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路十四站》观后感

时间:2020-11-08 13:44: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苦路十四站》观后感

  我不是哪个宗教的教徒,也不对任何宗教抱有恶意,我对本片所反映的宗教问题只是给予客观评论。

《苦路十四站》观后感

  本片对正统天主教严苛教规的批判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认为影片主角玛利亚死于她的信仰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认为它确有箝制人性的一面,但仔细想想,教规虽严苛,也已存在近千年,仅因玛利亚对天主的信仰太过虔诚,就将她的死归罪于该信仰,我觉得这种归因是简单和武断的,毕竟这只是个案。

  或许有人会说,玛利亚的死不仅仅因她单纯的信仰,还在于她母亲的严厉管教,而管教方式也是基于教规的语言暴力,因而,终究还是这个宗教的问题。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在观影过程中,也想冲进银幕抽那位母亲几耳光,但到最后,我才感觉到这位母亲其实挺可怜,将罪责完全推到她身上有失公允。她的管教子女的方式在今天来看的确不值得提倡,但仅凭影片所展示的那几幕批评谩骂,真的不足以让她来对自己女儿的死承担全部责任,而且,那几场批评也是玛利亚有错在先,且都是教规不允许的错。在我们今天所谓的语言暴力之外,她对女儿的爱还是能看出的,比如,在开车接女儿时,她也会微笑着爱抚女儿的脸蛋,看到女儿醒鼻涕时,她也关心女儿是否感冒了,只因玛利亚平时生病较多,她才忽视了女儿最后的病,关键还在于玛利亚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如何掩饰自己的病,因此,以这点来攻击这位母亲的疏忽大意也让她有点冤。

  玛利亚的母亲到底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我们不妨这样想:如果这位母亲不是个天主教徒,也不总以教规来说事,只是就女儿的错误声色俱厉,那么,我们还觉得她的批评如此可恶吗?不会了吧,如此说来,我们还是因为对宗教的成见,加上出演此角色的演员的良好表演,才让我们更愿意谴责这位天主教徒的母亲。当然,这位母亲受到如此恶评主要还应拜她女儿玛利亚所赐。玛利亚表现出的楚楚可怜、病怏怏的状态(容易让人联想到林黛玉吧),在她母亲强势的衬托下,赚足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情。虽然,同情弱者是人性一大特点,但她本可以不这样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十四站中的细节,我们是否还会毫不犹豫地为她付出同情,还真地不好说,或许,我们的同情会改变方向。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情形的女孩都不值得同情,你是否太可铁石心肠。其实,不是,我有充足证据表明,玛利亚的行为是有意为之,她有意跟她母亲作对。在苦路第二站,母亲怕她着凉让穿上外套,她不听;让她拍照时高兴点,她也不合作,惹得大家都扫兴,最后还故意将勉强穿上的外套再次脱下,显然,这是故意作对。也因此背上了“不听话、与大人作对”的“十字架”。她是牧道课上的学霸,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对抗”行为是不合教义的,但迷惑我们的也是她聪明之处是,她总能找到宗教上理由来为她不合教义的行为辩护,在这一站,她的辩护理由是,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思绪总围绕着“外表和衣服”。在第三站,她想接受新教教徒邀请加入他们唱诗班(虽然当时没答应,但得知母亲强烈反对和神父劝导后的第六站,她仍没有完全拒绝邀请),显然这是违背教义的,但她托辞是为她自闭症的'弟弟;第四站不仅与震怒中的母亲顶嘴,还撒谎,在这一站,她也是以本教区没有唱诗班为自己辩护。这些不听话的行为,我们可以说她是对母亲强势的一种反抗,但她不听话行为可不仅针对其母亲,也针对他笃信的宗教教规。

  比如在牧道课上,她想用自己生命献祭上帝,韦伯神父就告诉她,上帝要求她活在世上,要她作为上帝的士兵为本教派战斗,但她执意要献祭;如果说神父的话她可以不听,但在告解时,神父是代表上帝在发言,她仍想要献祭,神父不仅仍然不同意,还告诉她如果坚持,“罪即在傲慢中”,但她仍一意孤行。所以,有人认为她死于信仰,显然是不对的,如果她真的笃信她的宗教,对她的宗教足够虔诚,她反而不会死。让她背负“不听话”的“十字架”真的没有冤枉她,她的每次“跌倒”其实都是“不听话”的结果。

  她一开始就想死,她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过程,可以说是处心积虑地。首先,她使自己生病,大冷天脱下外套;为了防止别人发现她生病,她拒绝交朋友(她母亲不同意她交异性的和非正统教派的朋友,但不会反对她交同性的教友的),使自己处在全班同学对立的地位,即便体育老师发现了她的异样,她也聪明地回避了老师的追问,她以宗教理由拒绝跑步极有可能是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她这样做,如果做了,有可能会晕倒,但又未到不可救药的边缘,这就会让她的计划前功尽弃;倒有一个关心她的隔壁班的男同学想摸她额头看她是否发烧,她也非常敏感地躲开了;互惠生伯纳黛特住在她家,是她唯一能说上话的朋友,按道理应该能够发现她的异样,为了躲避她的关心,她怂恿伯纳黛特顶撞她母亲(这是她临死前告诉伯纳黛特的),目的也是让她母亲告诫伯纳黛特不要干涉她们的家事,以此防止自己的病态被好友发现;她使自己如孤家寡人般生活在世上,死可能是她最好的归宿。我不想说,她的死只是她想以生命献祭上帝,只是回到了上帝的身边,事实上,她可能对自己的宗教是怀疑的,如果真的笃信她的上帝,临死时,为什么感叹自己的孤单呢,为什么在最应想到上帝的时候她没想到上帝与她同在呢,但愿我的推断没有太过污辱这位可怜的少女。

  有人会说,这么单纯的小女孩,哪会如此处心积虑,是不是我太腹黑了。绝不是。我有一位朋友,她女儿三年级考试时,竟然将试卷的一面全做对,而另一面全空着,以表达对她管教的不满,八九岁的小孩都能如此作为,有什么理由怀疑一位十四五岁的聪明的学霸不会做出一点处心积虑的事呢?在我看来,玛利亚的种种行为,只是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她的死绝不是为了向上帝献祭,而是为了警醒其母亲。

  有人可能会说,警醒其母,用得着如此极端手段吗?对,一般人不会,对待一般人也不会,但看看其母的表现,一般的手段能让她警醒吗?试想想,一个能让自己丈夫在家庭中如同一个哑巴一样的存在着,她该是何等的强势,这样的家庭迟早会出问题的,凭玛利亚的聪明,她应该能够看透这点。当然,最重要的,她想拯救她那自闭症的弟弟。自闭症虽然病因不明,但极有可能是处在说话关键期的孩子因某次不经意的呵斥,使他永远关闭了与外界交往的门。玛利亚的死虽然导演安排了个神迹,让她弟弟立即开口说话,但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哪有那么多神迹,这只是导演的善良罢了,或者为那些信徒观众的安心罢了。但玛利亚的死定会让她母亲的强势有所收敛,如果这样,她弟弟的自闭倾向或许以后会有改观,因为家庭会充满欢乐。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玛利亚为何要死了,她的死的价值不仅在于警醒了其母,拯救了其父、其弟,和她爱着的家,也警醒了世人。

【《苦路十四站》观后感】相关文章: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1-13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范文08-1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5篇02-15

高中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8-1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300字08-1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400字08-1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08-1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450字08-14

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8-07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通用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