学习最讲究“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要涉猎,以开阔视野,形成知识网 络。所以希望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广泛的.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学会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会粗读、通读、跳读等方法。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水平自然也 会提高的。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常遇到学生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 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不会告诉他。我请他自己去查字典,培养他的能力,自己查工具书认识的,印象也自然深刻些!也希望大家今后少问这样的简单问题。

  5、有意识积累的习惯。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 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 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般的人对读过的书日子久了就没有多少印象了,等到要用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意识的积累,可以使人博学多才,用时得心应 手。

  五、良好的写作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俗话说:“字是门面书是屋”,可见字迹的重要性。字如其人,写字体现人的风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从执笔、坐姿、放本子、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其实,平时写字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字过程。

  2、勤于练笔的习惯。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 所闻所感,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随笔、命题作文等。害怕作文,可以理解,那是自己把作文看得太 高深,没有谁要你当作家,你要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习语文,不能囿于课本。课本上学的大多是 “语言”,而生活中学习的大多是“言语”,而母语的习得更主要的是来源于生活,从阅读书报到欣赏影视文化;从人际交往到“听君一席谈”,我们无不都在学习 语文。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3、还有另外的一种方法,可以借鉴。写作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 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 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平时读报或读杂志之类,遇有认为合适的题目或题 材,先不读作文或原作。自己也做一篇,然后将原文或原作与自己的作品两相对比,以便找出差距(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立意构思以及语言等诸方面的问题),以明 确自己欠缺和应该弥补的地方,然后再重写。如此这般,若干次以后,你会发现你飞速地进步了。还有一种方法,如对同一个问题读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报纸,看他们 报道的角度或对问题的评论有何异同,这可以培养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

  最后,我对王涵说:“语文的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她回家好好整理思路,从头开始,慢慢按照我的方案去做。一天改变一 点点,一天学习一点点,一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快乐一点点。同时,也希望王妈妈与我们老师配合起来,对她给予鼓励、支持、监督。

  就这样大概过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接到了王妈妈一个电话,是来向我道谢的,因为女儿语文成绩真的是进步了很多,现在语数外三科可以齐头并进,成绩在年级已经是名列前茅。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很欣慰,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语文求生存、谋发展。语文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 舟”,坚持再坚持,你一定可以学好语文的。

  篇四: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首先要解决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那就是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诗歌的背诵,你就要老老实实地认真去背,不能不会背还无动于衷,好像背诵和你无关一样。有一个同学,语文考试得了67分,没有及格,可他的名句填空题全部都空着,本来应该得到的10分,一分也没有得到,究其原因就是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影响了自己的语文成绩。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像三班的邵晨原来学习不努力,现在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本次月考得到97分的好成绩。你自己不用功,谈学习语文那只能是空对空,不会有效果。

  第二,要学会积累。总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可以,经常是没有认真学习,却也得到七八十分,这让一些同学陷入了误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累无以提高。比如词语的积累,对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非常必要。有的同学的词语积累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初三的学生,不知道“鄙夷”怎么写,不知道“陡峭”的“陡”念什么。正是不注意积累,才闹出了“雷锋参加了八路军”、《水浒传》的作者是鲁智深等笑话。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黑瞎子掰苞米是不行的,因为掰来掰去,最终只掰到一穗苞米。积累的方法是做好笔记,特别是学会分门别类地记好笔记,比如学通假字,就要把通假字列为一项,按句子、通假字、解释这样的顺序来做笔记。空手掰苞米是不行的,一定要拿上筐,笔记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好的筐。

  第三,要吃透教材。从每册语文书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侧重点,到每一篇课文,包括作者及背景、文章的主题、结构层次、表现手法及课文下的注解等都要熟烂于心。学习语文必须要立足于教材,有些同学对正在学的教材也搞不清学过了那些课文,更不用说课文所包含的知识点,这样想取得好成绩只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四,要勤于练习。通过练习,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你既可以熟悉语文题型及要求,又可以学习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你既可以学习掌握教材的知识,又可以有效地向教材外拓展延伸。你的学习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同时勤于练习还包括勤写作文,操千曲而后晓声。以上的四点都是老生常谈,然而不谈仿佛也不行。语犹未尽,接着谈。

  第五,学会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习语文离不开学习语言,学习语言应该是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对语言感受的机敏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写作。比如这样两句话:“碧波卧彩虹”,“碧波卧飞虹”,只一字之差,哪个贴切呢?一些学生选择了“碧波卧飞虹”,他们没有考虑到“卧”和“飞”这两个词汇,既然前提是“卧”,怎么还能“飞”?再比如“他气急败坏地跑掉了”这一句话,虽然“他跑掉了”是句子的主干,但其表达的重点其实是在“气急败坏”上,写出了“他”狼狈不堪的状态,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把这四个字抽掉,这个句子就索然无味了。培养语感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材料,那就需要我们加强阅读,多读好书,读经典作品。

  第六,学会联想。联想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许多知识就会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学习文言文,“环而攻之”,其中“而”是表修饰关系的,那么“而”还有那些用法呢?由修饰关系联想到并列、转折、承接等关系,“而“就不是一个孤伶伶的“而”字了,这就是把知识学活;再如学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就联想到中了举的范进,一个没有爬上去,一个爬上去了,但不论上还是下,封建科举制度所培养的都是废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这样就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形成更为开阔的阅读视野,达到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写作中也离不开联想,比如写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一些同学感到狮子吃天无处下口,其实以土地为切入点,突破土地这个点,可写的内容很多,土地本身可以有高山、平原、沙漠等等,土地之上有各种动植物,气象万千,土地之下有石油、煤炭等各种宝藏。我常和同学们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最后补充一点,那就是不能忽视写字。一些同学写字拘谨小气,缺乏灵气;一些同学写字龙飞凤舞,但无章法。你现在还不注意提高写字的水平,在中考中就会吃大亏。现在三班的邵晨、丁宝旭等同学写字不但整洁,而且有一定的观赏性。这说明只要我们认真写字的话,一定会写出一笔好字来的,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增添光彩。

  也许你可以离开很多东西,离开许多人,但在你的一生之中永远也离不开的就是语文。热爱语文吧,认真学习语文吧,语文会让你受用一辈子。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这里也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一、怎样预习课文

  有不少小朋友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叶圣陶老爷爷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人看书学习了。为了帮助小朋友掌握预习的方法,我把预习的方法和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帮助你记忆和运用。

  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组成词语划条线。联系上下文,据词来定义,然后动手写几遍,字形字义牢牢记。先将课文读一遍,主要讲什么,心中有个底。再将课文细细读,每节讲什么,概括成一句,内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规律性,分段要合理。认真读课文,仔细想问题,课后提示作参考,学会自己提问题。读、划、批、注好办法,不动笔墨不看书。

  二、怎样辨析同义词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⒈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⒉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⒊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⒋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还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⒌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⒍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

  三、怎样找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⒉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⒊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⒋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如: 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这是一件新鲜事。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篇五: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语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引人入胜。学习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秘诀就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学习初二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一、多读书: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在这儿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怎样读,我认为要注意:

  (1)养成泛读的习惯——产生兴趣追求。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有人戏称为“随手翻翻”,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2)养成精读的习惯——咀嚼书中精华。 浩瀚书海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不在少数。一篇文章读一遍,虽能读出大概,但还会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对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字斟句酌,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养成背诵的习惯——打下文学功底。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多“写字”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做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2)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地记随笔,和同学、老师交流,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时应先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做作业。平时不要过于依赖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辅书,放弃思考,抄袭答案只会让你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降。作业书写要清楚,如犯错误一定要认真订正,切不可忽视。

  三、多“说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同学上课都不愿发言。上课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地表述一个话题,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外,还应该多注意观察。 “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到哪里,语文就到哪里。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这样才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去看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再然后,就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去展现那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间的斗转星移。

  四、有效利用好语文的习题训练

  1、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识记

  在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3、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关于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关于韩语学习方法09-11

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重在创新10-13

关于韩语的学习方法11-03

在生活中学语文01-18

中学语文黑板报10-26

中学语文研修日志范文10-23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08-20

关于学习方法发言稿11-30

中学语文说课稿《秋天》模板11-15

中学语文个人年度总结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