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观后感影评

时间:2020-12-05 12:57: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爱乐之城观后感(影评)

  《爱乐之城》看完就和看了这类鸡汤文一个感觉,尽管知道他们已经努力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我仍默默地屏蔽了他们的朋友圈,为的是让他们体会下生活的艰辛,才会走的更长远。《爱乐之城》虽是一剂失败者的精神鸦片,但我们仍会躲在角落乐此不疲地狂吸。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乐之城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爱乐之城观后感(影评)

  【爱乐之城观后感一】

  观影过程中这句话一直环绕在我脑海中,发出来共勉

  好莱坞被我迪宝宝流水线“鸭霸”后,曾经独树一帜、以年轻观众为主要观影群体的爱情小品片基本死绝(当然拉拉的主要属性还是音乐剧),所以现在终于能在影院看到有分量有质量的爱情片实在是太不容易,可以说本片是近十年最优秀的爱情片和原创音乐剧,当然作为一部口碑吓人的影片,它不会仅止于爱情,除爱情外,梦想、机遇、才华、现实,最梦幻的场景里却又在探讨最真实的问题,虽然听起来乏善可陈,但是相信我,这导演真的是个天才,能把一道宫保鸡丁做成令人信服的满汉全席,和“落入俗套”间跨越了一个大洋洲的距离。(全剧最精彩的高潮在剧透里,待会在剧透里详细说,不过还是建议自己去影院看,值得等)

  作为一部歌舞片,导演对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发挥到了极致,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开头提到的“这特么的才能叫电影“,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现在的电影制作者越来越倾向于用旁白,嘴炮,讨论等等来交代信息,却懒得思考怎么用镜头语言交代故事。而本片极力克制,刻意削减了用语言交代故事的比例,转而尽可能多地用画面来叙事,确实有黄金时代的风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场戏女主穿了一件奇丑的登山服去试镜,进场后还没有说两句就被拒绝了,她一言不发满脸怒气地冲向走廊,一边走一边拉开登山服拉链,里面穿的衬衫工作时弄上的咖啡渍清晰可见,与此同时走廊里坐着几十个穿着各种颜色衬衫的姑娘,一个镜头只有两秒,一下就把女主“咖啡店工作操蛋”“时间紧”“买不起新衣服”“试镜要求必须穿衬衣”“试镜竞争激烈”这几件信息交代出来;再比如说电影多次使用舞台剧式的淡化周边突出主角的效果,用舞台剧甚至剪影交代剧情,点亮/熄灭 天空/路灯,毫无违和感,转场时多次使用圆洞消失的把戏,黄金时代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这句略剧透)还有在男主走上乐队键盘手道路时,他的键盘换成五花八门的琴键,红黑配,纯银色,唯独没有传统钢琴的黑白,“失去本心”尽在不言中;女主回到老家,家里摆放着自己从小到大获得的小表演奖和儿时自制的诸多海报,就四五秒不到,把女主从曾经自信满满到在好莱坞撞的鼻青脸肿失去信心的历程勾画的淋漓尽致(剧透结束);这些画面电影中没有任何搭配的话语解释,真正强大到画面在说故事。而这只是最基础的,慢到我能看出的,更多的时候,镜头转换目不暇接,每一个都让人绝赞,比如预告里有看到的飞上天空的浪漫场景,前后以不同的用途使用了两次;如果说普通导演使用的是一门语言,本片导演就是一个说四五种语言随时无缝转换的神人。他将音乐光影化,将情绪光影化,手段纯熟,有自己的风格,很难相信他只有31岁。

  从导演过去的履历看,他热爱音乐,热爱爵士乐,热爱老电影,看他的电影有一种强烈的眼前这些画面是音符幻化的感觉,天马星空,不拘泥于任何现有的法则,而且节奏永远正确,舒缓得益,就像爵士乐一样,虽然乐谱的节奏多变(爵士谱子有写这里节奏自定的233),变调也是常事,然而最终的效果永远和谐,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

  在爆裂鼓手中,虽然颜色相对比较单一,但是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已经能看出导演的审美功底,这次画面色谱宽了许多,但效果和谐极了,层次感和质感一点不少,反而撞色引发的特殊效果有一种特别的回到八十年代但又现代感十足的油画感,上次一部电影让我觉得这样美,每一帧都可以单独作为一张画作,还是在IMAX里看少年派的时候。哦还有小李的荒野猎人。在标题里提到这部电影就是“一场梦”,就是在看颜色对撞强烈又艳丽,在多种模式中转换自如毫不违和,又是全身心的沉浸,确实如梦一般。

  从写作的角度说,这部目前是我最爱的爱情故事没有之一,看过啦啦蓝,再看过去喜欢过的爱情故事只觉得油腻。这里的爱情轻快自然舒服细致,丝毫没有娇柔做作的嫌疑,又让两人相互成就,相互激励。政治正确的说法是,这段爱情是我在银幕上看到的最健康的感情。很难相信这样的文字是一个汉子写得。

  顺便,导演Damien Chazelle,一共导过三长一短四部片子,除了最早那部NBCS的音乐传记片外,剩下两部长篇分别叫爆裂鼓手和LALALAND,烂番茄和MTC分别是,94% 88, 96% 89,哦对这两部电影的剧本都是他写的,前者拿了三座奥斯卡,后者估计只多不少;哦对了,那部NBCS的片子,烂番茄90%MTC84。大家轻松随意的感受一下,什么叫被碾压的恐惧。

  另外本片对演员的考验很大,心理戏很多长镜头大特写,两人表现非常棒,除了女主在剧中的尴尬试镜之一,全片没有哭的镜头(我记得没有,二刷看看会不会打脸),没有山崩地裂的大爆发,很平和,很现实,纵深却探不到底。石头姐和高斯林都完成得很好,而且化学反应爆炸,导演说dream cast不是没有道理。

  【爱乐之城观后感二】

  这两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片子,现在终于意识到是因为我总在不自觉地拿这部片子和Whiplash对比。我想对于每个认真严肃地练过乐器的孩子,Whiplash的精神内核都会引起无限的共鸣,都会令人想起曾经花一整个下午反复练几个小节的乐句的那些日子。我曾经也有一个极其严厉的老师,严厉到我每次上她的课之前都会由于害怕被骂而盗汗、肚子疼,后来也认识到这位严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回想起来都感谢不已。在我看来Whiplash就有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内核,于是在看La La Land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要求片子里从事严肃艺术的人也表现出这样一种精神。可惜对于La La Land这并不是重点,当然除了别人指出的那些对老歌舞片的致敬,重点是什么我也没看出来。

  之所以觉得导演精分也正是出于这种期待。导演很明显把男女主塑造出了一种和Whiplash里类似的精神内核,比如男主只听Charlie Parker时期的老Jazz,比如男主去搞流行音乐以后女主会很鄙视他。导演没有解释为什么男主不喜欢那些流行的东西,我来解释:因为流行音乐太简单了,专业学Jazz的人能瞧的起才有鬼呢;换句话说,随便从Miles Davis的乐句里挑出来八句连在一起就能拼凑出一首流行音乐的曲子,排列组合算一下用这种方法能炮制多少流行音乐吧。

  可惜片子本身的精神内涵就是和男女主这种严肃艺术精神相悖的。老歌舞片捧红的是无数流行音乐,乃至La La Land自己的配乐都是一大堆流行元素堆砌出来的东西:烂俗的大小调式和弦转位,以及几乎完全缺席的七和弦、九和弦乃至其他复杂一些的结构。男主的梦想是做经典时期的Jazz,可几乎全部用流行元素撑起来的配乐以及一笔带过的情节意味着这个音乐“梦想”在这里只是一个空壳,一个挂在嘴上的概念,没有任何实际的表现(实际的对梦想的表达,请看Whiplash)。以片子里男主的音乐素养,他如果来到现实里看这部片子,他的表情不会和自己做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时候那种鄙视有什么不同。如果导演想通过Whiplash中的老师或La La Land中的男主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他看自己这部作品的时候会不会和男主做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时候表情相同呢?

  我想导演的内心深处和男主所经历的委曲求全是类似的,套用《让子弹飞》里的话,就是跪着挣钱。当然,这里也能看出导演本人的变化,从Whiplash里的为Big Bands立传以及为Duke Ellington续命,到La La Land里让Jazz退居背景而主题使用大量流行音乐,仿佛La La Land的男主从在餐馆弹Free Jazz的没落,到在流行乐队做无脑电子音乐的走红,导演经历过的受欢迎的程度基本和男主的经历重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预测:等导演拍够了这种给大众看的烂俗片子,是否会回归Charlie Parker,Miles Davis和Duke Ellington呢?

  所以,片子观众喜欢,这很正常,就像大部分听众都喜欢流行音乐一样;片子容易拿奖,这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白左梦故事。可惜,就像我(和导演都)无法忍受美国的`流行音乐,无法忍受美国人口中的美国梦一样,我也很难忍受这部片子。

  顺便再提一句,里面的爱情很普通啊,觉得“啊,原来这就是爱情”的年龄大于本科毕业的观众,对生活该认真一点儿了。还有就是十一年前有个更感人的事儿,有个同样有去巴黎的机会但是为了爱人放弃了的人,对,就是Friends里的Rachel,那个时候美国还没被白左控制,人还能自由地对爱人说,请不要为了身外之物(ie 梦想、ideology等)而放弃我。

  【爱乐之城观后感三】

  看电影之前还以为这是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眷属的寻常爱情故事,看完以后觉得,妈蛋这电影决定在内地情人节上映还真是恶意满满啊。

  因为两人并没有在一起。而且还是我娃能打酱油式的没在一起,不留丝毫挽回余地。

  然而并不能说这是悲剧,事实上在兜兜转转后,男主女主都坚持了初心,走到了人生中最想走去的方向,有了落魄时不敢想象的未来,女主成为一线影星,男主如自己所愿有了自己爵士酒吧,生活就像他们五年前想要的一模一样,试问有几人有这等奢侈。

  这是寻常的爱情,有些可爱的小矛盾,也有可爱的小闪光点,他在高速上不耐烦地朝女主狂按喇叭,无礼撞开再次偶遇来称赞他钢琴曲的女主,在派对上和女主针锋相对互戳痛脚,然而多次偶遇的契机和相似的境遇与追求还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有一些甜蜜的寻常事。而在爱情之上,他们塑造了彼此的人生,或有意或无意,他们都影响了彼此在某个道路上选择的方向。男主发现女主的才华,鼓励她写出让选角导演青眼有加的独幕剧,又带女主参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试镜,最终一跃上枝头;而女主是男主选择加入传奇哥乐队的原因,男主由此赚到了开酒吧的启动资金,女主也将男主导向了最初的人生目标,没有被钱途所困。

  直到男主演艺事业太忙,错过女主独幕剧几乎无人在意的首演,内在里两人又无法承受一方落魄一方事业起飞的差距,造成无法弥补的冲突,最终讽刺性地在女主打开演艺事业突破口时,因为异地而和平分开。直到五年后,机缘巧合,两人再次相遇。

  无数的影视剧里都谈遗憾,谈分别,谈另一种可能,谈求而不得,谈“如果那时就“,但从没有见过处理得这样透彻而一击即中的,没有半个字,纯镜头语言叙述,六年前的男主在饭店里一曲弹奏结束,起身,直奔女主深情一吻,鼓点奏响,故事从这里开始不同,导演彻底放手一博,全片冲向高潮:奔放多变的镜头,万花筒一般多样的转场,跳跃的各式音乐变奏,舞台剧的场景与现实拍摄的场景多次交替;家庭录影、黑白默剧,剪影,短短几分钟内,导演将拼贴主义用到了极致,却不俗不腻:画面里女主的独幕剧成功,男主在台下满场观众里欢呼,接下来拥吻、婚姻、家庭、孩子,寻常又美好,屏幕上欢歌笑语,屏幕下的我早已泪流不止;在这七分半钟里,每秒钟都同时处在清楚这一切都是幻象和怀抱一丝希望等待导演再次反转剧情的巨大情感拉锯中,剧情再次和现实交汇重叠,不同的是同样的剧情陪伴女主的是男主,然而音乐平静下来,镜头回转,一曲终了,台上是男主依然孤单的身影,方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男主共女主一起融进这首属于他们共同的曲子之中的感情罢了,男主起身致谢,女主起身离开,目光交汇又分离,黑屏,全片结束。光影流转间令人窒息的遗憾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句话,受到的震撼却十倍于影视剧里对相同场景的处理,哀而不伤,直取七寸,不洒狗血,不歇斯底里,只留最平静最美好的那一面来,即使是遗憾也是极美的。这里对LA LA LAND再次点题,有的梦虽美,但总有破灭的一天,男女主自己在娱乐圈实现了LA LA LAND的成功,却只能失去曾助力他们前行的,两人情感相通的LA LA LAND,电影的最后就是一场梦,和梦的破碎。

  故事的前半段虽然精彩,但我一直在担心这是一个烂俗的故事,结果最后十分钟完全震撼住了,完全打破烂俗爱情片的格局,实在是太精彩,确实值得一众影评人的高分。

【爱乐之城观后感(影评)】相关文章:

《爱乐之城》影评08-18

爱乐之城经典台词12-16

《天空之城》观后感(5篇)02-14

《天空之城》观后感5篇02-04

天空之城观后感6篇02-04

天空之城古筝简谱10-09

天空之城经典台词12-01

《一九四二》编导影评08-17

《卧虎藏龙》经典影评08-10

《长城》编导影评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