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时间:2020-07-21 10:10:01 演讲稿范文 我要投稿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

  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PQ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仅供参考。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一

  嘉陵江畔,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旁,一幢老式单元房被四周漂亮的现代建筑包围,显得陈旧、矮小,却又透着一股子岁月的厚重与沉稳。很少有人清楚这幢老式单元房建于何年,但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清晨还是傍晚,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准时从单元房出来,在坝子里散步、舞剑、打太极,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熟悉这位老者的人都知道,他叫郑新。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包括郑新在内的29 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郑新由此成为重庆市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全国中医最高级别的“国医大师”,重庆市领导专程看望大师。没人知道,当89 岁的郑新捧起“国医大师”荣誉证书时,心头是否百感交集,是否回望过自己走过的中医路。

  1925年5月,在河南郏县呱呱坠地的郑新,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会给他带来些什么。从记事起,他只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亲人的身影,没有看到温暖的怀抱,满眼看到的都是孤儿院冰冷生硬的墙壁、门窗,还有同他一样神情凄惶、落寞的一群孤儿。

  在那样一个年代,或许郑新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流落街头。但他幼小的生命,却没能逃脱体弱多病的折磨。小时候,他三天两头被送到许昌教会医院看病,成了那里的常客。虽然很多人都害怕上医院,但郑新似乎对医院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尤其是看到西装革履的医生,还有穿着旗袍的护士,他稚嫩的内心甚至生出羡慕与向往。

  正是这样的向往,撒下了学医的种子。1947年,高中毕业的郑新毅然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顺利进校学习西医。在医学院,郑新孜孜以求地苦读,希望毕业后能成为医术高超的西医大夫。但人生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1949年,随着解放大西南的号召,正在读大二的郑新坐不住了,一腔热血在胸中冲撞激荡,催促他作出放弃学业参军入伍的决定。

  1949年12月,郑新来到地处大西南的重庆,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常常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他便会捶胸顿足,痛恨自己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了“半吊子”医生。那时他总在想,哪怕自己知道几个中药方子也好啊!

  其实,过去郑新对中医知之甚少。原因很简单,打小生病他都是被送到教会医院,接受的是西医治疗,看到的是西装革履的医生,是听筒、温度计、针管、药片之类的东西,对中医没什么印象,也不太相信。但1953年的一天,郑新打球手腕扭伤,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只扎了几根银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他对中医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生出膜拜之情。

  兴趣总是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同时为了摆脱“半吊子”医生的尴尬,1954年,已经29岁的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进行了3年的系统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之旅,也开启了大医之旅。

  跨入杏林的郑新,并不清楚自己在中医领地能走多远,更不会想到后来自己会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学的开拓者之一,会取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

  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这种误解让郑新心头很是憋屈,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探索中医治疗急症。他与一批老专家成立了中医急症研究团队,组建了药化、药理、病理3个研究室,创建完善了中医急症医学体系。

  虽然起步时条件十分艰苦,但郑新没有丝毫退缩,他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垣一起,携手并肩,首开中医急症研究之先河,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经方中寻找切入点,以益气、滋阴、养心为根本治法,对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内科急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对温病理论、中医急症理论等大胆创新。

  “医者父母心。”从跨入杏林那天起,郑新就告诫自己要时时处处善待病人,以仁德之心对待患者。无论是曾经默默无闻,还是后来声名远播,他从来没在病患面前摆过谱,端过架子。他总是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常常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患者,患者有什么病情变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他都要回复。

  由于蜚声海内外,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求诊。郑新的号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为了排上他的一个号,很多病人头天下午就在医院守着。面对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患者,面对焦急而期待的眼神,郑新比患者更着急,恨不得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会“七十二变”,瞬间长出七十二双手为病人把脉诊治。但他只有一双手,只能拼尽全力。

  他总是在7:30甚至更早就到诊室,经常看完门诊已是下午三四点,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他有糖尿病,却从无怨言,也一点不敷衍患者。他对每个病人都非常仔细认真地询问既往病史,参看病例记录,再处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从尝百草的神农氏,到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再到今天涌现出的一个个国医大师,中医药特有的香气几千年不散,靠的是什么?是一代代的传承,是师带徒。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在自己探索进取的同时,郑新总是满怀激情为后学传道授业。他从医60余年,也从教了60余年,学生多达10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在郑新看来,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始终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要脚踏实地,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照他的话说:学医行医,对医者而言或许只是一门手艺,只是为了讨一个饭碗;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却意味着生命,面对生命,谁都没有资格马虎大意。也正因如此,他对自己的弟子总是严加督促鞭策。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教学查房,定期门诊及讲课,坚持点评医案,积极传授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他常说,“人生在世,必须有所担当。作为中医人,只要自己还活着,只要还能发出一丝光和热,就应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听着这位89岁国医大师的自白,笔者看到的是中医药不灭之光。或许,对于这位89岁的老中医而言,“国医大师”的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自己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探索跋涉,指出了一条攀登中医药高峰的路径。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二

  跟着教授出门诊,四五十个病人,连续看了四五个小时,教授却始终不吃不喝。我心疼她,递过去一瓶水,她却说:“谢谢你,但是我不喝水。喝了水,一会儿还要上厕所耽误时间,后面还有那么多的病人都等着呢……”何为医者父母心?尽在不言中……

  出完门诊,下班回家,打开微博却看到了惊人的消息——“北京同仁医院咽喉科徐文主任被患者砍十几刀,正在抢救中……”然而,从评论和转发上,我却没有看到媒体和病人对受伤者的同情和怜悯,反而是部分人的幸灾乐祸、大呼“活该”,甚至有人由此引申出自己看病时对医生的不满:“诊室门口还有病人,医生居然去喝水、上厕所,太没有医德了!”

  对比这个言论和教授的言行,我不禁为教授的“医者父母心”感到悲哀。所谓医者父母心,医生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患者。但是医生也是凡人,也是需要吃喝拉撒的,也是会生病的。医生常常劝诫病人要勤喝水、勤上厕所,但是自己却做不到,然而最后还得不到理解,那颗脆弱的“医者父母心”被撕开、撕裂,不知还能维系多久。

  又想起之前的几件事:深圳的“8毛钱事件”,让医生含冤背负上了“见利忘义”的罪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副教授被家属殴打导致颈椎脱位,却被认为是“活该”;深圳造假“缝肛门事件”,让整个社会批判助产士“丧尽天良”,真相揭露后却无人还原事实;沈阳“患者自杀,医生装没看见”,让医生被误解为 “冷血的杀人凶手”; 上海火灾的“医跑跑事件”,让烈火和浓烟中坚持手术和抢救的医生被整个社会批判成“无良医生”,被诅咒“怎么不去殉葬”……这一件件的恶性医疗事件和不良报道,仿佛火上浇油、伤口上撒盐,在那颗脆弱的“医者父母心”上撒上了盐巴,让医者心痛。

  被砍的同仁医院主任已经被抢救回来,但是多处骨折、多处肌腱断裂、神经损伤,估计其余生是无法再次拿起手术刀了。她曾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态度和蔼,医术精湛,然而却难逃被砍的命运。看来真的.到了要维护医生的生命权的时候了!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起码要用上八年到十年的时间,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起码要用上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然而毁掉一个医生,只需要一念之间、一夕之间。如果医生都被砍伤、砍跑,都被笔诛口伐吓跑了,那谁来为我们百姓的健康服务呢?社会和媒体应该呼吁医疗环境的安全保障,因为保障的不仅仅是医生的“医者父母心”,更是保障病人的就医安全和百姓的健康安全!

  我很推崇“不迁怒、不贰过” 六个字。不迁怒,告诫我不要把在医院里受到的气转嫁到家人头上,不能把从一个患者身上受到的气转嫁到别的患者身上,不要让那些不良的医疗事件影响我对患者的爱心、耐心和仁心,影响我对未来的希望。不贰过,告诫我,做事不要犯同样的过错,医疗上尤其如此,唯此才能不断改进医术,让患者少受病魔之苦。

  呵护“医者父母心”,“不迁怒、不贰过”是一剂良方,而最根本和关键的要从根源和体制上来保障。第一,得加强政府作为,提高对医疗的投入和社会基本保障,从根源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第二,医疗事故信息得透明化,媒体报道是否中立需要被监督;第三,商业保险在医疗过失中的保障力度需要被强化,让医患双方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纠纷;第四,医疗队伍的准入门槛和监督制度需要完善;第五,科普健康教育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还需要普及。

  最后,医学的局限性应该被更加清醒的认识:医学的进步是有限的,医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些疑难杂症,有可能面临的情况是:“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还需要被更多的人理解。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相关文章:

《医者仁心》观后感01-11

医者仁心事迹材料12-03

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医者双手消毒10-06

演讲稿格式精选07-25

演讲稿格式范文精选10-13

精选英语演讲稿01-10

演讲稿的格式精选范文06-06

演讲稿开场白精选11-10

毕业演讲稿精选怎么写07-24

演讲稿获奖感言(精选7篇)10-29