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时间:2022-11-26 14:50:00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1

  【商品服务市场知识点】

  一、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

  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特点:

  ①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

  ②购买次数少,使用周期较长

  ③对商品一般都有严格要求。

  (3)服务市场特点:

  ①交易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

  ②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③服务市场上的服务功能多样,门类繁多。

  2、商品服务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1)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

  1、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2、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必要性和意义: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步练习题】

  1.(2010北京101中学月考)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但若要让消费者更快地接受“3G”这一新事物,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电信企业( )

  ①保证3G服务的质量②转变消费者的观念③停止传统电信服务④合理控制3G服务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因素,解题时注意试题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回答问题。消费者总是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因此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不选,企业不能转变消费者的观念;③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电信企业的选择。

  答案:C

  2.(2010河北石家庄二中质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消费的角度看,受教育主要属于( )

  ①物质生活消费②精神生活消费③发展资料消费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消费的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家庭消费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从消费的内容看,接受教育属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从消费的目的看,接受教育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因此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D

  3.(2010江西赣州统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分析人士认为:其新增个人承担连带责任,剑指明星代言。明星代言承担连带责任,其意义在于( )

  A.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B.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C.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

  D.构建社会诚信,建设和谐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选;B项中“根本转变”的说法夸大了明星代言承担连带责任的作用,不选;C项错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故选D项。

  答案:D

  4.(2010北京市石景山区统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9年3月l日起到5月31日,杭州市发放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券。面值10元、每套100元的旅游券共40万套,总面值达4000万元。消费券可以在杭州市的100个场所使用,包括西湖景区、西溪湿地、运河水上巴士,以及部分茶楼、足浴和餐饮店等。每40元消费券可以抵10元人民币。杭州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振兴其国内旅游业,甚至整体经济的发展,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①供求关系决定价格②价格影响供求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④生产决定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及消费的作用,解题时可用排除法。①错误,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据此排除A、D两项;“杭州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振兴其国内旅游业,甚至整体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B项。

  答案:B

  5.(2010浙江金华质检)2009年4月,浙江嘉兴休闲购物节发放总额5000万的消费抵用券,消费者在相关商场中购物满一定金额时,可以用消费抵用券抵扣一部分货款。这种消费抵用券( )

  ①能够在短期内刺激消费②有助于扩大内需③能够直接扩大生产规模④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消费抵用券。“用消费抵用券抵扣一部分货款”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不能直接扩大生产规模,因此①②入选,③不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消费抵用券不是货币,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

  答案:A

  商品服务市场高中政治知识点与练习题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2

  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人民政协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9、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2、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1 、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3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2、关于人大:

  (1)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全国人大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也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意和全国人大的职权进行区分)

  (4)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在法律地位上比全国人大低。

  3、关于人大代表: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2)产生: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间接或者是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注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进行区分)

  (4)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4)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关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1)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2)行政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

  (3)司法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检察院。

  其中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它们按照法律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并不是不受任何约束)。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4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6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1)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凭借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人为地使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

  (2)主要方式: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扩大二者价格的剪刀差。

  (3)本质: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主要手段。

  3、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性质: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是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该组织。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

  (3)世界银行:是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中国是后两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8年5月5日恢复其合法席位。

  4、外汇、汇价、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叫人民币的外汇汇率;100单位人民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叫人民币的本币汇率。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外汇汇率上涨),本币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吸引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

  (2)本国货币汇率上涨(即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

  6、汇率与币值变化的关系

  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能对立。我国要对进口严格控制,或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民族工业;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应积极走进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7、稳定的汇率有什么好处:

  (1)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国际储备。

  (2)从世界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

  8、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外汇储备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要求)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11、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机遇有挑战,有利有弊:

  利: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各国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弊: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各国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12、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关键是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2)实行对外开放,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家竞争与合作;

  (3)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5)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6)加强合作与对话,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3、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必要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重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4、我国企业应怎样实施走出去战略?

  (1)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15、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其主要方式:对等贸易(是最普遍的方式)、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16、出口与进口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是外汇的来源,是进口的保证。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往往能带动出口。

  17、顺差、逆差、贸易平衡: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出超);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逆差(入超)。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

  18、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19、关税及其作用:

  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的作用:是一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

  2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只有坚持该原则,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总的来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平等互利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对外经贸关系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

  体现:

  A、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贸易协定中不能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

  B、贸易协定和合同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来签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7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相互关系:

  (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8

  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拥有幸福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二: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表现。

  第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知识是财富。同学们进入高中以后,会逐渐感觉到学习的压力。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定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学好总结和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9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框题一、体味文化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框题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框题一、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框题二、文化塑造人生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框题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10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

  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高中政治知识点大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2-08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08-26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01-15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1-12

高中政治货币知识点总结04-01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11-22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4-22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11-22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