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的总结

时间:2020-12-18 18:23:04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学习的总结

  赵永胜

初中物理学习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289)、(290)、(291)三个班的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所学、学有所得;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同行的优点取长补短。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上好课,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好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适当的搜集、补充资料;(2)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入手,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出发,精心设计好每节课;(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4)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5)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采用小实验、小自作、小故事引入新课。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甚至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是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的途径。

  (四)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贯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培养。

  (五)及时、认真的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 新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二: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经验总结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经验

  初中就开始物理和化学的学习,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想要学习好物理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怎么样学习好物理,是家长和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合肥卓越教育为您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物理,有兴趣更好,没兴趣也要培养。物理有趣也有用,培养兴趣并不难。喜欢一件事,你就会专心的去做,会为之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学好的前提。

  二、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物理课本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除了精读课本外,合肥卓越教育建议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学习物理时,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多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

  四、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各种问题。

  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六、要正确使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合肥卓越教育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3)要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晶体的熔解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

  七、做好练习

  在课文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分为四类:

  1.问答题。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要求我们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

  2.讨论题。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回答题中提出来的"是什么"、"如何变化"、"情况又如何"等问题。

  3.计算题。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计算未知结果。

  4.实验题。应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联接线路,或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或测定某些数值,并作出分析、判断和讨论。

  篇三: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度),〈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

  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篇四:远程教育学习总结,初中物理

  学习总结

  我参加了这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感觉受益匪浅。我觉得这种培训方式灵活,特点突出,效果显著。自从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注册了自己的账号以来,我利用自己的课业时间,在家上网学习,坚持每天学习,每天反思,把专家的理论和观念反复理解、推敲、内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我感觉自己有了突出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我选择了两门课程学习,1、初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2、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这两门课程是我的及时雨,对我的教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由北京市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的王志刚老师讲授,王老师诙谐幽默,语言简练,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深入简出,言简意赅,我深感敬佩。王老师讲座的主要议题有: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如何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在强调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方面,王老师强调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则、公式等。它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去认识物理世界。物理规律 我们知道它反映了物理世界各个领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在有限的实验事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总结出一定条件下的物理规律,就可以用它去认识、分析、解决物理世界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物理规律,人们就无法认识物理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就无法去改造物理世界。事实上,正是通过物理规律的学习,人们才逐渐深入、广泛地认识物理世界的。 当新问题不符合已有的物理规律时,为了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人们再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更高级的理论,使已有规律包含在新理论内。这样不断地利用已有规律,寻找新运动形式下的新规律,使物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如牛顿定律,使我们认识了宏观低速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我们认识了高速运动的物质和宇观世界;量子规律使我们认识了微观物理世界;统计规律使学生们理解液体、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实质,理解了温度的本质。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形成物理概念是掌握规律的基础,概念不清就谈不上掌握规律。物理规律是物理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定量情况下,这种联系还被表述成可测量的数值约束(等式、不等式、趋近)。一般情况下对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间必然联系的存

  在性和发展趋势的揭示,就是定性的物理规律。 对必然联系中量的相互制约的揭示,就是定量的物理规律。可见概念是规律的基础,理解掌握物理规律可以使我们从运动变化中,从物理对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中去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包括理解规律的意义和含义,含义即内容,意义即内在联系。 例如,惯性定律的物理意义是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的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的含义是不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些概念本身就是建立在物理规律基础上的。如,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ρ=m/v等,就是建立在两个物理量比值为一常数的实验规律之上的。所以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互相促进的。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在一定的感性材料和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数学推理等一系列的方法形成的。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相互联系构成的科学的基本结构,其中概念是基础,规律是中心,方法是纽带。只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形成概念、建立规律。同时,规律的建立又为研究新规律或概念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方法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惯穿始终,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建立、理解和应用规律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科学方法对物理现象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使得相应的能力和智力不断得到发展。在学习规律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方法的灵活掌握,学生认识事物,探索知识的本领得到增强。这个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在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学生能了解科学道路的艰难险阻,体会科学家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受到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例如,对于某段电路而言,电阻一定,所加的电压改变了,电流就会相应的变化;电压一定,导体的电阻变化了,电流也会相应的变化。欧姆定律就揭示了电路中这种现象的本质,使人们掌握了部分电路的规律,并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定量关系。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学才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方程和法则等。物理定律大多是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而后又进一步经过实践检验而确立的,例如帕斯卡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等。物理定理则是根据物理定律或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并联电阻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它们的正确性,取决于所依据的定律或理论正确与否,以及所依据的数学推导过程的准确性。当然,最后它们还要经过实践来检验。还有些规律,大家公认具有普遍性,而且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这些规律常以原理、方程或

  方程组来命名,如功的原理、光路的可逆性、热平衡方程等,它们无法再用其他规律去证明。还有一些内容并不属于物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规律,但仍可作为物理规律来看待,如二力平衡、物体的浮沉条件、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以及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一些法则。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物理定律与物理定理的界限并不明显,某些以实验为基础、概括实验数据所得的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帕斯卡定律,也可以根据某些物理理论用数学工具推导出来。因此,把这些定律看成物理定理也未尝不可。有些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从实践总结出来的,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由于它的普遍性及重要性,我们也把它们叫做定律。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与人类探索与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大致相似。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是一致的。物理规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物理规律是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探索总结规律、规律的表述、运用规律和规律的再认识五个阶段。

  在强调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方面,王老师说,作为反映物理对象、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和数学推理,更离不开物理思维,是三者结合的产物。不同的物理规律,在其建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探索这些思维方法,分析规律的建立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规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能力。同时也为改革物理规律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理论依据。纵观物理学发展史,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主要有三种途径:实验归纳,理论分析,提出假说。实验归纳即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事实,然后对这些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再用归纳的方法,推知所有这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实验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电流流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时间有关,而且随其增大而增加。之后,再设计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中。然后,根据数据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总结出规律。这是经典物理学中建立的物理规律常用实验归纳法。这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例如,欧姆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都是实验归纳的结果。建立物理规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有必要的物理知识作基础,需要丰富的事实依据,需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共同作用,利用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实验、假说等各种思维方法,通过直觉的洞察、灵感的激发、想像的发挥、假说的试探,对观察实验结果和原有的理论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常见的有理论归纳和理论演绎两

  种。理论归纳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经归纳推理,推导出更普遍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中,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是在动能、势能、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建立起来的。理论演绎就是利用较一般的物理规律,经逻辑推理或数学推理,推导出特殊的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如物体的浮沉条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公式的推导等。假说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假说就是物理研究者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原理和事实,通过思维加工,对未知的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规律所做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和解释。通过提出假说来建立物理规律的过程是首先对以往经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提出假定性的理论,再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事实进行检验。为证实假说是否正确,必须按假说的内容、目的及所提供的线索和方向进行实验、观察,如果假说被证明是正确的,新的规律就建立了。 例如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有关。通过实验证实后,可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欧姆用类比法类比热流规律(傅里叶建立的),研究电现象提出假说:导线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也可能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某种驱动力。他把它称为驱电力,即现在说的电势差。随后欧姆用实验验证了他类比推理中得出的这个假说,建立了欧姆定律。一般,初级阶段的学习较多采用实验归纳法,高级阶段的学习教多采用推理和假说法。

  在强调如何进行规律教学方面,王老师又说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尽可能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从实验和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情景中去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的。观察法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录象、挂图、实验现象提出可能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让学生观察放大的像、缩小的像等。联想法就是让学生对身边某个比较熟悉的物体、现象或知识产生联想,提出问题。比较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几个相关的现象和事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推理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已知的知识进行推理产生疑问从而提出新问题。如学生在学过奥斯特实验后,可引导学生针对这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别进行逆向思考。针对奥斯特实验现象(通电导体

  使小磁针运动)进行逆向思考,学生会提出磁体能否使通电导体运动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验的结论(电能生磁),学生会提出磁能否生电的问题。实验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作实验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初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上课就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给定的器材(一杯水、一根筷子)先让他们作实验,启发他们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实验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从一些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共同点的过程。实验归纳法:物理学中运用归纳法的基础主要是实验,因为实验不但能够重复进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各个部分或物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而且运用实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中学,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结物理规律应用最多的便是实验归纳法。运用实验归纳法时,常常借助于图像,即把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画点、连线,从分析图线中,总结规律。为了提高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次数应该尽可能多,把同类事物尽量都包括进去,以便运用完全归纳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般来说这是办不到的。所以,实际上我们所运用的只能是简单枚举归纳法,即只需要通过观察某类中的某些事物,只要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推出该类事物共同具有的一般性的结论。由于客观事物所遵循的规律往往涉及许多因素,例如,欧姆定律反映了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物体加热所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等等。因此,运用实验方法总结规律时,例如,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势必造成实验的困难,于是人们常常采用单因子实验法(或者叫控制变量法)。逻辑推理法:就是在已有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概念,运用数学知识推证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就是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验关系,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得的。另外,许多用实验归纳法总结的规律,如阿基米德定律、物体的浮沉条件,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法得到。当然,逻辑推理法证得的结论正确与否,还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毕竟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些定量描述的规律,限于实验条件,不易做出精确的演示实验,因此可采用定性演示结合理论推导的方法而得出。理想实验法: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在人们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化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一般地讲,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做成的,因此,它不是真正的实验而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属于假说推理的范畴。中学物理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都用了此法。

  篇五: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

  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

  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

  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 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

  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初中物理学习的总结】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10-30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7篇12-19

学习初中物理要注重观察浅谈10-28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08-22

初中物理课外的活动总结12-31

初中物理贯穿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探索10-05

初中学习总结12-08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11篇)09-08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11篇09-08

初中物理实验课合作学习应用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